只鸡絮酒成语介绍

文/ 星启 时间:

只鸡絮酒成语介绍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成语吧,成语是中国汉字语言词汇中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你知道有哪些广为流传的成语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只鸡絮酒成语介绍,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只鸡絮酒解析

  【注音】zhī jī xù jiǔ

  【出处】稚尝为太尉黄琼所辟,不就。及琼卒归葬,稚乃负粮徒步到江夏赴之,设鸡酒薄祭,哭毕而去。不告姓名。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徐稚传》

  【解释】指悼念故人,祭品菲薄。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悼念故人

  【结构】联合式

  【近义词】炙鸡絮酒

  【押韵词】拖家带口、山高路陡、三缄其口、释车下走、爱不释手、狗咬狗、遇事掣肘、留一手、添粮不如减口、蓬户瓮牖、......

  【年代】古代

  【成语故事】汉朝时期,徐稚受太尉黄琼所荐而当官,后来离职。黄琼病故归葬故乡,徐稚则在家里烧烤一只鸡,用一两棉絮渍酒后晒干裹住鸡,背上干粮到黄琼的家乡江夏去拜祭。在黄琼的坟前,他用水渍棉出酒,拜祭完毕就回家

  【示例】以只鸡絮酒酬韵香,韵香必含笑于九泉。 清·无名氏《帝城花样·韵香传》

  典故

  “只鸡絮酒”这一成语出自南朝宋范晔所著的《后汉书·徐稚传》,讲述东汉名士徐稚以简朴祭品悼念故友黄琼的感人故事,成为后世表达“薄祭厚意”的经典象征。

  典故溯源:徐稚与黄琼的君子之交

  徐稚(字孺子)是东汉时期著名的隐士,学识渊博、品德高尚,时人尊称为“南州高士”。他虽多次拒绝朝廷征辟,却与太尉黄琼结下深厚友情。黄琼病逝后,归葬于故乡江夏(今湖北武汉)。徐稚得知消息,虽家境贫寒,仍决定亲自前往祭奠。

  祭奠仪式:简朴中的深情

  徐稚的祭奠方式极为独特:

  准备祭品:他在家中预先炙烤一只鸡,将一两棉絮浸入酒中,晒干后裹住烤鸡。

  徒步赴吊:背负干粮,徒步数百里至江夏黄琼墓前。

  薄祭尽哀:以水浸湿棉絮出酒,摆设鸡酒为祭,哭毕后悄然离去,未告知姓名。

  当时,四方名士如郭林宗等数十人参加葬礼,听闻此事,怀疑是徐稚所为,派生员快马追赶,却未能追上。这一行为体现了徐稚“重情守义、不慕虚荣”的品格——他以最朴素的方式表达对故友的哀思,拒绝借机彰显声名。

  文化内涵:薄祭厚意的精神象征

  “只鸡絮酒”的核心在于“祭品简薄而情意深厚”:

  物质与精神的对比:烤鸡与棉絮渍酒是寻常之物,但徐稚徒步数百里、亲力亲为的诚意,使其成为超越物质的情感载体。

  儒家伦理的体现:典故反映了东汉士人“重义轻利”的价值取向,强调情感真挚比形式隆重更重要。

  历史沿用与演变:该成语衍生出“炙鸡絮酒”“絮酒炙鸡”等同源词,明代方孝孺《与讷斋先生书》等文献沿用其意,延续了谦称祭品微薄、情意深重的表达传统。

《只鸡絮酒成语介绍》

只鸡絮酒成语介绍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成语吧,成语是中国汉字语言词汇中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你知道有哪些广为流传的成语吗?下面是小编帮大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