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感悟人生3篇

文/ 散文网 时间: 经典语录

于丹感悟人生1

  1、道法自然,道无处不在。

  2、人生的好处不在于拿一手好牌,而在于打好一手坏牌。

  3、一个人的成功在于知道自我的发奋和自我的位置。

  4、你务必亲自丈量脚下的每一步路。

  5、与其与他人斗,不如跟自我的潜质斗。

  6、眼界的高低境界的大小能够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7、人格理想的支点:依于仁,游于艺。

  8、孔夫子能够教给我们的快乐秘诀,就是如何去找到你内心的安宁。

  9、竞争,其实就是一种友谊,在对手的帮忙下提高你的聪明度,害怕竞争的人已经输给了对手。

  10、留一份寂寞给生命,让生命能够开阔。

  11、心斋(审视内心反躬自省)是认识自我获得人生效率的好方法。

  12、人能够看清目的和方向是不容易的。

  13、距离和**是对人格的尊重,最亲近的人之间也就应持续。

  14、没有道德约束的勇敢,是世界上最大的灾害。

  15、我们发奋建立**社会,而真正的**是什么?它决不仅仅仅是一个小区邻里间的**,也不仅仅仅是人与人之间的**,还必须包括大地上万物**而快乐地共同成长;人对自然万物,有一种敬畏,有一种顺应,有一种默契。

  16、生命的逍遥之境,不是人的生命凌驾于万物之上,而是用我们的心与世间万物相勾相连水**融。

  17、婚后的男女莫不“喜出”“望外”。

  18、君子之骄,骄傲的是内心的风骨。

  19、我们的眼睛,看外界太多,看心灵太少。

  20、感到心理失衡是正因世界在动,而你不动。

  21、在我们成长中必须有某种潜能从没有被开发出来。

  22、神圣神圣,神基本上是接近天空的,是像李白那样的人;而圣是接近土地的,是像杜甫那样的人。

  23、真正的聪明是静下心来,听见自我本初的愿望。

  24、理想**和现实**,就是我们的天和地。

  25、知天命就是内心有一种定力,去对抗外界。

  26、是英雄表现出来,是人才体现出来,是蠢才显现出来。

  27、做一个勇敢的人,用自我生命的力量化解生活中的遗憾。

  28、还有比生死更重要的事情。

  29、我们常常会听到有人抱怨社会不公,抱怨处世艰难。其实,与其怨天尤人,不如反躬自省。如果我们真的能做到把握分寸,谨言慎行,礼行天下,修身养性,我们会少很多烦恼,就自然会懂得为人处世之道。

  30、敢于亮出自我的弱项仍然能够得到人的尊重。

  31、只有建立内心的价值系统,才能把压力变成生命的张力。

  32、把恩恩怨怨看小了去,把自主的灵魂放到无限大。

  33、孔夫子是圣人,圣人就是在他生活的这片土地上最有行动潜质,最有人格魅力的人。

  34、我们见到一些老师声色俱厉,经常指责他的学生不该如何如何。那是这个老师没有到境界,真正好的老师会像孔夫子这样,*和地跟学生商量着把这种天地人三才共荣共生的关联讲透。

  35、宽容一点,给自我留下一片海阔天空。

  36、我们的眼睛,总是看外界太多,看心灵太少。

  37、不赞成以怨报怨。如果永远以一种恶意,一种怨恨去应对另外的不道德,那么这个世界将是恶性循环,无止无休。我们失去的将不仅仅是自我的幸福,还有子孙的幸福。

  38、人最难认知的是自我的心。

  39、最好的进攻就是进攻自我。

  40、让各种生命自然蓬勃,就能够构成天地**。

  41、《论语》就是教给我们如何在现代生活中获取心灵快乐,适应日常秩序,找到个人坐标。

  42、只有理想而没有土地的人,是梦想**者不是理想**者;只有土地而没有天空的人,是务实**者不是现实**者。

  43、用辽阔的境界跟天地能够有共同的默契,用共同的默契能够获得更多的力量。

  44、经历和悟性决定你的眼界。

  45、一个有德有仁的人才能做到真正的勇敢。

  46、说话要用脑子,做事要思考后果,这是为人处世很重要的一点。

  47、我们对岗位往往有定性却没有定量。我们老是说:年轻人要好好干,一个人干仨人的活才好呢。认为这样是替**分忧。实际上这并不贴合现代企业管理精神,谁的活儿谁操心,这样的话,大家合起来才是一盘棋。

  48、世界上所有的爱都以聚合为最终目的,只有一种爱以分离为目的,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父母真正成功的爱,就是让孩子尽早作为一个**的个体从你的生命中分离出去,这种分离越早,你就越成功。

  49、思想的传承远远胜于一个生命。

  50、怀着乐观和用心的心态,把握好与人交往的分寸,让自我成为一个使他人快乐的人,让自我快乐的心成为阳光般的能源,去辐射他人,温暖他人,让家人朋友乃至于更广阔的社会,从自我身上获得一点欣慰的理由。

  51、小的迷惑能够改变人生的方向,大的迷惑能够改变人的性情(小惑易其方,大惑易其性)。

  52、同样的道理,感悟却有高下之分。

  53、不主张“以德报怨”赞成孔子“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就是用你的公正,用你的率直,用你的耿介,用你的磊落,也就是说,用自我高尚的人格,坦然应对这一切。

  54、如果我们有这样的大眼光,就会抓住我们眼前的每一个机遇。

  55、结交那些快乐的,能够享受生命的,安贫乐道的朋友。

  56、最恰当的距离是:彼此互不伤害,又能持续温暖。

  57、什么叫“仁者不忧”呢?就是让你的胸怀无限大,很多事情自然就小了。

  58、只有用心才能从细节里获得知识和感悟。

  59、信仰的力量,足以把一个国家凝聚起来。

  60、真正的英雄是能够为自我的心做主的人。

  61、最高的境界是,一个人不仅仅安于贫贱,不仅仅不谄媚求人,而且他的内心有一种清亮的欢乐。这种欢乐,不会被贫困的生活所剥夺,他也不会正因富贵而骄奢,他依然是内心快乐富足,彬彬有礼的君子。

  62、多思多想多看;少指责少抱怨少后悔。

  63、我们的心淡然处之,很多事情就能够持久。

  64、读书的目的不是为了我注六经,而是为了六经注我。

  65、内心的力量就是一种和缓的对人的凝聚。

  66、人是值得敬重的,人又是就应自重的。

  67、社会也是一个塔,每个人走进来就意味着要做社会的基座。

  68、我们都太容易让一首歌带自己对号入座,听见一首歌的时候,好像自己就行走在歌词里。

  69、与好朋友相处也要有个度,不好什么样的事情都大包大揽。

  70、勇敢有时候是理性制约下的一种镇定和自信。

  71、过分的苛责,不如宽容的力量更恒久。

  72、耳顺就是悲天悯人,明白与包容。

  73、三十而立,就是建立心灵的自信。

  74、陶渊明的好处,不在于在诗中构置了一个虚拟的田园,更重要的是,他让每一个人心里都开出了一片乐土。

  75、对自我的评估,只有内心能做出准确的回答。

  76、真正的财富是一种思维方式,而不是一个月收入数字。

  77、心养就是用心去酝酿。

  78、物质的繁荣,生活节奏的加快,更要求我们在应对一件事情时,要迅速地做出决定,选取属于自我的最有价值的生活方式。

  79、只有真正的贤者,才能不被物质生活所累,才能始终持续心境的那份恬淡和安宁。

  80、真正的逍遥是无羁无绊的。

  81、要把有限的情感,有限的才华,留在最就应使用的地方。

  82、人生有限,把有限的感情留在最就应使用的地方。

  83、“总”要为爱人着想,“经”得起爱人唠叨,“理”应对爱人谦让,男生应当“总经理”。

  84、所谓废物只是放错地方的财富。

  85、一个人永远不好去羡慕他人。

  86、人的本性就是贪婪,但没有贪婪社会就不会进步。

  87、物质的东西越多,人就越容易迷惑。

  88、失言就是一不留意说了实话。

  89、父母和子女之间夫妻之间恋人之间,也需要持续适当的距离。距离和**是一种对人格的'尊重,这种尊重即使在最亲近的人中间,也就应保有。

  90、外在世界有多大,内心的深度就有多深。

  91、其实,一个人的视力本有两种功能:一个是向外去,无限宽广地拓展世界;另一个是向内来,无限深刻地去发现内心。

  92、真诚并不意味着要指责别人的缺点,但意味着必须不恭维别人的缺点。

  93、把感情投资在一个人身上,冒险;把感情投资在许多人身上,危险。

  94、一个人如果在说话里面少了指责抱怨,在行为中少了很多让自我后悔的经验,这个人出去做官做事,就能成功了。

  95、不好正因世俗的标准而远离了自我的赤子之心。

  96、冠军永远跑在掌声之前。

  97、对生命的解读要问问自我——我要怎样样的决断。

  98、我们的心应当像面镜子,看见了世界,也看见了自我。

  99、做事要用心,说话要谨慎。孔夫子提出“慎言”,就是说话要留意,不好说自我做不到的事。

  100、一个人想*庸,阻拦者很少;一个人想出众,阻拦者很多。不少*庸者与周围人关联融洽,不少出众者与周围人关联紧张。

  101、对待死的态度:①不怕死;②绝不找死。

  102、“无为而无不为”才是大境界。

  103、人生有三样东西是无法挽留的:生命、时间和爱,所以我们能做的就是去珍惜。

  104、人有两只眼睛,全是*行的,因此应当*等看人;人的两只耳朵是分在两边的,因此不可偏听一面之词;人虽只有一颗心,然而有左右两个心房,因此做事不但要为自我想,也要为别人想。

