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优美文章范文1
一、简介
《英语说文解字》这本书从词汇和英语文字的起源入手,首先解释词汇的概念,再从类别区分开来,将表达相同或相似概念的核心词汇组合在一起,并考察这些词汇意义上的联系和区别。另外,在形式上有着足够的广度,从点到面,举一反三,通过对单词词源、词根和词缀的研究,引导读者掌握单词的语法构造,使得读者可以触类旁通,从而掌握知识。这种模式使得每一个英语单词不再是孤立的个体,而是与其他单词紧密联合在一起,是各种概念的活泼表现形式。《英语说文解字》这本书从一个主题出发,由此发散出大量词汇、语法、语句,对它们都有着详细的讲解,读者能够很好地学习其中的语言词汇知识。除此之外,书中的讲解是从生活中的趣闻小事为起点,让读者在不经意间就能感受到英语文化中的西方思维方式,从而更快地学习英语,真正体现了英文书名WordPowerMadeEasy的涵义。
二、英语翻译与英语语言文化
(一)从文化角度看待中西方英语翻译的差异
语言是文化最重要的表现方式。汉语和英语语言的巨大差别体现了东西方文化的巨大差异。在英语翻译的过程中,翻译的差异归根结底是文化的差异,所以解铃还须系铃人,只有在充分了解和掌握这些文化差异的基础上进行的语言翻译,才能使翻译出来的文章更加“接地气”,更易于被人们理解,同时也可以避免因中西方文化差异而导致的翻译错误。《英语说文解字》这本书从人文历史着手,先将英语生活交流中的趣闻、生活进行描述,然后逐步提升到英语文化方面。除此之外,《英语说文解字》的讲解结构也与众不同。在每个章节中都有一个中心点主题,并且从这个中心点进行发散式的分析,既让读者学到更多的词汇语句,也让他们能理解更多英语文化中的思维方式。在每个单元的讲解结束后,书上都有一些精选的巩固习题,能帮助读者在有效的时间内掌握好学习内容。
(二)英语翻译中的文化构建
1.英语语言翻译的特点在英语翻译的过程中,首先需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将原文的前后文语句翻译得流畅且优美,流畅和优美是英语语言的两大优点,倘若将这两个方面完美诠释出来,那么在翻译中就能很好地将原文所包含的意蕴表现出来。另一方面,因为各个语言的不同,在英语翻译过程中,将文化、历史等方面融入翻译之中,不仅能让英语的翻译流畅,而且还能很好地润色英语翻译,让其优美文雅.2.英语翻译的基本原则英语翻译在前文所提到的优美文雅前,有一个大前提,那就是必须保证英语翻译的准确性。主要是词句的翻译以及段落之间联系的翻译。其中,第一点是词句的翻译要保证对每句话、每个词汇的精致把握,但却不是单个词单个句的硬翻译,需要将文章所包含的人文历史都考虑进去,以形成完整的段落。第二点是需要考虑段落之间的联系,即必须对文章整体大意有完美地把控,段落与段落之间翻译连接不显得突兀。只有保证以上两点,才能够很好传达原文所需要表现的本意达到所翻译词句的优美流畅。3.正确对待中西方思维方式的不同,传播英语文化因为中西方文化历史的不同,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与西方人有着明显的不同。所造成的结果就是中西方在说话方式、语言表达形式上存在巨大差异。这种差异性很难及时转换,从社会到个人心理,养成西方英语思维方式是比较困难的。只有将这种思维从正确方面转换对待,才能寻找出一个能与英语文化思维方式完美融合的翻译方式,才能将英语文化进行传播。4.对翻译方式综合运用,提高英语翻译水平在现代社会,英语已经逐渐成为融合中西方文化的一种很好的方式之一。其翻译方式技巧也层出不穷。各个翻译方式都各有各的优缺点,要想将英语文化进行完美地传播,就不能固步自封,各种翻译方式需要进行融合交汇,取长补短。在保证英语翻译准确的前提下,提升英语翻译语言的优美流畅度,让所蕴含的英语文化能够更加的丰富。
三、总结
英文优美文章范文2
2、anne,寓意:——运用寓意好的字,【安】意为安静,文静,吉祥等寓意。
3、susan,寓意:——运用寓意好的字,【珊】意为美丽,漂亮等寓意起英文名。
4、jane,寓意:——运用寓意好的字,【珍】意为宝贝,珍贵,优美等寓意起英文名。
5、jeneene,寓意:——运用寓意好的字,【金】意为优美,发财,吉祥等寓意起英文名。
6、grace,寓意:——运用期望的寓意法中的成语【优雅大方】优雅起英文名字,意为大方,可爱,优雅等寓意起英文名。
7、jodie,寓意:——运用期望的寓意法中的成语【文文静静】文静起英文名字,意为文静,善良,纯洁等寓意起英文名。
8、purplegrape,寓意:——运用期望法的寓意起英文名,【紫葡萄】,期望女生可爱,为人善良等寓意起英文名。
9、colorfully,寓意:——运用期望法的寓意起英文名,【多彩的】,期望女生像彩虹与极光,绚烂等寓意起英文名。
10、daisy,寓意:——运用期望法的寓意起英文名,【雏菊】,期望女生甜美,可爱,美丽等寓意起英文名。
11、bunny,寓意:——运用期望的寓意法中的成语【多姿多彩】多彩起英文名字,意为多姿多彩,友善可亲等寓意起英文名。
12、qearl,寓意:——运用期望法的寓意起英文名,【珍珠】,期望女生像珍珠一般、海的女儿等寓意起英文名。
英文优美文章范文3
