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日里话读书
福建谢小利
【序言】本位拟于4.23读书日,再三修改。文章标题紧扣热点,开篇交代背景,一并浅析现状,举例一二,诙谐又不失严肃,重点讲自己和身边人读书故事,期带动更多身边人读书,翼读书蔚然成风。主题鲜明,导向正面,篇末点题,首尾呼应,仿“让暴风雨来的更猛烈些吧”收尾,发出无声“呐喊”。
4月23日为第29个世界读书日,全称“世界图书与版权日”,创意源于国际出版商协会,由西班牙转交方案给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5年11月15日正式确定每年的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其设立的目的是推动更多的人去阅读和写作,希望所有人都能尊重和感谢为人类文明做出过巨大贡献的文学、文化、思想大师们,保护知识产权。每年的这一天,世界许多国家都会举办各种庆祝和图书宣传活动。当天,第三届全民阅读大会在云南昆明开幕,以“共建书香社会共享现代文明”为主题,旨在持续深化全民阅读活动,进一步激发在全社会涵育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良好风尚。
据报载,我国第21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2023年我国成年国民包括书刊和数字出版物在内的各种媒介的综合阅读率为81.9%,比2022年提升了0.1个百分点。这许是个好消息。
却不得不说当今社会,物欲横流,对金钱、对权力、对物质的追求与吹捧有目共睹,对知识、对精神、对意志的涵养充实相对匮乏。需要什么洗涤净化心灵?读书!好读书,读好书!随着数字化和多媒体的凸显转型升级,这里的读书,泛指文化、文艺、文学,是知识,是汲取转化的精神涵养,是优秀文化载体(题材)蕴含的一种正能量。
记得读小学起,我就爱读书。特别是“小人书”,以及神话、武侠小说,那真是废寝忘食、夜以继日看。特别是小学5年间,那是神话、武侠“小说控”,识字不多,还一边拿着新华字典查着看。许是常带书到学校看缘故,加上成绩也蛮好,班主任老师喜欢爱读书孩子,小学五年期间我就一直当班长。
当时书大多数是租借来的,要钱,70年代,一分两分也是钱,没钱咋办?为寻书读,可谓“招式百出”:
招式一“集资租借”。把难得的1分2分零花钱省下来,用以与同学共同租书,每人看半天,如轮早上看,那中午不吃饭也要先看完,为此没少挨老妈骂说不吃饭,只为了赶着下午上学要交接别同学看的;要是轮下午,看不完我就熄灯后打着手电筒把被子盖住头躲被褥里(怕老妈骂不睡觉)看完才睡,第二天还书算一天钱(看书籍品种,一分/两分/三分/五分不等,与同学分担或者轮着出);
招式二“蹭书”模式。别人拿着书在看,我站在别人身边看,算是“蹭书”,这个不要钱,也就此从小练出了一目十行速读本领(否则别人就翻篇换页了);
招式三“交换模式”。过年积攒的压岁钱,拿去买书,自己看完,到学校与同学互换看,要是同学不小心把我新书褶皱破损了,我心疼郁闷死了。有一次新书被损,回家哭,老妈问谁欺负你了,我支吾半天说是新书被同学弄坏了,老妈听了说算了,给你2分钱,我笑了。。。。。。
招式四“鸡蛋换书”。比较经典,拿鸡蛋换成钱,再用来租书看。70年代物资匮乏,家里就养了几只鸡(好在没被当做“资本主义尾巴”割掉),鸡蛋主要拿去卖了贴补家用,偶尔当做加餐菜,老妈也会特意留一个给我补身子,要是恰好是白煮蛋,我就说拿学校当点心,实际是放书包到学校找同学换钱;有时生鸡蛋,本来是加入热粥或开水搅拌吃的,我就自告奋勇,说自己弄,看老妈不注意转身塞到书包里,然后赶忙装模作样吃掉,转身上学,路过杂货店给回购了。虽然吃了个寂寞,却是热乎乎的倍感兴奋----有钱了,可以换书读了。我的“鸡蛋换书典故”也成了我闺蜜的“笑谈”,每每说起,记忆犹新,算是别样“童真”“童趣”。
如今,没咋联系的左邻右舍,直呼我“老师”,就连我行领导,也说我更适合当老师。哈哈,许是幼时被书熏陶多书生气浓的缘故吧,汗颜。
为什么要读书?书能带给我们什么?