  105、生和死只是一个形态的变化。

  106、关爱别人,就是仁慈;了解别人,就是智慧。

  107、世界上只有想不通的人,没有走不通的路。

  108、在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人就是眼下需要你帮忙的人,最重要的事就是立刻去做,最重要的时刻就是当下,一点不能拖延处世:

  109、觉是一个瞬间,悟是一个过程。

  110、永远不要对任何事感到后悔,因为它曾经一度就是你想要的。

  111、只有自我的心清楚了,才能去善待他人。

  112、钱能够帮穷人解决问题,却帮富人制造问题。

  113、恋爱是想一个人的心,婚姻是拴一个人的心,感情是吞一个人的心。

  114、“危机”两个字,一个意味着危险,另外一个意味着机会,不好放下任何一次发奋。

  115、淡泊为大(淡泊明智),宁静致远。

  116、在生死的态度上,儒道殊途同归的那就是,让生命获得价值。

  117、成功是一种观念,致富是一种义务,快乐是一种**。

  118、在生命之中每个人能够以不一样的形态活下去。

  119、三人行,必有我师,三剑客,必有一强,三角恋,必有一伤。

  120、要想有所为,就要有所不为。

  121、三流的化妆是脸上的化妆;二流的化妆是精神的化妆;一流的化妆是生命的化妆。

 

于丹感悟人生3篇扩展阅读


于丹感悟人生3篇(扩展1)

——于丹论语人生之道感悟3篇

于丹论语人生之道感悟1

  孔夫子将他的一生概括为六个阶段,他的这种人生轨迹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仍有许多启迪意义。关键要看我们如何汲取这种智慧,来使自己的人生更富有效率和价值。

  古往今来,光阴之叹是我们看到最多的感慨。

  这种感慨在《论语》中也不例外,"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论语.子罕》),这是大家都熟悉的一句话。这句话很含蓄,但是其中又包含着多少沧桑?

  大家知道,著名的天下第一长联上联一开始就说:"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下联的对句呢,是"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孙髯《题昆明大观楼》)。

  哲人眼中滚滚奔流的河水、江水,它不只是一种自然存在,其中流淌的还有挽不回、留不住的光阴。

  杜甫说,"人生有情泪沾臆,江水江花岂终极"(《哀江头》);刘禹锡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西塞山怀古》)。人生有限,自然永恒,这种强烈的反差,足以带给人们强烈的心灵震撼,让你怆然泣下。

  难怪唐代诗人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里发出那种无端之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在这天地幽幽,物序流转中,每一个人都是一个渺小的、转瞬即逝的生命,我们需要有一种什么样的人生规划呢?当然,这种规划是艰难的,因为规划本身已经意味着舍弃了很多。

  就在孔夫子看着流水兴叹的同时,他也对自己,同时给他的学生,也给千年万代的后人描述了这样的一种人生轨迹: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

  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矩。(《论 语.为政》)

  这是一个粗略的人生坐标,在这个坐标上,有几个重要阶段被特别地强调出来。让我们看一看圣人所描绘的这个人生坐标,看它对我们今天还有什么样的借鉴意义。

  其实人的一生不过是从光阴中借来的一段时光,岁月流淌过去,我们自己也就把这段生命镌刻成了一个样子,它成为我们的不朽,成为我们的墓志铭。

  每一个人都有理由去描述他的理想,但是这一切要从人的社会化进程开始。从一个自然人转化为一个有社会规则制约的人,这就是学习的起点。孔子的"十五志于学",是他自己的一个起点,也是他对学生的'一种要求。

  孔子自己经常说,"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论语.述而》)。他说自己不是生下来就了解很多事情,只不过是对古代文化、对古人所经历的事情非常感兴趣,而且能够孜孜以求,一直认真学习而已。

  今天我们要建立一个学习型的社会,那么什么样的学习是好的学习呢?

  国际上有一个通行的说法,好的学习是导致行为改变的学习。这颠覆了我们过去的认识。一直以来,我们以为导致思维改变的学习才是好的学习。比如一个观点,一个理论,哪怕一个道听途说的见闻,入乎耳,发乎口,可以再去讲给别人,这就是一种学习。但是在今天,只有导致一个人整个价值体系重塑,行为方式变得更有效率,更便捷,更合乎社会要求的学习,才是好的学习。

  在今天这个信息时代,可学的东西实在太多了。现在的孩子已经不只是"十五向学"了,很多比五岁还要早就开始学习了。但是都学了什么呢?不少孩子会背圆周率,能够背到小数点后很多很多位;有的孩子能够背长长的古诗,成为在客人面前表演的节目。但是这些对他这一生真的有用吗?今天的向学还有多少是孔子所说的"为己之学"?还有多少能够学以致用?

  在我们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最大的苦恼是信息太多,我们最大的难题是选择的难题,因此就更需要有选择、有规划地进行学习。

  "过犹不及",这是孔子的观点。再好的东西都有它的度,与其贪多嚼不烂,把自己的脑子复制成一个电脑的内存,还不如把有限的知识融会贯通,融入自己的生命。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论语.为政》),一定要一边学,一边想,一边应用。他所提倡的是这样一种从容地把有限的知识放大到极限的学习方式。

  我们现在的学院式教育有一个规范长度,但宽度却可以改变。也许孔子提倡的这样一种学与思结合的方式会给我们非常好的启发。

  经过这样的学习、历练,我们逐渐地提升自己、有所感悟,这样就走到了三十岁。

  "三十而立",是我们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几乎每个人到了这个年纪,都会扪心自问:我"立"起来了吗?

  那么怎样才算立起来了?是否只要有车,有房,或者有了一个什么样的职位就算立起来了呢?而立之年对于人的一生又有着怎样重要的作用呢?

  三十这个年纪,在今天,在这个心理断乳期**错后的时代,尤其是在大都市里,还被称作"男孩""女孩",那么怎样判断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是否"立"起来了呢?对于"立"字,应该有什么样的担当呢?

  大家知道,黑格尔提出了"正反和"三段论。人最早接受的教育一般都是正的,比如在刚刚读小学的时候,他相信太阳是明亮的,花朵是鲜红的,人心是善意的,世界是充满温情的,王子和公主最终是可以在一起的,生活中是没有忧伤的。其实这就是正的结果。但是长到十几岁的时候,就会出现比较强烈的逆反心理,二十多岁刚刚步入社会时,就会觉得这个世界上一切都不尽人意,觉得**世界欺骗了自己,觉得生活中满是丑陋、猥琐、卑鄙和欺诈。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小愤青"。这个时候,青春的成长有它特有的苍凉,人必然表现出一种反弹。那么走到三十岁,应该是人生"和"的阶段,就是既不像十来岁时觉得眼前一片光明,也不像二十多岁时觉得一片惨淡。

  三十而立的这个"立"字,首先是内在的立,然后才是在社会坐标上找到自己的位置。


于丹感悟人生3篇(扩展2)