摘要:英语是高职高专学生必学的一门基础课程,英语教学不能局限于只传授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跨文化的交际能力。因此,教师在英语的教学中应重视英美文化的导入,在英语教学过程当中贯穿英美文化的学习,通过对比使学生了解中西文语言的各自特点,进而引导学生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从而有利于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提升。而且这在一定程度上对高职学生英语兴趣的激发也具有积极的影响,以此来帮助学生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关键词:英美文化;高职院校英语教学;融合;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2)-10-0079-01
语言是在人类长期生活以及劳动过程当中为了交流与沟通的方便而产生的,在英语教学中,只有了解各国之间的语言特点,在此基础上分析其与汉语之间的主要差异,才能传授给学生正确的语言使用方法,进而促进学生正确地运用语言进行跨文化交流。因此,在高职院校英语教学工作当中,一方面要重视词汇、语法、语用方面的教学,同时也要在课堂中向学生介绍英美文化,实施英美文化教学。因为如果缺乏必要的背景文化知识,学生将无法了解英美文化的特色,也无法体会到篇章中某些词语特有的文化内涵,只有通过对英美文化的教学,才能够消除学生对待英语的消极情绪,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由被动式的学习到主动学习。另一方面,能够英美文化教学,可以促进高职英语教师不断提高自身文化素养,提高对英美文化的掌握程度,最终提高教学水平,也促进高职院校整体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提升。
一、充分利用课本知识,挖掘其中的文化内涵
现行的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教材中,很多文章都会或多或少地涉及英美文化,有的章节讲述英美文化,有的章节介绍中西方文化差异,甚至有的单元就是以英美文化差异作为教学目标,因此有大量的英美文化知识可供挖掘。也正因为如此,教师要充分利用教科书的内容,挑选其中典型章节来引导学生了解英美国家的文化。在学习课文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将课文中涉及英美文化的部分甚至是整篇课文背诵下来,以加深对学生的印象。或者教师可以将课文中所包含的文化内容总结出来,让同学们课后去整理相类似的英美文化要点,使学生主动去吸收、理解这些相关的文化内容。同时,教师也应在备课时多搜集一些跟所讲课文相关的英美文化背景知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延伸讲解,扩大学生的知识层面。同时,有条件的学校,应尽可能地利用由电视、电影、网络资源等现代化手段来对英美文化进行视频讲解,使英美文化的学习更加直观、生动和准确。
二、教学过程中加强英美文化的导入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堂上进行语言教学的同时也要注意给学生进行文化渗透,有计划、分阶段地给学生补充和讲解英美文化的内容。(1)听力教学中的文化渗透。英语听力的很多内容和英美文化都密切相关,如果不掌握一定的文化知识,则很难对听力材料有正确的掌握。为了在听力教学总有效地渗透英美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可以在听力进行之前,向学生介绍一些跟听力材料有关的背景文化知识,在听力课程结束之后再对其进行总结,巩固对英美文化知识的掌握程度。(2)在翻译、写作教学中渗透英美文化。翻译及写作能力同样离不开英美文化知识,若想确切得学好翻译及写作,不至于在翻译或写作过程中出现文化误差,必须了解双方的文化知识。(3)英语口语中的英美文化渗透。英语口语是与外国人打交道的直接工具,如果不懂得文化差异,则可能会出现很大的问题。而且英美文化表明态度、观点、建议都很直截了当,而且多半在开头部分,而有些句子汉语和英语的表达很不一样,甚至截然相反。因此,在口语中,要引导学生透过文化差异现象看其本质,从而提高英语口语能力,使之更有效地运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
三、课外活动中的英美文化导入
课外活动是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求知的自由空间,对巩固课堂教学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要充分利用课外活动加强英美文化的导入,使学生英语学习的态度和动机会发生变化,进而有利于英语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1)通过听英美音乐和看电影以及美剧的方式学习英美文化。教师可以在空闲时间挑选一些优秀的欧美流行音乐、电影、美剧等并向学生推荐,这种方式具有无法比拟的优越性。但是,教师在选择影片的时候,要注意内容积极、语言简单、题材轻松。(2)鼓励学生多读一些与英美文化、风土人情相关的书籍,这些内容要真实并且表达方式要地道。(3)利用节日,向学生介绍英美文化背景知识。比如关注万圣节、复活节、感恩节等重要节日,以此让学生增加对英美文化的认识。(4)小品、游戏等娱乐方式将英美文化知识与英语语言的使用有效地结合起来,使学生愉快、轻松地使用得体的英语。
四、加强英美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对比教学
