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墟上挺起的民族脊梁——5.12汶川大地震十六周年祭

文/ 飘忽轶男 时间: 散文随笔

  废墟上挺起的民族脊梁

  ——5.12汶川大地震十六周年祭

  ■飘忽轶男

  今天是5.12汶川大地震16周年祭奠日。值此,我们重回山河失色的那一刻,直面曾经的痛苦,民族的脊粱不畏那地裂山崩,崛起在废墟之上,傲立于天地之间,“凤凰涅磐,浴火重生”。

  坐标:北纬32度,东经103.4度。时刻:公元2008年5月12日,北京时间14时28分。历史将永远铭记这一个位置和时刻。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四川汶川突发8级特大地震,举世震惊。刹那间的一场噩梦,撕碎了巴蜀大地,天府之国容颜顿失,断垣残壁,满目疮痍。巴山呻吟,蜀水哭泣,大地悲歌。受灾面积达25.2万平方公里,近7万人遇难,1.8万余人失踪,36万多人受伤,大量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严重损毁,1200余万人无家可归,直接经济损失近万亿元。

  记得,震后的第二天,我随同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规划司第一时间赶到成都的领导和清华大学规划设计院的专家去了都江堰,什邡,德阳,绵阳灾区。随后的三个月时间里,随同来自全国和全省的有关规划、设计、建筑……的各路专家及抗震救灾大军和灾后恢复重建的援建队伍,先后奔赴德阳,绵阳,广元,雅安的各灾区现场,亲眼目睹了大地震灾难的惨烈;感天动地催人泪下的抗震救灾的英雄赞歌;举国之力,万众一心灾后恢复重建的伟大壮举。今天的汶川早已从灾后走向重生,四川依然美丽的站起!

  没有到过灾区现场和抗震救灾与灾后重建的亲生经历,是永远无法体念到那场灾难的惨烈;呼唤废墟下生命回归的那种撕心裂肺的呐喊;在生命边缘挣脱死神迸发出撕裂地狱之门对生的那种渴望与撼动;亲人生离死别的那种血与泪的万箭穿心之痛;灾难中那种伟大人性的释放与凝聚;抗震救灾中那种惊天地泣鬼神的举世壮举;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和灾后恢复重建,世界绝无仅有的中国力量。

  汶川大地震灾后的迅速恢复与重生,再显了我中华民族的伟大,淋漓尽致地展示了世界唯我独尊的中国雄风,铁的事实验证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正确,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

  一段刻骨铭心永远不能忘却的记忆。生命逝去的悲伤,相互扶持的坚强,灾难面前的大爱,军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精神,废墟上的重新站立,耸立起民族精神大厦。苦难洗礼的精神绽放,伟大精神凝聚的无穷力量。

  蓦然回首,5.12大地震16年过去,山川抚平了伤痕,汶川已走向重生。历史定格灾难,岁月铭记感恩,经历了16年的重建,如今的汶川早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巴蜀大地见证了应对巨大灾难的中国力量,孕育着感恩奋进的前行梦想。

  16年,大美四川实现了凤凰涅槃;16年,四川感恩前行;16年,四川砥砺奋进,书写新篇章,用行动追逐“中国梦”想。而今灾区已变为景区,家园已变成花园。

  5.12虽然已经过去十六年,但许多幸存的同胞还没有完全走出灾难的阴影。天灾不免难测,可生活却还要继续,时光滑过,我们驻足回首,静静的凝望那一段梦魇的记忆,回顾和抚摸那一幕幕定格的瞬间与一道道滴血结痂后的伤痕,依然泪光点点,沉痛难抑……

  历史不能忘记,忘记就意味着背叛。铭记5.12,铭记这个民族复兴道路上恶梦般的日子,记住那一天是为了创造更加美好与辉煌的明天。

  

废墟上挺起的民族脊梁——5.12汶川大地震十六周年祭相关文章:

东北行之一

梦里水乡

农民真幸福

老宅的松柏树

北湖的四季

丑石的艺术

《废墟上挺起的民族脊梁——5.12汶川大地震十六周年祭》

  废墟上挺起的民族脊梁  ——5.12汶川大地震十六周年祭  ■飘忽轶男  今天是5.12汶川大地震16周年祭奠日。值此,我们重回山河失色的那一刻,直面曾经的痛苦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