——于丹感悟人生的句子3篇

于丹感悟人生的句子1

  1、一个人炫耀什么,说明内心缺少什么。

  2、一个人越在意的地方,就是最令他自卑的地方。

  3、人都有以第一印象定好坏的习惯,认为一个人好时,就会爱屋及乌,认为一个人不好时,就会全盘否认。

  4、人越是得意的事情,越爱隐藏,越是痛苦的事情越爱小题大作。

  5、这个世界既不是***的世界,也不是有权人的世界,它是有心人的世界。

  6、婚姻的杀手有时不是外遇,而是时间。

  7、当你再也没有什么可以失去的时候,就是你开始得到的时候。

  8、学习要加,骄傲要减,机会要乘,懒惰要除。

  9、童年的无知可爱,少年的无知可笑,青年的无知可怜,中年的无知可叹,老年的无知可悲。

  10、人允许一个陌生人的发迹,却不能容忍一个身边人的晋升。因为同一层次的人之间存在着对比、利益的冲突,而与陌生人不存在这方面的问题。

  13、现代的婚姻是情感的产物,更是竞争的结晶。

  14、敌人变成战友多半是为了生存,战友变成敌人多半是为了金钱。

  15、有所得是低级快乐,有所求是高级快乐。

  16、*哲学崇尚的是一种庄严、理性和温柔敦厚之美。

  17、世界上1%的人是吃小亏而占大便宜,而99%的人是占小便宜吃大亏。大多数成功人士都源于那1%。

  18、人如果靠吃饭活着,那饭不叫饭,叫饲料。

  19、*人学**人容易,*人学*人难。

  20、一个人幸运的前提,其实是他有能力改变自己。

  21、人的成长要接受四个方面的教育:父母、老师、书籍,社会。有趣的是,后者似乎总是与前面三种背道而驰。

  22、经营自己的长处,能使你人生增值;经营你的`短处,能使你人生贬值。

  23、生命犹如一片绿叶,随着时间的流逝,慢慢变的枯黄,但他的叶脉还是那么清晰可见。

  24、把事情变复杂很简单,把事情变简单很复杂。

  25、如果是棵小草,即使在最好的企业里,你也长不成大树。果真如此,不如历经风雨,把自己培养成名贵花卉。

  26、二十一世纪工作生存法则就是:建立个人品牌,把你的名字变成钱。

  27、怕爹是孝顺,怕老婆是爱情。

  28、没有不合格的学生,只有不合格的家长。

  29、地球是运动的,一个人不会永远处在倒霉的位置。

  30、我们可以躲开大家,却躲不开一只苍蝇。生活中使我们不快乐的常是一些芝麻小事。

  31、有一种人只做两件事:你成功了,他妒嫉你;你失败了,他笑话你。

  32、笨男人+笨女人=结婚;笨男人+聪明女人=离婚;聪明男人+笨女人=婚外情;聪明男人+聪明女人=浪漫爱情。

  33、任何一个傻瓜都会引诱一个姑娘;但是知道怎样离开她只有成熟男人才能做到。

  34、人有两只眼睛,全是*行的,所以应当*等看人;人的两只耳朵是分在两边的,所以不可偏听一面之词;人虽只有一颗心,然而有左右两个心房,所以做事不但要为自己想,也要为别人想。

  36、失言就是一不小心说了实话。

  37、真诚并不意味着要指责别人的缺点,但意味着一定不恭维别人的缺点。

  38、人的本性就是贪婪,但没有贪婪社会就不会进步。

  39、恋爱是想一个人的心,婚姻是拴一个人的心,爱情是吞一个人的心。

  40、最好的进攻就是进攻自己。

  41、人生的意义不在于拿一手好牌,而在于打好一手坏牌。

  42、成功是一种观念,致富是一种义务,快乐是一种**。

  43、竞争,其实就是一种友谊,在对手的帮助下提高你的聪明度,害怕竞争的人已经输给了对手。

  44、钱可以帮穷人解决问题,却帮富人制造问题。

  45、把爱情投资在一个人身上,冒险;把爱情投资在许多人身上,危险。

  46、世界上只有想不通的人,没有走不通的路。

  47、真正的财富是一种思维方式,而不是一个月收入数字。

  48、一个人想*庸,阻拦者很少;一个人想出众,阻拦者很多。不少*庸者与周围人关系融洽,不少出众者与周围人关系紧张。

  49、婚后的男女莫不“喜出”“望外”。

  50、三流的化妆是脸上的化妆;二流的化妆是精神的化妆;一流的化妆是生命的化妆。

  51、“危机”两个字,一个意味着危险,另外一个意味着机会,不要放弃任何一次努力。

  52、是英雄表现出来,是人才体现出来,是蠢才显现出来。

  53、“总”要为爱人着想,“经”得起爱人唠叨,“理”应对爱人谦让,男人应当“总经理”。

  54、三人行,必有我师, 三剑客,必有一强, 三角恋,必有一伤。

  55、一个人的视力本有两种功能:一个是向外去,无限宽广地拓展世界;另一个是向内来,无限深刻地去发现内心。

  56、该放下时且放下,你宽容别人,其实是给自己留下来一片海阔天空。

  57、承认现实生活中的不足之处,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弥补这种不足。

  58、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人心中有什么,他看到的就是什么。

  59、迷惑多是因为眼界不够大,井底之蛙怎么能知道什么叫海阔天空呢?

  60、怀着乐观和积极的心态,把握好与人交往的分寸,让自己成为一个使他人快乐的人,让自己快乐的心成为阳光般的能源,去辐射他人,温暖他人,让家人朋友乃至于更广阔的社会,从自己身上获得一点欣慰的理由。

于丹感悟人生的句子2

  1、一个人炫耀什么,说明内心缺少什么。

  2、一个人越在意的地方,就是最令他自卑的地方。

  3、人都有以第一印象定好坏的习惯,认为一个人好时,就会爱屋及乌,认为一个人不好时,就会全盘否认。

  4、人越是得意的事情,越爱隐藏,越是痛苦的事情越爱小题大作。

  5、这个世界既不是***的世界,也不是有权人的世界,它是有心人的世界。

  6、婚姻的杀手有时不是外遇,而是时间。

  7、当你再也没有什么可以失去的时候,就是你开始得到的时候。

  8、学习要加,骄傲要减,机会要乘,懒惰要除。

  9、童年的无知可爱,少年的无知可笑,青年的无知可怜,中年的无知可叹,老年的无知可悲。

  10、人允许一个陌生人的发迹,却不能容忍一个身边人的晋升。因为同一层次的人之间存在着对比、利益的冲突,而与陌生人不存在这方面的问题。

  13、现代的婚姻是情感的产物,更是竞争的结晶。

  14、敌人变成战友多半是为了生存,战友变成敌人多半是为了金钱。

  15、有所得是低级快乐,有所求是高级快乐。

  16、*哲学崇尚的是一种庄严、理性和温柔敦厚之美。

  17、世界上1%的人是吃小亏而占大便宜,而99%的人是占小便宜吃大亏。大多数成功人士都源于那1%。

  18、人如果靠吃饭活着,那饭不叫饭,叫饲料。

  19、*人学**人容易,*人学*人难。

  20、一个人幸运的前提,其实是他有能力改变自己。

  21、人的成长要接受四个方面的教育:父母、老师、书籍,社会。有趣的是,后者似乎总是与前面三种背道而驰。

  22、经营自己的长处,能使你人生增值;经营你的短处,能使你人生贬值。

  23、生命犹如一片绿叶,随着时间的流逝,慢慢变的枯黄,但他的叶脉还是那么清晰可见。

  24、把事情变复杂很简单,把事情变简单很复杂。

  25、如果是棵小草,即使在最好的企业里,你也长不成大树。果真如此,不如历经风雨,把自己培养成名贵花卉。

  26、二十一世纪工作生存法则就是:建立个人品牌,把你的名字变成钱。

  27、怕爹是孝顺,怕老婆是爱情。

  28、没有不合格的学生,只有不合格的家长。

  29、地球是运动的,一个人不会永远处在倒霉的`位置。

  30、我们可以躲开大家,却躲不开一只苍蝇。生活中使我们不快乐的常是一些芝麻小事。

  31、有一种人只做两件事:你成功了,他妒嫉你;你失败了,他笑话你。

  32、笨男人+笨女人=结婚;笨男人+聪明女人=离婚;聪明男人+笨女人=婚外情;聪明男人+聪明女人=浪漫爱情。

  33、任何一个傻瓜都会引诱一个姑娘;但是知道怎样离开她只有成熟男人才能做到。

  34、人有两只眼睛,全是*行的,所以应当*等看人;人的两只耳朵是分在两边的,所以不可偏听一面之词;人虽只有一颗心,然而有左右两个心房,所以做事不但要为自己想,也要为别人想。

  36、失言就是一不小心说了实话。

  37、真诚并不意味着要指责别人的缺点,但意味着一定不恭维别人的缺点。

  38、人的本性就是贪婪,但没有贪婪社会就不会进步。

  39、恋爱是想一个人的心,婚姻是拴一个人的心,爱情是吞一个人的心。

  40、最好的进攻就是进攻自己。

  41、人生的意义不在于拿一手好牌,而在于打好一手坏牌。

  42、成功是一种观念,致富是一种义务,快乐是一种**。

  43、竞争,其实就是一种友谊,在对手的帮助下提高你的聪明度,害怕竞争的人已经输给了对手。

  44、钱可以帮穷人解决问题,却帮富人制造问题。

  45、把爱情投资在一个人身上,冒险;把爱情投资在许多人身上,危险。

  46、世界上只有想不通的人,没有走不通的路。

  47、真正的财富是一种思维方式,而不是一个月收入数字。

  48、一个人想*庸,阻拦者很少;一个人想出众,阻拦者很多。不少*庸者与周围人关系融洽,不少出众者与周围人关系紧张。

  49、婚后的男女莫不“喜出”“望外”。

  50、三流的化妆是脸上的化妆;二流的化妆是精神的化妆;一流的化妆是生命的化妆。

  51、“危机”两个字,一个意味着危险,另外一个意味着机会,不要放弃任何一次努力。

  52、是英雄表现出来,是人才体现出来,是蠢才显现出来。

  53、“总”要为爱人着想,“经”得起爱人唠叨,“理”应对爱人谦让,男人应当“总经理”。

  54、三人行,必有我师, 三剑客,必有一强, 三角恋,必有一伤。

  55、一个人的视力本有两种功能:一个是向外去,无限宽广地拓展世界;另一个是向内来,无限深刻地去发现内心。

  56、该放下时且放下,你宽容别人,其实是给自己留下来一片海阔天空。

  57、承认现实生活中的不足之处,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弥补这种不足。

  58、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人心中有什么,他看到的就是什么。

  59、迷惑多是因为眼界不够大,井底之蛙怎么能知道什么叫海阔天空呢?