文化教学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认识,而对比则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一方面,要提高教师本身的文化素养和跨文化意识,教师要深入了解世界各地文化,对这些不同国度的文化进行内部对比,找出其共同点与不同点。同时,还要通晓本国文化,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中西方文化对比教学的顺利进行;另一方面,教师要有意识地把中西文化的不同用对比的方法运用于教学之中,让学生通过对比感悟中西文化的差异,进而增强使用规范语言的意识,同时也扩大了学生语言学习的视野,增强了其学习兴趣。
总之,英美文化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英语教师要在教学中积极探索各种融入英美文化的策略和途径,强调英美文化学习的重要性,加强学生理解语言的能力,防止语言教学跟文化教学的脱节,提高他们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习得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田翠娥.谈如何把英美文化渗透到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J].承德职业学院学报.2006(3)
[2]、游国美.论英美文化导入对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的现实意义[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4)
[3]、韩远飞.论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与英美文化的输入[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0(6)
英文优美文章范文4
英语的书面表达一直以来就是英语学习的瓶颈。在此,向大家介绍突破英语写作的十字“真经”,即研习、背诵、默写、互译、模仿。这十字“真经”概括了培养写作能力的五个方面,如能严格遵循,定能在写作上“柳暗花明”。
研习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对于一般的英语学习者而言,写出优秀的文章有赖于后天习得,但这并不意味着机械背诵、生吞活剥,或者照搬照抄、人云亦云。所谓研习,需要有独立思考和个人的判断,本着“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精神,汲取文章的精华部分加以研究。研习主要侧重两个方面:文章章法和语言表达。文章章法指文章的行文思路、布局谋篇、结构安排、逻辑顺序。许多学习者面对一个话题,可能存在两种不同的困惑:一是下笔千言,但离题万里;二是思绪万千,却无从落笔。导致两种困惑的根源皆在于欠缺思考问题、组织思路的恰当方式,以至于文章不得要领、章法紊乱。这就要求我们从全篇脉络的角度多研习范文,之后领悟如何以演绎法行文、怎样用归纳法谋篇以及如何围绕特定话题拓展思路等等。此外,研习还要侧重于语言表达,包括遣词造句和句子、段落之间的各种衔接手段,以期在日后的写作中派上用场,因为英文写作皆通一理。只有善于借鉴、勤加研究,才会借他人的优势和长处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背诵
背诵是提高写作的又一个有效途径。要写好作文,首先要处理好语言输入与输出之间的关系,前者是后者的前提条件。如果头脑空空如也,就根本写不出像模像样的文章。只有读过大量文章,并且有意识地将其中精彩部分储存于记忆之中(Commit the highlights to memory),才能保证下笔流畅、文通字顺。因此,背诵对于写作来说极为重要。但背诵不是机械记忆,有选择性的背诵,才是有意义的记忆。因为机械背诵的结果是要么记忆很快就荡然无存、了无痕迹了,要么无法活学活用、付诸实践。背诵包括五个方面:重点词汇、常用短语、精彩句子、优秀段落、经典篇章。
默写
默写也是提高写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即把背熟的东西付诸纸上。这个过程不仅是为了检验自己的记忆效果,更为重要的是训练正确的书面表达能力。在英语学习中,我们动笔写英文的机会不多,长期以来,手笔生疏,导致提笔即错。再者,由于受汉语思维和习惯的种种影响,在潜意识里容易犯一些英语表达错误。普遍存在的语言错误包括主谓一致、时态处理、冠词用法、名词单复数形式、单词拼写等,尤其在单词拼写方面,很多人混淆词性,把society,economy,difficulty写成social,economic,difficult。再如字母位置错误,将true,tired,modern写作ture,tried,morden,诸如此类。如果不有意识地克服这些看似微妙的错误,其可能会发展为根深蒂固的习惯,成为写作中的重大弊病。通过默写,写出曾经背诵过的段落字句,之后自我查验、批改,发现并纠正在动笔时的错误,可以有效克服自己潜意识中的英文错误,提高实际写作时的熟练程度和准确程度。
互译
能够在英汉两种语言之间自如转换是英语学习的一个至高境界。尝试英汉互译,即把英语文章翻译成地道的汉语,间隔数日再将汉语翻译成英语。英语和汉语在表情达意方面存在着诸多差异,可惜学习者往往观察不足,领悟不深。通过互译训练,比较异同,可以强化我们对两种语言之间差异的认知,可以加强英语表达能力。在复原成英文的过程中,词汇表达、句式结构、段落组织、篇章布局等各个方面都能够得到复习。同时,可以有效避免在作文中出现中国式英语。中式英语在书面表达中屡见不鲜,其根源在于学习者受到汉语表达和中式思维的制囿。英汉互译有助于冲破两种语言习惯的壁垒,有助于超越两种语言思维的障碍,有助于思维与表达取得和谐的统一,有助于将汉语的思想地道流畅地转换为英语。互译的实质在于巧妙地借翻译手段促进英语的创作性表达。
