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报声中的“七七事变”纪念日
——兼忆参观卢沟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昨天是农历小暑,石家庄连日酷热难耐。上午十时许,一阵急促凄厉的防空警报声在石家庄城区上空响起,群鸟飞起,众人肃然。昨天是“七七事变”纪念日,石家庄市在主城区和所辖县市区城区组织实施了防空警报试鸣。
“七七事变”(1937年7月7~31日)又称“卢沟桥事变”,是日本全面侵华开始的标志,更是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起点。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当时的北平西南的卢沟桥附近演习,夜间以所谓“己方士兵失踪”为借口要求进入宛平县城调查。遭我方拒绝后,日军于7月8日凌晨向宛平县城和卢沟桥发起进攻,中国驻军第29军37师219团奋起抵抗。激烈战斗后,我驻守在卢沟桥的一个连仅余4人生还,余者全部壮烈牺牲!
“七七事变”后,中国共产党立刻通电全国:“全中国的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号召全中国人民、政府和军队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谱写了一段气壮山河、可歌可泣的全民族抗战史。
6月21日,由河北省社会科学院离退休干部处组织的离退休老同志学习宣传二十大暨“话传统、谈复兴、聚力量”专题学习调研活动,在参观了河北省张家口市蔚县暖泉古镇、蔚县“剪纸一条街”和蔚州博物馆、怀来县古驿站鸡鸣驿后,又来到位于北京市丰台区宛平城内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参观。该馆1987年7月6日落成,距北京市中心约15公里,建筑面积3.6万平方米,是全国唯一一座全面反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大型综合性专题纪念馆。该馆收藏文物30000件套(截至2019年末),其中一级藏品达百余件套。文物藏品以民国二十年(1931年)至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抗日战争时期的各种历史文献和相关实物为主,同时也收藏了日本自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以来侵略和占领我国台湾的各类文物,内容涉及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历史侧面。该馆是国家一级博物馆、全国优秀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此时,该馆正在举办《伟大胜利,历史贡献——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主题展。该主题展已经展出了8年,是参观人数最多的展览。该主题展分“中国局部抗战”“全民族抗战”“中流砥柱”“日军暴行”“东方主战场”“得道多助”“伟大胜利”“铭记历史”等8个部分,展出照片1170幅、文物2834件。以历史图片和实物为主,以景观、油画、雕塑、影视片等展示手段为辅,全景式展现了当年那场全国各民族、各阶级、各党派、各社会团体、各界爱国人士、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不分政治倾向、不分男女老幼,同仇敌忾,万众一心,英勇抵抗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的光辉历史,突出表现了中国战场作为东方主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的巨大历史贡献。
那一件件发黄而又模糊的照片真实记录了那段可歌可泣的民族抗战史,那一件件残旧的文物身上还带着当年战争的硝烟,无声地诉说着那场悲壮的抗战往事。参观的观众来自祖国的四面八方和海内外,人潮汹涌,络绎不绝,每一位观众都是心潮翻滚,感慨万千,慢慢地挪过一个个展台和一块块展板以及实物文物,认真地聆听讲解员的讲解,静静地观看和感受。
参观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后,烈日当空的中午时分,我们又参观了卢沟桥。这座建于金大定二十九年(南宋淳熙十六年,1189年)的著名古桥,亲眼见证了当年中国军人抗击日本侵略者的伟大而又悲壮的时刻。
如今,那场伟大而又悲壮的战争已经过去了78年,硝烟虽已散去,但无论时间过去多久,那段伟大悲壮艰苦的岁月,那些为了民族和国家的危亡而浴血疆场英勇牺牲的中国军人和那些被日本侵略者残害的中华儿女,我们将永远铭记在心,永不敢忘!
作者:夏明芳,男,66岁,四川省遂宁市人,出生于河北省柏乡县,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原在河北省社会科学院经济论坛杂志社工作,编审职称,2016年退休。
警报声中的“七七事变”纪念日相关文章:
★ 窥红尘
★ 仲夏夜之梦
★ 2011·夏
★ 顾城的爱情诗
★ 白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