  60、怀着乐观和积极的心态,把握好与人交往的分寸,让自己成为一个使他人快乐的人,让自己快乐的心成为阳光般的能源,去辐射他人,温暖他人,让家人朋友乃至于更广阔的社会,从自己身上获得一点欣慰的理由。


于丹感悟人生3篇(扩展3)

——于丹感悟人生语录3篇

于丹感悟人生语录1

  1、“总”要为爱人着想,“经”得起爱人唠叨,“理”应对爱人谦让,男人应当“总经理”。

  2、三人行,必有我师,三剑客,必有一强,三角恋,必有一伤。

  3、一个人的视力本有两种功能:一个是向外去,无限宽广地拓展世界;另一个是向内来,无限深刻地去发现内心。

  4、人越是得意的事情,越爱隐藏,越是痛苦的事情越爱小题大作。

  5、这个世界既不是***的世界,也不是有权人的世界,它是有心人的世界。

  6、婚姻的杀手有时不是外遇,而是时间。

  7、当你再也没有什么可以失去的时候,就是你开始得到的时候。

  8、学习要加,骄傲要减,机会要乘,懒惰要除。

  9、童年的无知可爱,少年的无知可笑;青年的无知可怜;中年的无知可叹,老年的无知可悲。

 

  

  10、人允许一个陌生人的发迹,却不能容忍一个身边人的晋升。因为同一层次的人之间存在着对比、利益的冲突,而与陌生人不存在这方面的问题。

  11、一个女人喜欢一个男人时,她希望听到谎言;当一个女人厌恶一个男人时,她希望听到真理。

  12、如果你借太多的钱给一个人,你会令此人变成坏人。

  13、现代的婚姻是情感的产物,更是竞争的结晶。

  14、敌人变成战友多半是为了生存,战友变成敌人多半是为了金钱。

  15、有所得是低级快乐,有所求是高级快乐。

  16、天才失败了就是蠢才!

  17、世界上1%的人是吃小亏而占大便宜,而99%的人是占小便宜吃大亏。大多数成功人士都源于那1%。

  18、人如果靠吃饭活着,那饭不叫饭,叫饲料。

  19、*人学**人容易,*人学*人难。

  20、一个人幸运的前提,其实是他有能力改变自己。

  21、人的成长要接受四个方面的教育:父母、老师、书籍,社会。有趣的是,后者似乎总是与前面三种背道而驰。

  22、经营自己的长处,能使你人生增值;经营你的短处,能使你人生贬值。

  23、生命犹如一片绿叶,随着时间的流逝,慢慢变的枯黄,但他的叶脉还是那么清晰可见。

  24、把事情变复杂很简单,把事情变简单很复杂。

  25、如果是棵小草,即使在最好的企业里,你也长不成大树。果真如此,不如历经风雨,把自己培养成名贵花卉。

  26、二十一世纪工作生存法则就是:建立个人品牌,把你的名字变成钱。

  27、怕爹是孝顺,怕老婆是爱情。

  28、没有不合格的学生,只有不合格的家长。

  29、地球是运动的,一个人不会永远处在倒霉的位置。

  30、我们可以躲开大家,却躲不开一只苍蝇。生活中使我们不快乐的常是一些芝麻小事。

  31、有一种人只做两件事:你成功了,他妒嫉你;你失败了,他笑话你。

  32、笨男人+笨女人=结婚;笨男人+聪明女人=离婚;聪明男人+笨女人=婚外情;聪明男人+聪明女人=浪漫爱情。

  33、任何一个傻瓜都会引诱一个姑娘;但是知道怎样离开她只有成熟男人才能做到。

  34、人有两只眼睛,全是*行的,所以应当*等看人;人的两只耳朵是分在两边的,所以不可偏听一面之词;人虽只有一颗心,然而有左右两个心房,所以做事不但要为自己想,也要为别人想。

  35、企业一定要有偷不去、买不来、拆不开、带不走,溜不掉的独特资源。

  36、失言就是一不小心说了实话。

  37、真诚并不意味着要指责别人的缺点,但意味着一定不恭维别人的缺点。

  38、人的本性就是贪婪,但没有贪婪社会就不会进步。

  39、恋爱是想一个人的心,婚姻是拴一个人的心,爱情是吞一个人的心。

  40、最好的进攻就是进攻自己。

  41、人生的意义不在于拿一手好牌,而在于打好一手坏牌。

  42、成功是一种观念,致富是一种义务,快乐是一种**。

  43、竞争,其实就是一种友谊,在对手的帮助下提高你的聪明度,害怕竞争的人已经输给了对手。

  44、钱可以帮穷人解决问题,却帮富人制造问题。

  45、把爱情投资在一个人身上,冒险;把爱情投资在许多人身上,危险。

  46、世界上只有想不通的人,没有走不通的路。

  47、真正的财富是一种思维方式,而不是一个月收入数字。

  48、一个人想*庸,阻拦者很少;一个人想出众,阻拦者很多。不少*庸者与周围人关系融洽,不少出众者与周围人关系紧张。

  49、婚后的男女莫不“喜出”“望外”。

  50、三流的化妆是脸上的化妆;二流的化妆是精神的化妆;一流的化妆是生命的化妆。

  51、“危机”两个字,一个意味着危险,另外一个意味着机会,不要放弃任何一次努力。

  52、是英雄表现出来,是人才体现出来,是蠢才显现出来。

  53、一个人炫耀什么,说明内心缺少什么。

  54、一个人越在意的地方,就是最令他自卑的地方。

  55、人都有以第一印象定好坏的习惯,认为一个人好时,就会爱屋及乌,认为一个人不好时,就会全盘否认。


于丹感悟人生3篇(扩展4)

——于丹论语感悟读后感5篇

于丹论语感悟读后感1

  读完《于丹〈论语〉心得》这本书,心灵有所触动:它使我重新认识了孔子,让我领略到了一种独特的智慧,一种正确的心态,一种融入到当今社会中理性的道德。

  《论语》是一本记录着两千五百多年前孔子教学和生活的语录。记得读中学时,我在语文课上机械地背诵着“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其实并未真正读懂。而今,于丹教授用自己独到的视角,将这样一本古老的书籍,用现代的眼光进行系统的解读和阐释,拉近了我们普通人和圣贤之间的距离。

  在我的心目中,孔子是一位离我们很遥远的古代圣贤。可是现在,于丹教授将一般人艰涩难懂的《论语》和现在这个缤纷的世界联系起来,通过心得的方式来解读,用深入浅出的语言,结合现代实际生活娓娓道来,阐述其深刻内涵。其中,她的许多独到见解,仿佛让人欣赏到了一个个曲径通幽的胜地,宛如久闭的心门打开了一扇窗,丝丝缕缕的阳光透进来,心里明亮了许多;又如涓涓细流注入心田,沁人心脾而美不胜收。

  于丹教授笔下的孔子没有圣贤的架势,朴素*和、*易近人,时时传递出一种朴素、温暖的生活态度。正如易中天所说:“孔子只有温度,没有色彩”。《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说需要的那种快乐生活。《于丹〈论语〉心得》分天地人之道、心灵之道、处世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和人生之道等七大篇章,并运用讲故事的形式告诉我们许多为人处事的哲理。下面,我从五个方面来谈谈《于丹〈论语〉心得》诠释的“为人处事”:

  (一)为人之道。在物质生活丰富的今天,因为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竞争激烈等问题,人们显得越来越浮躁,精神世界十分空虚,很多人心态不*衡,怨声载道。其实人的生命是短暂的,如何让自己的人生有意义,做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于丹〈论语〉心得》告诉我们,要想让自己有限的生命变得有意义,做一个有意义的人,要做到:精神富足、心理健康、积极生活、和他人和睦相处,爱岗敬业、安于本职,献于社会。