模仿
英文优美文章范文5
一、以语法、单词、词汇为突破口,为写作奠定基础
要想提高写作能力,需要日积月累的知识积累。(1)抓好单词、词组、语法、时态的掌握,要求学生必须对每日所学的单词、词组、语法、时态类型进行识记,达到“见词读音,听音写词”的熟练程度。(2)做好语法、词组、事态的简单应用。通过平时的教学,引导学生开展应用所学内容表达某一句话的口语练习、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短句翻译等形式,培养学生简单的口语表达。(3)能够运用所学进行短文写作的练习。课文是学生学习英语和培养能力的主要内容,为了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要让学生进行背诵,分角色的表演,模仿性写作,还可以扩写和缩写,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对课文进行简单复述等。把课文当成练习写作的参物,让学生有文可依,或者通过学生根据所学知识每天写几句和本单元话题相匹配的句子或者日记,也可以每天进行课前三分钟的英语演讲,不限题材,涉及话题广泛,内容鲜活,富有时代感,贴近学生生活的人和事。通过练习,使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型变成学生的英语技能,将知识转化为能力,达到提高书面表达能力的目的。
二、通过阅读,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
为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加大学生的阅读量就成为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另一重要环节,在广泛的阅读中,不仅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而且在阅读中可以汲取一些优秀文章的表达方法,还可以从中学习一些优秀作品的遣词造句,学习其谋篇布局的技巧与方法,加深对词汇的理解程度,扩大词汇量,增强语感,从而掌握一些固定的词汇与习语。在写作的过程中,如果能够巧妙地运用谚语、名言,或者优美句子,会为整篇文章添姿添彩。
三、重视写作中语法知识的渗透和应用
对于许多初学者而言,在写作中,喜欢按照汉语式翻译英语,因此培养学生注重语法知识就显得尤为重要。初中英语冀教版的教材,强调的是淡化语法,注重对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许多的语法在初一课文中大量涌现,但一闪而过,初二和初三还会出现,因此如何把握好知识的度很重要,如何渗透,渗透的深度都需要很好地把握,同时这也增加了学生在学习中的难度。重要的是英语语法的细碎,需要我们培养学生有滴水穿石、日积月累的精神。文章中复合句、关键动词的运用会为文章增添不少的亮点,同时还可以精准地表现文章的内在寓意。因此,在写作练习中教师应多注意对学生英语语法知识的传授。
四、培养模仿写作练习能力
模仿练习是写作能力培养的最有效的方法和手段,不但可以有效加深学生对优秀文章的理解,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教师可以有效地训练学生对教材中的课文进行简单概括,或者创造性地设置情景进行丰富多彩的扩写,这是对文章的另一层次的升华。例如,文章人称的变化写作,第一人称变为第三人称,第三人称变为第一人称的练习,都是有效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模式。
英文优美文章范文6
关键词:诗词翻译 三美论 意境美 许渊冲
中国古典诗词的英译,由于中西文化差异,要能在翻译中传达出中诗中的优美意境,是很不容易的。这要求译者有很强的语言能力和跨文化意识,并且还要有足够的艺术热情和文学创造力,才能够将古诗词的意境和味道展现在译作中。
诗词翻译的标准及相关理论。翻译大师许渊冲,在前人的基础上提出过诗歌翻译的“三美论”即“意美、音美、形美”,就是在翻译中展现诗词的特征――通过传神的描写展现意境美、通过音韵的和谐(如押韵或叠词等)展现音韵之美以及通过工整的对仗或长短展现篇章形式之美,使得整篇译作再现原诗的美感、意境和情感等等。在许老看来,其中最重要的便是“意美”,因为诗词意境之美是其非常重要的构成,因此要先力保意境美,其次是音韵美和形式美。另外,他还提出过诸多创造性翻译的理念,如“优势论”和“竞赛论”――通过运用译语言的优势刻画诗词的意境美或者甚至译语言可以以其优势超过源语言所表达的美感,更进一步地彰显意境之美;“以创补失论”和“再创论”达到译作等于甚至胜过原作的效果。
通过译作中的音韵美和形式美塑造出古诗词优美的意境。由于中西文化差异,很难在译作中通过词句或意象来完全地表现原诗意境,因而许渊冲就借着诗歌的一大特征――音韵和形象之美,来传达原作的意境美。例如,在他翻译的柳永名作《雨霖铃》中,他用工整的对仗及和谐的音韵表现出一幅离别时的凄凉景象:
一、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Cicadas chill. Drearily shrill. We stand face to face in an evening hour,Before the pavilion, after a sudden shower.
