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伦贝尔的回响
徐伟
去呼伦贝尔,是我多年的宿愿。
一个寻常的夏日,我们驱车呼伦贝尔。这片从大兴安岭向西铺展而来的大草原,一碧千里。几天来,车窗两侧皆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宏阔景象。不知何时,一条名叫莫日格勒的河流,自天边蜿蜒而来。远远望去,如洁白的哈达飘落草原。在呼伦贝尔,一条河流似乎都有一首深情的歌谣。发源于大兴安岭南麓的莫日格勒河,号称“天下第一曲水”。望着这条在草原上千回百转的河流,心中想起一首歌。近年来,歌曲《莫日格勒河》风靡一时。那悠扬辽远的长调,那深沉、苍凉的马头琴,如同这一弯曲水,“清清澈澈流进我心窝。”
草原河流纵横,湖泊棋布。呼伦贝尔,就得名于草原上的两大湖泊,一个叫呼伦湖,一个叫贝尔湖。这些年,全国著名的湖泊见过不少,印象总是大同小异。唯有这北国草原深处的呼伦湖,倒是一大奇观。2000多平方公里的湖面,水天一色,水草一体,亦湖亦草,如梦如幻。站在高处眺望,湖水与草原自然衔接,水乳交融。洁白的羊群,矫健的骏马,散落其间,若隐若现。“天似穹庐,笼盖四野”。蓝天白云下,一幅灵动的巨型画卷,自然天成。
告别呼伦湖,我们穿行于大兴安岭茂密的森林。
蝉声不到兴安岭,云冷风清暑自收。
高岭苍茫低岭翠,幼林明媚母林幽。
这是老舍先生笔下的大兴安岭。千百年来,从这片八万平方公里的原始森林流淌出的潺潺清流,乳汁般滋润着山下那片草原。沿着一条天梯似的木栅台阶,我们登上了一座高高的山岭,视野豁然开朗起来。脚下,林海茫茫,松涛阵阵。远方,起伏不大的群山,层层叠叠,逶迤连绵,于天边勾勒出一条柔美的天际线。莽莽苍苍的大兴安岭哟,敞开它那博大的胸怀,向我们尽情展示着什么叫壮阔之美。凭栏临风,一番心灵的散步,心中自然升腾起一种情绪,一种欲放声歌唱的情绪。是呀,此时此景,若是拿起我那心爱的萨克斯,放歌一曲《走上这高高的兴安岭》,多爽!
我知道,自己心目中的呼伦贝尔,既有眼前这醉美的山水,更有历史长河中众多古老游牧民族遗留下的厚重印痕。在呼伦贝尔的每一天,我们都在试图寻觅草原上一些丝丝缕缕的踪迹。然而,世事如烟。当然也不是一点收获也沒有,但大都只能凭历史的眼光去想象,去悉心倾听来自岁月深处的回响……
历史学家翦伯赞说,自古以来,呼伦贝尔草原“一直是游牧民族的历史摇蓝。”回朔千年,每当春暖花开的时节,世居大兴安岭的狩猎民族走出深山密林,总会惊喜的发现,草原是如此的富庶与芬芳。天长日久,他们渐渐爱上了山下这片草原,并在这片草原完成了由狩猎到游牧的转换。出现在中国历史上的大多数游牧民族,鲜卑人,契丹人,女真人,蒙古人,都是在这个摇篮成长、壮大的。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他们先后以这片草原为出发点,纵马扬鞭,千里跃进,最终相继入主中原。
用今人的眼光来看,历史上这些北方游牧民族入主中原的过程,无不是一次次民族裂变与融合的过程。特别是那个从大兴安岭鲜卑山走出的鲜卑人,在一个战乱纷起的时代,不但一统北方河山,并且以飞蛾扑火般的绝决,完成了制度、文化、习俗的汉化,将中华民族推向伟大的盛唐时代。自身,却永远消逝于民族融合的历史长河中。
对中华民族这种你来我去,我来你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多元一体”格局,著名学者顾颉刚先生曾言:“夷汉是一家,大可以汉族历史为证。即如我辈,北方人谁敢保证其无胡人的血统,南方人谁敢保证其无百越、黎、苗的血统”。一部中国古代史,某种角度讲,就是“华夷一统”的民族融合史。
呼伦贝尔草原不仅是古代游牧民族的历史摇篮,而且是他们的武库、粮仓和练兵场。呼伦湖西岸有一巨石,当地人称其为“成吉思汗栓马桩”。传说为躲敌兵追击,成吉思汗曾在这块巨石后隐藏。传说终归传说,但当年成吉思汗的确将呼伦湖为中心的呼伦贝尔草原当做自己的建国基地。每当战事不顺,成吉思汗便率蒙古大军在湖畔牧居,养精蓄锐。呼伦贝尔草原不但为他提供了大批骁勇善战的骑士,还为他提供了大量训练有素的战马。成吉思汗所有的军事行动都是在马背上进行的,长期的马背征战,使其格外重视对马的再造。为使战马在奔跑中减轻风声的轰鸣,马的双耳被剪成V型豁口;为使战马在奔驰中呼吸畅快,马的鼻腔被从中间刺穿;为使战马易于隐蔽,躁动的公马三岁时便成了骟马……一番砺兵秣马,成吉思汗的铁骑终于一统蒙古高原。随后又旋风般席卷欧亚,令整个西方世界不寒而栗。
其实,当年成吉思汗纵横欧亚大陆,只带了二十万铁骑。
在呼伦贝尔,随时可见成吉思汗纵马挥刀的形象。显然,在蒙古人心目中,一代天娇成吉思汗不愧为英雄,一个大大的英雄。众多英雄塑像中,位于额尔古纳河畔的那尊塑像,最受人注目。就要告别这片草原了,我在塑像下徘徊、仰望、凝视,试图与这位英雄来一次跨越时空的交流。碧蓝的苍穹下,健硕的烈马双蹄飞扬,昂首向天。一身戒装的成吉思汗,左手执缰,右手挥刀,两眼直视远方。一种舍我其谁的霸气,一种逼人的强悍,一种傲啸天下的王者气,扑面而来。“勇士们,我们上马吧!”据说这是成吉思汗率军出征时惯用的一句号令。站在塑像前凝视良久,我想象着成吉思汗可能就曾在此号令全军。勇士列阵,旌旗猎猎,战马嘶鸣,成吉思汗横马立刀于阵前,这是何等的气势。那一刻,突然感觉与英雄的距离拉近了。
一代天骄纵马挥刀,所向披靡,其影响至今不衰。1995年,《华盛顿邮报》组织评选“千年风云人物第一人”,最终人选——成吉思汗。理由是他“缩小了地球,拉近了世界。”“最完美地将人性的文明与野蛮集于一身。”十三世纪,东西方彼此均不甚了解。成吉思汗横扫亚欧,客观上促进了东西方交流。也许,这就是历史的奇妙之处。
当晚,夜不能寐,满脑子皆是额尔古纳河畔那纵马挥刀的形象。于是,欣然命笔——
你似一道闪电划过,
一路唱着苍桑的歌。
那是草原的史诗,
吟咏着一代天骄的铁马金戈。
你似一道闪电划过,
历史的天空从此不再寂寞。
英雄的背影渐行渐远,
青青牧草挂满神奇传说……
作者简介:徐伟,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曾出版文集《回望集》,《郭沫若故园往事》。散文集《岁月沉香》即将出版。
呼伦贝尔的回响相关文章:
★ 东北行之一
★ 梦里水乡
★ 农民真幸福
★ 老宅的松柏树
★ 北湖的四季
★ 丑石的艺术
《呼伦贝尔的回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