  (二)处世之道。在社会交往中,无论是工作还是处世,人们都想找到一个法则,既对自己负责任,又要对他人负责任。《于丹〈论语〉心得》中提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意思就是说,一个人不要越俎代庖,你在什么位置上,就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不要越过你的职位,去做不该你做的事,不在其位,就不要谋其政。在工作上如此,在与人相处方面也要如此。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可以说人与人是近了,但也可以说人与人更远了。因为通讯和交通工具的使用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但是在钢筋混泥土的城市中,对门的邻居却往往成了陌路人。记得顾城写的一首诗《远和近》:“你一会看我一会看云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看云时很近。”这首诗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讲述得非常形象、非常微妙。人与人之间,即便走得再近,也还是会有可能产生距离。如何与人**相处,于丹在《<论语>心得》中借用《论语》之语总结了与人相处的几点原则:第一、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第二、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第三、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从三点原则中我们可以悟出,相处之道的确是一门艺术,其前提是要保持一个乐观和积极的心态,其关键是要把握好相处的尺度。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做到与人**相处。

  (三)交友之道。在每个人的生命中都会有很多的朋友,但究竟有几个真正属于自己的朋友呢?究竟有谁会在自己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手来帮一把呢?《于丹〈论语〉心得》中说,对待朋友要有一定的尺度,要保持一定的距离,要保留一条界限,这样朋友也才能够交往得长久。可见,通过《于丹〈论语〉心得》,《论语》告诉我们的是一种交友方式:怎样交朋友,交怎样的朋友并要怎样维护友情。

  (四)理想之道。一个人应该有理想。*传统的道德理想是“修身、齐家、**、*天下”。做好一切事情的根本是修身,修身是放在第一位的。修身可理解为:外在能力完善,懂得变通,与时俱进,内在心灵完美、富足。因为只有内心修为提升了,自身能力提高了才能更好地去处事。通过《于丹〈论语〉心得》,我们知道了这是孔子对人生理想的总结,这也被后人奉为人生理想的指南。

  (五)人生之道。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是孔子自道的人生轨迹,却也成了后人的人生坐标和价值体系。它就像一面镜子,人们可以通过它比照自己的人生轨迹。当然,人的年龄有生理年龄、心理年龄和社会年龄,但如果我们能在二三十岁时就能提前感悟到四五十岁的境界,并在内心建立起明晰的人生价值体系,做到淡定从容,那这样的生命一定是有效率、有意义的生命。从《于丹〈论语〉心得》中,我读到了这份人生的价值体系。

  于丹教授对《论语》的感悟是快乐的、丰富的、给人启发的。通过读《于丹〈论语〉心得》,我学会了修身养性,品味人生的生活道理。只有以淡泊的襟怀,旷达的心胸,超逸的性情和闲适的心态去生活,并将自己的情感和生命融入到自然的状态中,才能寻找到自己内心的那份安宁,也才能如孔子教导我们的那样:快乐地生活!

  如果看过这本书的同学,不妨体会一下大家对于这本书的看法。没看过的同学们不妨也看看哦。

于丹论语感悟读后感2

  合**本,心中升起一种充实之感,这感觉大概是读书所特有的吧!本书涉及方面较广,毕竟《论语》教给我们的是为人处世之道。以下简单说说我的感想。

  一、交友

  大多数人都会有自己的朋友,而且他们中的大半乐于与人为友,俗语讲:多个朋友多条路。可见朋友在我们的生活中是多么的重要,而且朋友的言行举止也在影响着你。所以,交到一些益友是非常有必要的。那么我们应该交些什么样的朋友呢?

  《论语》告诉我们:交友,要交正直之人为友;这种人刚正不阿,绝无谄媚之色,是益友。他的人格在影响着我们,在我们怯懦时给予我们勇气,在我们踟蹰不前时给予我们果决。交友,要交诚信之人为友。这种人诚恳,不虚伪,不做作。时刻都给予我们正能量,让我们有着脚踏实地之感,就能放眼未来,全力前进。交友,要交知识面广之人为友。这种人学识渊博,好比一位良师,但同时也是我们的益友,十分可贵!在他身上,我们可以学到非常多的知识,增长见识。我们在遭遇问题时他会给予我们一些帮助,不让我们无所适从。

  总之,交友,尽量交君子为友,即使我们筚路蓝缕,也会在他们的帮助下立足于社会,获得成就。交这样的友,会让我们受益匪浅。

  二、理想

  每个人都会有理想,而且理想大多也各不相同,并且都处于变化之中。这些理想,都**着每个人心目中,至少是暂时的,追求的极佳状态。

  有的人想成为跨国公司的CEO,让自己国家的经济带动世界经济的发展;有的人想成为科学家,在高科技领域里也有*人的一席之地;有的人想当一名光荣的**,保护好我们伟大祖国的领海、领空、**不受侵略······我想:我应当要为社会、为人民做出贡献。

  现在我们努力学习知识,就是为了将来可以建设自己的祖国,让我们的国家跻身为影响世界和*发展的大国行列,*人民再不是当年的*,正如当年*所说:*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

  同时,我也把这定义为我生命的意义,这其实并不难,贡献的首要不是大小,而是有没有。我,则是尽量做出贡献,让自己的生命更有价值。

  三、人生

  人生是一个复杂而又艰辛的过程,人生的意义,不在于索取,而在于奉献。人生的价值如何体现?这取决于你的所作所为。我认为,我们今天所做的,都在影响着我们的人生。我想让我们的人生变得有乐趣,有价值,就要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

  首先要热爱生活,善于发现其中的乐趣;其次要热爱学习,热爱思考;更要多助人为乐。

  以上所述,看似容易,实则不然。如果从现在起你就这么做了,而且坚持下去,那你一定会有所体会的。

  无论如何,《论语》教我们的,肯定是有益的,希望大家可以用心去体会,获得其中的真谛。

于丹论语感悟读后感3

  印象中孔子的《论语》应该是很难看懂的,上学的时候对于文言文是非常抗拒的,但是今天通过于丹老师的解说,对于孔圣人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于丹对于孝道的感悟比较深,发现自己原来做的很不够,我一直以为给予父母物质的满足就可以了,从来就没有真正的了解父母喜欢什么,对于不同的事件都有什么样的看法,现在的思想是什么样的,往往把父母当作出气筒,父母家当做幼儿园、食堂、宾馆,对于父母来说我更多的是在索取,而没有付出。

  我警觉到了我的冷漠、自私、麻木、自以为是,在生活中,在事业里,我又何尝不是这样呢?关于智慧呢,就是在你抓了一手坏牌的时候,你以什么样的心态来看,你是自暴自弃呢?还是临事而惧,好谋而成呢?我觉得把坏牌打赢的方法有很多种,但是你连想赢的心都没有了,给了你方法你能信吗?*凡的人不是生来就有智慧的,那样的人太少了,连孔子这么博学只是学而知之的人,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学习呢?但是要想真正能达到大智慧也不是简单的事,一定要注意的是四点,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凡事要站在中立的角度来看,要不然的话有可能智慧没学到反而成了自以为是喽,呵呵我对于诚信的理解是说到做到,言行一致。在当今社会人心越来越浮躁,为了自己的利益越来越多的欺骗,为了掩饰自己的过错越来越多的理由和借口,不敢真正的面对自己,只好用更多的谎言来证明自己观点是正确的,孰不知这样做最后伤害的是自己啊,在这样的环境里我们还要诚信吗?

  还是要的,因为我们每天面对是自己而不是别人,难道我们对自己都不要诚信了吗?说到忠恕仁爱,惭愧的我啊,什么时候真正能做到心里想的和实际做的一致呢,两千年前的孔子通过时空向现代所谓的文明发起了挑战,我们一直以来假装不知道的是什么呢?

