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是浪漫的回忆
骆健毅
我不太愿意说自己的事情,因为我一直觉得今天很多事情其实做起来很简单,但是偏偏说来说去,不仅做起来很难,还形成了一种固定的标准,以至于我们一直抱怨,但是还是去做自己抱怨的事情,青春在忙碌中过去的时候,活成了自己曾经讨厌的人。
说高考我是一个失败者,而且是自愿成为失败者。也许刚进入高中的时候,我觉得是时候敞开心扉去把有意思的事做得有价值的时候了,但是当我面对繁重的课业,每天早上广播操的声音,慵懒的身体告诉我“阳光总在风雨后”并不是那么理所当然。每个人只是在为了考试而去学习,可是实际生活中除了会拽几个词,其实和一个没有读过书的人没有多大区别,就是玩的东西不一样,不仅没有了诚实的心态,还明显功利地学会了弄虚作假,把弄虚作假变成了理所当然的事情。我就会常常思考,学习是为了什么,为了学历,为了一份理所当然的工作,没完没了的聚会,还是正当其时的恋爱到婚宴,陪伴着完成生命的余晖。
我看见很多人其实非常努力,但是他们的成绩永远是那样,也许他们不努力会差得不得了,不能不说他们并不适合去以这样一种方式去学习,但是他们在这样一种环境中不得不逼着自己去变得强大,去多背书,多问老师问题,多看错题。有时候我就在想,你去背那么多东西,去把题看透,真的有意义吗?生活中的所有事情,不可能让你有机会提前准备,它就是会随时变化,随时应对挫折和压力,还能坚持自己的判断,学习的目的不是去把题看透,而是找到适合自己的解决方法,人才不是被动的,才是解放的、自由的,人不是要成为学习的奴隶,无止境地痛苦着消耗自己的生命热情,陷入疲劳的竞争中,而把人生的路越走越窄。
也许我这样一种不成熟的心智,把我变得越来越孤独,而且非常习惯这种孤独的舒适感。我面对没日没夜学习的人,真的无话可说,我每说一句话,都感觉对方反馈的是书上说的话,不会结合此时语境去理解,还不如多看看书有趣,因为我既不是努力学习的人,也不是不认真学习的人,我不会努力去准备考试,就在那短短的一两个小时我能想到什么就写什么,能思考到什么程度就写到什么程度,我也从来不看自己的排名,对成绩多少也是漠不关心,因为这就是我面对问题真实的处理态度和能力,我也想找到另一种人生蜕变的方式,走出那滥用的现实毒害。我把学习变成了一种符合我本性自然而为的事情,我会认真思考身边发生的事情,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比起结果我更加在意风气,我希望学习是有无限魅力的,有与日俱增的趣味。
为了考试的学习变成了像工作一样玩命去熬出来的事情,错题集越来越多,也许考试的时候,同样的题不会再错,但绝对不会百分百不会错,我们希望通过学习悲剧不会重演,但是事实上悲剧该发生还是会发生,因为我们学习只是在指标上完成了任务,并没有在事实上成长,现实中面对事情的态度和做法,不会有太大改变。现实社会是一个交际的社会,打球才能进圈,玩游戏才能合群,很明显的表现,职场对性格开朗,善于沟通,当成了一种理所当然的标准,陷入这种简单的逻辑中,事业永远不可能有什么质的变化,我们要清楚交流沟通的目的和意义,人的实际需要,才能防止变成一种套路式交涉,说话从不走心,也不负责。同样今天很多人认为社会毒打是让人接受现实,但是我以为,社会毒打的意义是让我们去揭示长久以来共同默认的伪现实,去创造理想的现实,击碎这让人活得很累的现实,否则就是在倒退,承认这莫名的现实,无非是种无能的虚弱。
比起高考成功者,他们有了标准的人生可能,我更希望失败者可以创造更多新的可能,去重新思考人生其实不一定会这样,人和人之间不需要过多的宣传成功经验、失败经验等等各种经验。我们需要去找到适合自己本性的位置,去自然舒适地向往,不要把身份或者不体面当成理所当然的现实,要有理想和情怀,去从底层改变,去创造无限可能,不让那不合时宜的观念拖住将要飞翔的理想翅膀,去表现真实的自己,让社会形成一种循环,而不是只能从上到下,不能从下到上的偏见,影响了我们可以以不同的方式成为更好的自己的判断力。
附:个人简介:骆健毅,1997年生,广西桂林阳朔人。《长河诗刊》签约作家(第六批),《大豫出版》专栏作家等。发表作品散见于《大豫出版》、《散文网》、《新锐散文》《中国散文诗研究中心》、《散文诗精粹》等网络平台。
高考是浪漫的回忆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