很多人小学时就知晓“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可长大了反而淡忘了。。。。。。
为什么?或许是忘了初心。怎么办?文以载道。多读书,读好书,善读书。
如论毛主席读书,基辛格在他的回忆录《白宫岁月》中写到“四周墙边的书架上摆满了文稿,桌上、地上也堆满着书。这房间看上去更像是一位学者的隐居处,而不像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的全能领导人的会客室,(他的)身上焕发处一种几乎可以感觉到的压倒一切的魅力。”那是相当推崇备至。世纪伟人,永放光芒!
再说《西游记》,人家唐僧临危受命,携3个徒弟加一白龙马,历经九九八十一难,耗时14年,走了十万八千里路,补缴了“人事”,方求得真经,至少说明:一获取经书很困难;二经书很重要很有价值。这也从某种意义表明:寻得好书很难、读书很重要有价值。
想想,除了金钱财富,我们能留给后人什么?文章千古事!文化也是财富。中华5000年文明源远流长。为查证古西夏王朝文明,考古专家们历经千辛万苦,百折不挠,务求文字佐证。大家也知道,一个陶瓷文物,多个字,立马价值翻番。古时候,考取功名,方能求得一官半职出人头地。而今,985、211,硕士、博士,相对具有竞争比较优势(特别说明无歧视其他人意思,只是社会现实的相对而言)。某种方面说这就是文化的力量与价值。
静下心来,读书。凡凡种种,有的人,整天忙于各种应酬甚至可以说是沉迷,疏于学习,没空读书,静不下来读书,没时间汲取最新知识;有的一知半解甚至不懂,处理问题方式方法粗暴简单,“云浩止耕”;或者不求甚解、明知故犯,以至穷途末路---或身体不行了、或政治生涯终结了、或“进去了”。知识改变命运,热播剧《人世间》精彩演绎了书、知识带来的各角色的一生。欣悉,工作之余,有同学专注复读深读《诗经》《唐诗三百首》,以期熟读于心;一个特意报名学习诗歌写作基础知识,算好时间路过书店看书,闲暇时间逛书店成新时尚“加餐”,一度成了同学们学习榜样,真是善莫大焉。
读书,让心静下来。社会浮躁气息甚浓,需要什么洗涤净化心灵?读书!多读书!读书+思考,或许就会明辨是非曲折,找出解脱之道。君不闻“开卷有益”“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一直以来,书香门第,总让人敬畏敬仰。如今我们去参观古厝古宅,见“大夫第”、“进士第”“翰林第”等一类门楼,整个游客团一下子鸦雀无声安静了许多,静听导游解说,那氛围洋溢着一股莫名的崇拜,肃然起敬。书法,也是书的一种,是读书的更高境界与造诣,是更高层次修身养性与领悟。一些书法家或高僧的静、禅二字书法高悬,意境幽远,让人回味无穷。乡村振兴建设推进上,从“美丽乡村建设”,到“和美乡村建设”,一字之差,体现了从物质关注到了精神,物质与精神的双丰收,才是和谐发展,也才能和谐。电视剧《遍地书香》直接演绎了村民通过读书引发的乡村巨变,诠释了什么叫知识改变面貌,耐人寻味。
讲自己和身边人读书故事,带动更多身边人读书,翼读书蔚然成风,书香遍地。
让读书之风来的更猛烈些吧。
注:《白宫岁月》一段摘自网络覃仕勇说史文章。
【作者简介】谢小利,男,1969年出生,1991年毕业于福建农学院农村金融专业。历任农行寿宁县支行行长、农行宁德分行农户金融部总经理,现任农行福鼎支行督导员。文学爱好者,在《杨家溪文苑》《散文网》《散文阅读》发表散文多篇)
读书日里话读书相关文章:
★ 东北行之一
★ 梦里水乡
★ 农民真幸福
★ 老宅的松柏树
★ 北湖的四季
★ 丑石的艺术
《读书日里话读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