于丹论语感悟读后感4

  读完《于丹〈论语〉心得》这本书,心灵有所触动:它使我重新认识了孔子,让我领略到了一种独特的智慧,一种正确的心态,一种融入到当今社会中理性的道德。

  《论语》是一本记录着两千五百多年前孔子教学和生活的语录。记得读中学时,我在语文课上机械地背诵着“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其实并未真正读懂。而今,于丹教授用自己独到的视角,将这样一本古老的书籍,用现代的眼光进行系统的解读和阐释,拉近了我们普通人和圣贤之间的距离。

  在我的心目中,孔子是一位离我们很遥远的古代圣贤。可是现在,于丹教授将一般人艰涩难懂的《论语》和现在这个缤纷的世界联系起来,通过心得的方式来解读,用深入浅出的语言,结合现代实际生活娓娓道来,阐述其深刻内涵。其中,她的许多独到见解,仿佛让人欣赏到了一个个曲径通幽的胜地,宛如久闭的心门打开了一扇窗,丝丝缕缕的阳光透进来,心里明亮了许多;又如涓涓细流注入心田,沁人心脾而美不胜收。

  于丹教授笔下的孔子没有圣贤的架势,朴素*和、*易近人,时时传递出一种朴素、温暖的生活态度。正如易中天所说:“孔子只有温度,没有色彩”。《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说需要的那种快乐生活。《于丹〈论语〉心得》分天地人之道、心灵之道、处世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和人生之道等七大篇章,并运用讲故事的形式告诉我们许多为人处事的哲理。下面,我从五个方面来谈谈《于丹〈论语〉心得》诠释的“为人处事”:

  (一)为人之道。在物质生活丰富的今天,因为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竞争激烈等问题,人们显得越来越浮躁,精神世界十分空虚,很多人心态不*衡,怨声载道。其实人的生命是短暂的,如何让自己的人生有意义,做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于丹〈论语〉心得》告诉我们,要想让自己有限的生命变得有意义,做一个有意义的人,要做到:精神富足、心理健康、积极生活、和他人和睦相处,爱岗敬业、安于本职,献于社会。

  (二)处世之道。在社会交往中,无论是工作还是处世,人们都想找到一个法则,既对自己负责任,又要对他人负责任。《于丹〈论语〉心得》中提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意思就是说,一个人不要越俎代庖,你在什么位置上,就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不要越过你的职位,去做不该你做的事,不在其位,就不要谋其政。在工作上如此,在与人相处方面也要如此。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可以说人与人是近了,但也可以说人与人更远了。因为通讯和交通工具的使用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但是在钢筋混泥土的城市中,对门的邻居却往往成了陌路人。记得顾城写的一首诗《远和近》:“你一会看我一会看云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看云时很近。”这首诗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讲述得非常形象、非常微妙。人与人之间,即便走得再近,也还是会有可能产生距离。如何与人**相处,于丹在《<论语>心得》中借用《论语》之语总结了与人相处的几点原则:第一、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第二、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第三、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从三点原则中我们可以悟出,相处之道的确是一门艺术,其前提是要保持一个乐观和积极的心态,其关键是要把握好相处的尺度。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做到与人**相处。

  (三)交友之道。在每个人的生命中都会有很多的朋友,但究竟有几个真正属于自己的朋友呢?究竟有谁会在自己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手来帮一把呢?《于丹〈论语〉心得》中说,对待朋友要有一定的尺度,要保持一定的距离,要保留一条界限,这样朋友也才能够交往得长久。可见,通过《于丹〈论语〉心得》,《论语》告诉我们的是一种交友方式:怎样交朋友,交怎样的朋友并要怎样维护友情。

  (四)理想之道。一个人应该有理想。*传统的道德理想是“修身、齐家、**、*天下”。做好一切事情的根本是修身,修身是放在第一位的。修身可理解为:外在能力完善,懂得变通,与时俱进,内在心灵完美、富足。因为只有内心修为提升了,自身能力提高了才能更好地去处事。通过《于丹〈论语〉心得》,我们知道了这是孔子对人生理想的总结,这也被后人奉为人生理想的指南。

  (五)人生之道。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是孔子自道的人生轨迹,却也成了后人的人生坐标和价值体系。它就像一面镜子,人们可以通过它比照自己的人生轨迹。当然,人的年龄有生理年龄、心理年龄和社会年龄,但如果我们能在二三十岁时就能提前感悟到四五十岁的境界,并在内心建立起明晰的人生价值体系,做到淡定从容,那这样的生命一定是有效率、有意义的生命。从《于丹〈论语〉心得》中,我读到了这份人生的价值体系。

  于丹教授对《论语》的感悟是快乐的、丰富的、给人启发的。通过读《于丹〈论语〉心得》,我学会了修身养性,品味人生的生活道理。只有以淡泊的襟怀,旷达的心胸,超逸的性情和闲适的心态去生活,并将自己的情感和生命融入到自然的状态中,才能寻找到自己内心的那份安宁,也才能如孔子教导我们的那样:快乐地生活!

  如果看过这本书的同学,不妨体会一下大家对于这本书的看法。没看过的同学们不妨也看看哦。

于丹论语感悟读后感5

  最近一直在看于丹教授的《论语》心得,首先想要说的是,这是一本非常好的书。每每去到书店,各种各样、五花八门的关于教人们“怎样做人、怎样对待人生挫折、怎样处事”的书籍比比皆是,而这些所谓的“心灵鸡汤”迎合了当今复杂社会下处于“心灵冲撞”中的人们所需要的那种必要的理解和必要的心灵慰籍,而这些书籍中,我认为于丹教授关于《论语》的心得体会却是最值得一看的。

  想起以前读中学的时候,什么《论语》《庄子》在我的眼中都是很深奥的东西,虽然在添鸭式的教育中我背会了“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不在其位,不某其政”“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等朗朗上口的句子,可自问心里对这些话的理解却是肤浅和随意的。或许,没有于丹,我大脑中不会再想起《论语》,不会想到通过读《论语》来指导自己的生活,也不会理解先人圣贤为什么会说出“以半部《论语》治天下”的那种推崇,当看了于丹教授的书后,我知道了孔夫子的伟大,也知道了过去自认为深奥的孔夫子的《论语》并不是高不可及的,先贤们说的话,穿越沧桑,传到今天,仍然可以让我受益匪浅、温暖备至。于丹教授说:“《论语》告诉大家的,永远是最简单的。”、“《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

  所以,当这本书被我认认真真地看完后,心里很为于丹教授把现代社会、现代人的生活通过《论语》完美结合后给予的精辟阐释表示喝彩!对于丹教授的《论语》心得,于我这等凡夫俗子来说,不会也不想做任何评论,对我来讲,读懂、读透、悟到就可以了,所以,在这里就姑且把读到的一些我认为精彩的部分记录下来和大家一同分享吧!或许,迷茫中的你我,会不经意从中得到一些启示和帮助吧!


于丹感悟人生3篇(扩展5)

——《于丹趣品人生》读书笔记3篇

《于丹趣品人生》读书笔记1

  开这本书,首先映入眼帘的不是于丹精彩的文笔,而是白岩松为于丹作的一篇序言,序言含蓄地概括了整本书的内容却又让人感觉像另一篇文章,白岩松运用不同的视角从山水、茶、酒、乐曲中谈出了他的观点。使人在读正文前已有一个大概的认识。

  个章节开是之前,有一段类似警言的话语,想语文课本上的单元导读一样,告诉我们这一章的中心论点,第一总章主要由山水论幸福,文中运用大量事实数据和经典故事,使文章真实可信而又饶有趣味。正如文章中所述幸福似乎离我们越来越远了,小时候一盒炮竹也能让我们开心把玩半天,停电对我们来说是天堂般的世界,而现在,越来越多的“玩具”来到我们手中,但是却总是找不到以前的欢乐。因为有太多事情需要去顾虑,有太多问题需要去思考,如同一道道枷锁,将我们同幸福分开。但我觉得这个世界还没有失去希望,憨豆在伦敦奥运会的表现完美的诠释了幸福的含义,即使从最严肃的**报道中,我们也总能找出“亮点”着便是新生代幸福的标志。

  第二章则由茶、酒论生活情趣,关于茶我们已经读过无数篇文章,看过无数的电影,那种意境我们早已明了,但是关于酒的知识我们却知之甚少,作者运用很多我们耳熟能详的典故,告诉我们酒与英雄和酒与生活的关系,还让我们了解了很多关于酒的知识。但是我相信,酒——这种品味生活的`方式还不适合我们。

  最后的一章则由乐器论心境,我对欣赏*古典音乐兴趣不高,但作者讲的一个个有趣的历史故事却深深地吸引了我,让我沉下心来真正读完了这本书。

  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作者通今博古,把一个个抽象晦涩的大道理融入一个个富有哲理的历史小故事里,让并不热衷于读书的,心情浮躁我能够坐在桌前看完这本书,而且我注意到文中引用大量诗词文赋,特别经常使用一名叫林语堂先生的话语。这引起了我极大的好奇心,一查才知道原来真是一位大家,也只有这样的大家才能写出诸如“现实减梦想等与禽兽/现实加梦想等于心痛/现实加幽默等于现实**/梦想减幽默等于热狂/梦想加幽默等于幻想/现实加梦想加幽默等于智慧”.的话语。书尾于丹与泽道法师的对话则用简洁的话语从前文中提炼了所有,是使文章更加易懂