由于中文中的“寒蝉凄切”这种声韵感和凄凉感在英文中很难有词语对应,因此译者用英语中的押韵“chill”“shrill”来表现出这种寒蝉悲鸣的凄凉气氛,营造出离别时的萧瑟气氛。
二、巧用动词、叠词等,营造原诗中的气氛和意境
锤词炼字是中国诗词学的古老传统,大凡中国诗人都非常注重炼字炼词,一首好诗或好词,常常都是通过一个传神的词语,就将整个画面、意境都淋漓尽致地刻画出来了。许渊冲在翻译诗词时所用的英文词语,往往都形象、传神、精炼,可称为是“诗眼”,有力地增进了诗词的意境美。例如,李白的《菩萨蛮》中: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The dusk invades the tower high, where someone sighs a longing sign.
在这首词的翻译里,许老用“invade”一词,生动地写出了傍晚时分夜色要开始降临、笼罩四周的景象,衬托出悲凉、萧瑟的气氛。
三、巧用“优化论”“竞赛论”“再创造”等翻译技巧,用创造性的翻译营造出诗词的优美意境和丰富情感
许老非常看重诗歌翻译的“三美”,尤其是意境美,常被他认为是不可缺失的。他认为意译的境界是比直译要高得多的,在“形似”与“神似”之间,他多追求“神似”,即如果创造性的翻译传达原诗的意境美的话,那么就算是成功的翻译。 “优化论”和“竞赛论”都可以归结为“在翻译中发挥译语的优势”。在翻译古诗词时,别出心裁的译者会发挥译语优势,直接在翻译中进行再创作,虽然无法完全对等原文,但是却能更生动、传神地展现原诗意境。
例如,《九歌・湘夫人》中的名句: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落
The autumn breeze, oh! ripples and grieves. The Dongting Lake oh! with fallen leaves.
许译在此发挥了英语精确的优势,以两个非常准确传神的动词“ripple”“grieve”,将“秋风吹皱湖水,激起一片涟漪”的画面生动地刻画出来,还将“涟漪”拟人化,似乎带着愁容,这本身在原文中是没有的,但是作者发挥译语优势,创造性地翻译原诗,以此将原诗中难以对等的朦胧、柔和的意境美表达出来。
四、结语
许渊冲先生追求诗歌翻译的“音美、意美、形美”,他巧妙地塑造诗词翻译的“三美”――和谐的音韵、华丽的篇章形式和优美的意象。另外,许老也善用传神、精准的词语来画龙点睛,用一个词就可以点亮整篇译作。此外,他倡导“优势论”“竞赛论”等创造性的翻译手法,通过发挥译语优势,进行二次创作,将原诗的神态、意境和美感临摹到译作之中,从而使译作读者拥有与原作读者相同的审美感受。
参考文献:
[1]许渊冲著. 译笔生花[M]. 郑州:文心出版社,2005.
[2]许渊冲著. 翻译的艺术[M]. 北京:五洲传播出版社,2006.
[3]张智中著. 许渊冲与翻译艺术[M].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5.
[4]郭航乐. 诗歌翻译中音、形、意三美的再现――基于《雨霖铃》两种英译本的评析[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
[5]刘安军. 从李煜词的英译看意境美的再现[J].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0(6).
英文优美文章范例6篇相关文章:
★ 励志文章大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