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魂中的笔墨》
三年前海棠花开的时候我遇到了我的老师,从此书法就走入了我的生活,慢慢的渗透进我的气质和灵魂。
这是一件及美好的的事情,对于我更是灵肉重塑的过程,对于一个6岁就能在马背上狂奔的内蒙姑娘,安静的坐着都是很少存在的状态,可当我抚摸宣纸的时候,它的摩擦感触到我的指尖,伴随着宣纸特有的沙沙声的时候我血液流淌的速度似乎都放慢了,小时候父亲也曾带着我写过一段时间毛笔字,可那时候只觉得可以呆在父亲身边做什么都是好的,玩弄笔墨是我们父女之间特有的游戏,后来要读书了,父亲也越来越忙,这种游戏也就不再重复了。成年后离开呼伦贝尔来到了江南,也时常怀念这种笔墨书写的画面,只是我知道我思念的是呆在父亲身边的感觉并非是喜欢笔墨,甚至我对书法几乎一无所知。
什么是书法?不就是用毛笔写的字嘛!这是我老师第一次对我提问时我的回答,没错,我当时对书法的认知就是这么浅显,我不知道什么是石鼓文、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更不知篆书还分大篆、小篆、鸟虫篆,秦隶、汉隶、唐隶和清隶有什么不同,楷书分魏楷和唐楷,草书有章草和大草。也从没有听过熹平石经、西狭颂、大开通、曹全碑、张黑女、玉板十三行,对于书法家我的脑海里只有一个名字那就是王羲之。
老师听到我的回答后递给了我一本《中国书法简史》,让我一个星期以后再去找他,那时他再决定要不要收我做学生,这是一本扫盲的书,刚开始读起来有些枯燥,但是深入以后觉得甚是惊奇,书法竟然有这么多门道这样高妙,它不是毛笔写的字,它是历史的积淀,它是美的展现,它是情怀的疏放。每一根线条都有它的生命,每一处空间排布都有章法,每一个字形都有它的由来,每一幅作品都是章法得当灵动自如。
我太肤浅了,我太羞愧了,我身为中国人我竟然不知我们谓之国粹的书法如此博大,我不知道毛笔在2000多年前就已经被我们祖先使用了,我不知道甲骨文的造字那样生动形象,我不知道摩崖石刻是那般旷达震撼,我不知道汉代就已经形成了我们全部的字形,书法字体拥有它特有的规矩;颜真卿不只是唐朝的吏部尚书,他的颜楷端庄浑厚,赵孟頫不仅是皇室后裔他的行书洛神赋更是妙若游神,秦朝统一文字的小篆是李斯整理的,苏轼不止发明了东坡肉他还留下了《寒食帖》而且还是仅次于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和颜真卿《祭侄文稿》的天下第三行书……
带着深深的惭愧我来到了老师面前,再看这间摞满书籍字帖和作品的书房,我羞愧的连声音都发不出了,我竟然在这样一位笔耕不辍三十多年的书法家面前说出“书法就是用毛笔写字!”这样轻视愚蠢的话,我为我的无知道歉,并且为我身为中国人而不识祖先基业惭愧,我想要学书法,我不是学,我的血液和基因里就应该有,我不能再蒙蔽它了,我必须唤醒它,以后我还要唤醒更多的同胞,我们祖国拥有巨大的文化宝藏,它太美了太值得我们骄傲了,
从那天起我每天临帖练习,我虔诚的走着这条朝圣之旅,因为书法我慢慢变得谦卑,也越来越热爱传统文化,我开始读各种关于历史的书,抄写诗词歌赋,去各个城市的博物馆里寻找墨迹和故事,我开始独处,因为这时我可以和赵之谦对话与米芾为伴。
书法像抽象的绘画,笔法中、侧、方、圆、藏、露、顿、提、波、转,墨的燥、干、湿、浓、淡,结字的变化,章法的聚散疏密都是视觉上的享受,线条的运动是音乐的律动,它让灵魂可以沉浸其中,可以与那些书写它们的先贤对话。
书法那样平易却又那么神奇,每个人的眼里都能看到它不一样的美,书法是诗,有的俊逸有的清新,有时豪放的像山谷中的风,有时婉约的如河岸上的绿柳,有时俏丽的如三月盛放的海棠,有时含蓄的如书桌上的这盆兰。
个人简介:
姓名:范冰倩(原名:范玉凤)1989年出生于内蒙古呼伦贝尔,毕业于南京大学;现定居昆山爱好诗歌、散文、绘画、茶道等。昆山市书法家协会会员,海拉尔诗词协会会员,中国科学院心理咨询师,高级茶艺师,编纂发表诗集《雾语清音》;
诗歌和散文作品同时发表于《现代诗歌文学社》《诗刊》《中国现代诗》《散文网》《读者》等
灵魂中的笔墨相关文章:
★ 东北行之一
★ 梦里水乡
★ 农民真幸福
★ 老宅的松柏树
★ 北湖的四季
★ 丑石的艺术
《灵魂中的笔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