  总而言之我认为这本书主要教会了我们要宁静、淡泊、懂得享受生活的乐趣。告诉我们在这充满物质享受的社会中要有独自享受的一种方式,不要让自己成为金钱的**。

《于丹趣品人生》读书笔记2

  生活是一门独特的艺术。无论你快乐不快乐,时间永远在流逝;无论你幸福不幸福,你依旧得活下去。怎么生活,是一个未知数;活的怎么样,是一门艺术。

  于丹在趣品人生一书之中提出了一些看法:人们的生活普遍加快,为了挣钱拼命工作,没有一点幸福感。人们为什么有了钱却还是不幸福呢?于丹给出的答案是因为内心的`容量不同。虽然我对幸福没有完全的理解,但是我想,既然我们没有办法改变房价的增长,油价的提高等社会现象,如果你的内心容量够大,坦然接受这一切,而不是只无谓的抱怨,你计较的少了幸福就多了,因此我认为:内心的容量决定生活的质量。

  但同时我觉得,幸福指数的高低和付出的多少是成正比的。任何一个人如果不工作就无法生活下去,因此每个人都会有压力,在尽可能少的抱怨下接受压力,反而事半功倍,幸福感也会得到相应的提升。而如果在不断地抱怨中继续接受压力,那么即使完成了工作,也毫无成就感、幸福感可言。比如我的压力来自于我的学习,如果我遇到一道数学题,老师在鼓励声中教会我和在批评声中教会我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在学习中、在生活中任何人都是有压力的,只有拿一颗乐观的、包容的心态去接受压力,压力才能转化成动力。

  古人云:“能闲世人所忙者,方能忙世人之所闲。”这句话的意思是悠闲地对待别人当作压力的事情,才能有时间去满足自己的幸福感。幸福来自心里,当心被压力占据,容不下别的东西时,幸福又从哪里进来呢?只有空的杯子才能盛满上好的美酒。可见一味地往心里面加没有用的东西,结果心满了,该装的没有装,不该装的全部都是。

  可见“放空自己”是多么重要,书中认为“放空”的方法,如:烟、酒、琴、茶等。但不论是那一种“放空”方法我觉得都是有用的,关键是看如何把握。对我而言,弹吉他就是一种不错的方法。自己全身心的投入到琴声中去,忘掉世界的烦恼,也是一种享受。另外,出去旅游,看看风景,或者与人交谈、倾诉,再或者听听音乐,玩玩电脑……都是一种放松的方式。只需要**一个度。超过度得本身就成了玩物丧志,**很重要。

  于丹的这本书给了我许多的启示,让我对生活的艺术有了一些初步的理解。我认为在“忙”与“闲”之间的取舍就是幸福与不幸福的关键所在。我想:这就是生活的艺术吧。

《于丹趣品人生》读书笔记3

  于丹说过:“我们今天为什么要说说生活方式,说说*人悠闲的情趣?不是为了让我们拿出大把时光去闲置,不是为了让我们放弃理想和责任,而恰恰是让我们建立价值的同时,不要丢失自己。”

  于丹教授将带领我们体验古代名士的生活情趣,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杯茶,于闲适间找回生命本真,找回幸福的感觉。悠闲的情趣与生活方式并非要让我们闲置大把的时光,放弃理想和责任,而恰恰是要让我们在建立价值的同时不要丢失自己。

  幸福在今天似乎变成比成功更奢侈的一件事,很多成功者费尽心机拥有了财富、名誉、权势,却蓦然发现自己恰恰丢掉了幸福。缺少意趣与闲情的生活方式,往往会让我们在忙碌中失去自己的心灵。

  我们今天究竟应该以什么样的方式生活呢?于丹教授将带领我们体验古代名士的生活情趣,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杯茶,于闲适间找回生命本真,找回幸福的感觉。悠闲的情趣与生活方式并非要让我们闲置大把的时光,放弃理想和责任,而恰恰是要让我们在建立价值的同时不要丢失自己。

  无论生命的道路上多么忙碌,不妨忙里抽闲让自己停一停、静静心,回头看看最初的起点,向前望望最终的归宿,然后带着一个从容的自己,走上漫漫的人生道路。

  《于丹趣品人生》中讲了一则令我印象深刻小故事:一差役押解一和尚,每天早上启程前差役必要清点一番:包袱,在;公文,在;和尚,在;自己—也在,这才放心上路。有天晚上,和尚趁差役熟睡,将他的头发剃光,把自己的僧袍给他换上,然后逃之夭夭。次日差役醒来,例行公事:包袱—在;公文—在;和尚呢?环顾四周无人,摸摸自己光溜溜的脑袋,看看身上的僧袍—和尚在!差役纳闷:那么我到哪儿去了呢?包袱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物质生活,公文是我们安身立命的职业,和尚是我们日复一日忙碌的事务。于丹说:“当我们日复一日的忙碌着,过分关注于一件一件琐碎的事情……就会越忙越忽略自己的感受,不知不觉将自己置换成囚徒。表面上看,和尚还在,……自我却找不到了。

  这则小故事让我深刻的意识到:走在漫漫的人生道路上,都将面对坦途或荆棘,但我们不能迷失自我。生活亦是如此,不管生活在多困难的逆境中,别忘了——还有我!静下心来:去旅游,感悟大自然的魅力;回到家,泡杯简简单单的茶,用心去感悟,你还能发现许多许多的美好。

  人生即所谓用于丹的方法去生活,这就是《于丹趣品人生》带给我最有价值的真谛。


于丹感悟人生3篇(扩展6)

——于丹《论语》感悟随笔3篇

于丹《论语》感悟随笔1

  几天来我如饥似渴的读完了于丹老师所著的《于丹〈论语〉心得》一书,书中于丹老师借助自己丰富的学识与深厚的阅历,又结合当下人们的生活,围绕天地人之道、心灵之道、处世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人生之道,比较全面的向我们诠释了论语中那些简单而又千古恒常的真理。在仔细研读于丹老师的讲解时,我体会到了,她所阐述的思想,其实《论语》并不是高不可及的,于丹老师认为世界上的真理永远是朴素的,就好象太阳每天从东边升起一样,就好象春天要播种,秋天要收获一样。

 

  于是,在阅读的过程中,每每运用这些穿越了千古尘埃的简单真理来,解读现代生活中的种种困惑时,都会产生阵阵醍醐灌顶,茅塞顿开的顿悟。

  于丹老师在书中有着这样一段关于处世之道的心得:

  “孔子提倡仁爱,但他并不认为应当以丧失原则的仁爱去宽宥所有人的过失。

  有人问他:“以德报怨,何如?”

  孔子的回答是:“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孔子给出的答案让我们乍听起来有点出乎意料,其实这正是孔子告诉我们的处世的分寸。

  孔夫子在这里提倡的是一种人生的效率和人格的尊严。

  他当然不赞成以怨报怨。

  而以德报怨同样不可取。

  在两者之外,还有第三种态度,就是用你的公正,用你的率直,用你的耿介,用你的磊落,也就是说,用自己的高尚人格,坦然面对一切。”

  阅读到这一段时,不由的在脑海中闪现出班上那几个被家长娇惯的已无任何道理可讲、“无药可救”的学生来,纵使各科教师多么耐心地循循善诱,不计前嫌,也无法祈得他们的改变,老师们只能被他们的不可理喻一遍遍的践踏着的尊严,每每遇到这样的情况,我总是想,我是老师呀,我怎能和孩子一般见识呢?于是在继续的关爱中,继续遭到这几孩子的践踏,懂事的孩子有时会来劝我,“老师别和他生气,不值得。”

  片刻一阵惊醒,孔夫子在两者之外的第三种态度是多么的恰如其分啊,老师也是有尊严的人呀,为什么对待如此这般的学生要无谓的浪费你的情感、用不值得的仁厚对待那些有负于你的人呢。这样的人当然也包括学生啊,我想孔子的这个在态度就是要告诉,应该把有限的情感,用在最应该使用的地方吧。

  心里暗想,下学期不妨就来尝识一下吧,这第三种态度的教育理念,看看到底会产生怎样的效果呢?

  在我的极力推荐下老公也开始拜读起这本书来,一天茶余饭后两人便交流起读书的心得来,他说,让他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孔子提出的三不,即所谓“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他说,自我比照了一下,觉得自己好象做不到也做不好,我笑道,那是。聊到兴头,我也将这两天自己的思考和盘托出,在刚刚嘲笑老公的瞬间和述说自己思考的同时,我突然反问自己,这第三种态度,夹乎于两者之间,你真的能把握得到,把握的准吗,在运用这样一种态度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其实也会是一不小心就非左即右的呀,就这么一个字“直”,也决不是那么简单的和易于把握的呀。,

  又想起了于丹老师的话,孔子特别强调做事情的分寸,“过”和“不及”都是要尽力避免的。那么简单的真理,到底又该如何把握呢?我想,也只有在漫漫岁月的实践中,慢慢的去顿悟吧……

于丹《论语》感悟随笔2

  于丹是**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在**电视台“百家讲坛”上解读《论语》和《庄子》,社会反映强烈。有一次去中关村第一次签售,那里人头攒动,著名主持人敬一丹以为那里***,后来才知道很多人蜂拥而上,想得到于丹的签名。接车的人只好把于丹直接开到了地下车库,乘着货梯到了签售现场。

  虽说“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但其实于丹还是“临事而惧”,于丹老师经常给节目提出建设性意见,对很多主讲人的讲法有自己的看法,就去导播台录制一集关于《论语》的“百姓讲坛”,由于反响很好,电视台让她继续讲下去,共安排了七讲内容,这时,她的压力很大,因为她一直是一个安静的大学老师,自己还要进修,给学生上课,她有些害怕了,但想到电视台对她的信任,她着手准备了,她准备得比第一次更认真,更细致,内容的逻辑性更强,材料也更丰富。她想到了“临事而惧”后面四个字“好谋而成”。也就是说,遇到一件事,有点害怕,说明心里在乎,认真对待了,但不能怕得连这事都不能做了。要好好用自己的智慧,全心投入,认真谋划,最后把它做成了。由惧到成,这个惧才有价值,如果惧到放弃,它就没有任何意义了。每一集她都精心准备,听取观众的意见,她最终获得了成功。

  她认为《论语》的朴素和温暖,就在于里面不仅有天下大道之志,更重要的是它永远不失去脚下朴素的起点。这本书分别从“孝敬之道”、“智慧之道”、“学习之道”、“诚信之道”等七个方面讲述。她谈到了孔子的人格理想的描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就是希望做到让老人得到安顿,让朋友对自己信任,让年轻人对自己怀念。如果自己的存在能够让这三种人心中有这样的种种寄托,也就足够了。她讲到,“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换个方法做,换个思路去做,学以致用,变通学习则是学习的最高境界。接着她引用兄弟俩把摔破的精美陶瓷罐子变成了装修材料马赛克,挣来了一大笔钱的故事和爱迪生让助手测量梨形玻璃泡的容积等故事,引导我们真正的学问往往是在最简单的地方,学以致用不仅是考察智商和情商,更主要的是看一个人的变通思维。

  于丹的教学风格对于我们的学科教学和班**工作有很大的启发。她认为自己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面对《论语》,完成了一次自我心有所得的呈现,进行了一次用普通民众话语的沟通。人人都可以用自己的生命去还原一种经典。她在大学里讲课,其实,也是一个经常讲故事的人。由于读的是传媒专业,有一个信念,当自己传递无效信息,用语流去**受众的时候,是不负责任的,传播信息,不在于你传递的信息有多少,而在于里面有效信息有多少,就是人们要能记住你的东西。怎么记住?人们一般容易记住有情节的东西,感同身受的东西。因此,从单纯的义理去阐发,语流再庞大,也是无法记忆的,讲的内容不同,学理层次也不同,可能有很多专业性的东西,用这样的一种方式有意识地和大家沟通,一定要离现在的生活近,让大家带着疑问去贴近经典。我想到自己作为教师,时常在与学生用语言进行沟通,面对越来越有个性的学生,总感到教育很难深入人心。从于丹老师的*实、朴素的讲解,我再次明白了,教师在向学生传递某种信息时,应灵活运用各种事例,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只有让每一句话打动学生心灵,让学生铭记住老师的话语,教育才能真正体现育人价值。

于丹《论语》感悟随笔3

  读完《于丹〈论语〉心得》这本书,心灵有所触动:它使我重新认识了孔子,让我领略到了一种独特的智慧,一种正确的心态,一种融入到当今社会中理性的道德。

  《论语》是一本记录着两千五百多年前孔子教学和生活的语录。记得读中学时,我在语文课上机械地背诵着“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其实并未真正读懂。而今,于丹教授用自己独到的视角,将这样一本古老的书籍,用现代的眼光进行系统的解读和阐释,拉近了我们普通人和圣贤之间的距离。

  在我的心目中,孔子是一位离我们很遥远的古代圣贤。可是现在,于丹教授将一般人艰涩难懂的《论语》和现在这个缤纷的世界联系起来,通过心得的方式来解读,用深入浅出的语言,结合现代实际生活娓娓道来,阐述其深刻内涵。其中,她的许多独到见解,仿佛让人欣赏到了一个个曲径通幽的胜地,宛如久闭的心门打开了一扇窗,丝丝缕缕的阳光透进来,心里明亮了许多;又如涓涓细流注入心田,沁人心脾而美不胜收。

  于丹教授笔下的孔子没有圣贤的架势,朴素*和、*易近人,时时传递出一种朴素、温暖的生活态度。正如易中天所说:“孔子只有温度,没有色彩”。《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说需要的那种快乐生活。《于丹〈论语〉心得》分天地人之道、心灵之道、处世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和人生之道等七大篇章,并运用讲故事的形式告诉我们许多为人处事的哲理。下面,我从五个方面来谈谈《于丹〈论语〉心得》诠释的“为人处事”:

  (一)为人之道。在物质生活丰富的今天,因为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竞争激烈等问题,人们显得越来越浮躁,精神世界十分空虚,很多人心态不*衡,怨声载道。其实人的生命是短暂的,如何让自己的人生有意义,做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于丹〈论语〉心得》告诉我们,要想让自己有限的生命变得有意义,做一个有意义的人,要做到:精神富足、心理健康、积极生活、和他人和睦相处,爱岗敬业、安于本职,献于社会。

  (二)处世之道。在社会交往中,无论是工作还是处世,人们都想找到一个法则,既对自己负责任,又要对他人负责任。《于丹〈论语〉心得》中提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意思就是说,一个人不要越俎代庖,你在什么位置上,就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不要越过你的职位,去做不该你做的事,不在其位,就不要谋其政。在工作上如此,在与人相处方面也要如此。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可以说人与人是近了,但也可以说人与人更远了。因为通讯和交通工具的使用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但是在钢筋混泥土的城市中,对门的邻居却往往成了陌路人。记得顾城写的一首诗《远和近》:“你一会看我一会看云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看云时很近。”这首诗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讲述得非常形象、非常微妙。人与人之间,即便走得再近,也还是会有可能产生距离。如何与人**相处,于丹在《于丹〈论语〉心得》中借用《论语》之语总结了与人相处的几点原则:第一、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第二、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第三、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从三点原则中我们可以悟出,相处之道的确是一门艺术,其前提是要保持一个乐观和积极的心态,其关键是要把握好相处的尺度。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做到与人**相处。

  (三)交友之道。在每个人的生命中都会有很多的朋友,但究竟有几个真正属于自己的朋友呢?究竟有谁会在自己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手来帮一把呢?《于丹〈论语〉心得》中说,对待朋友要有一定的尺度,要保持一定的距离,要保留一条界限,这样朋友也才能够交往得长久。可见,通过《于丹〈论语〉心得》,《论语》告诉我们的是一种交友方式:怎样交朋友,交怎样的朋友并要怎样维护友情。

  (四)理想之道。一个人应该有理想。*传统的道德理想是“修身、齐家、**、*天下”。做好一切事情的根本是修身,修身是放在第一位的。修身可理解为:外在能力完善,懂得变通,与时俱进,内在心灵完美、富足。因为只有内心修为提升了,自身能力提高了才能更好地去处事。通过《于丹〈论语〉心得》,我们知道了这是孔子对人生理想的总结,这也被后人奉为人生理想的指南。

  (五)人生之道。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是孔子自道的人生轨迹,却也成了后人的人生坐标和价值体系。它就像一面镜子,人们可以通过它比照自己的人生轨迹。当然,人的年龄有生理年龄、心理年龄和社会年龄,但如果我们能在二三十岁时就能提前感悟到四五十岁的境界,并在内心建立起明晰的人生价值体系,做到淡定从容,那这样的生命一定是有效率、有意义的生命。从《于丹〈论语〉心得》中,我读到了这份人生的价值体系。

  于丹教授对《论语》的感悟是快乐的、丰富的、给人启发的。通过读《于丹〈论语〉心得》,我学会了修身养性,品味人生的生活道理。只有以淡泊的襟怀,旷达的心胸,超逸的性情和闲适的心态去生活,并将自己的情感和生命融入到自然的状态中,才能寻找到自己内心的那份安宁,也才能如孔子教导我们的那样:快乐地生活!

于丹感悟人生3篇相关文章:

精选每日一签早安问候语语录35句

毕业的文案大全(15篇)

父亲生日快乐寄语汇总60句精选

钢笔刻字的经典语录

2024年精选朋友早安QQ问候语17条

小丸子经典语录

《于丹感悟人生3篇》

于丹感悟人生1  1、道法自然,道无处不在。  2、人生的好处不在于拿一手好牌,而在于打好一手坏牌。  3、一个人的成功在于知道自我的发奋和自我的位置。  4、你务必亲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