唢呐擂台赛

文/ 阿根有 时间: 散文随笔

  唢呐擂台赛

  阿根有

  唢呐之声,激荡在华夏大地的每一个角落,它不仅仅是一种乐器,更是一种情感的传递和文化的传承。我县农村的白事宴和正月十五闹红火等都离不开“鼓匠”演奏助兴渲染气氛。吹鼓这种民间器乐合奏,现在被称作“八音会”,由于这种演奏喜闻乐见,很受人们亲睐,在我县农村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我县的民间唢呐等乐器演奏艺人名家辈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记得有张贵喜、韩福全、小瞎子等,现在有张鑫、周俊明、韩燕燕等,因为这些唢呐艺人的突出艺术表现,“代县的八音会”成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唢呐是乐器之王,白事宴吹唢呐也是自古以来祖先遗留下来的民间丧葬文化遗产的一部分,一直传承至今。常说生活要有仪式感,“唢呐一响全剧终,曲一响、布一盖,全村老少等上菜,走一走、抬一抬,后面跟着一片白”,农村亲人去世,家人无疑是一件悲伤的事,除豪豪大哭悲伤至极外,吹唢呐正好弥补了亲人丧事仪式上的某种缺憾和不足,借唢呐演奏形式,更好表达对去世亲人的思念,营造一种悲伤、思念、对逝者的怀念之情。

  近年来,我曾经见过两次白事宴上的吹鼓演奏,一次是2021年阳明堡南关李先生老妈妈去世后,他雇的鼓都是忻州市的最出名的鼓班。

  一班是原平市小二毛八音会。演艺团介绍:小二毛,又名卫明有。出身于唢呐世家,忻州市民间艺术家。曾获山西省民间音乐大赛唢呐独奏一等奖,山西省民间艺术邀请赛唢呐独奏大奖,全国民间音乐大赛三等奖,全国民间音乐大赛管子独奏三等奖等荣誉。

  一班鼓是静乐县杜杏栓唢呐演奏艺术团。艺术团介绍到:杜杏栓是静乐县唢呐演奏家,2007年1月5日,忻州市举办的八音王大赛,杜杏拴荣获忻州市“八音王”光荣称号。

  这次我看过两“八音”团介绍后,由于疫情防控原因我无暇观看两个演艺团的擂台赛,就匆匆回家,真是一件憾事。事宴结束后,李先生给我打电话说“事宴办好啦,全村人都还没见过这么好的鼓兰。我雇的鼓是咱们忻州市范围内最好的,都是上过中央电视台和山西电视台的好鼓。”我说“事宴上安安全全的就好了,我当时看过鼔班的介绍,都确实不错。鼓价大概比唱戏也要贵吧?”李先生说“唉!我们弟兄姊妹多,父亲去世早,全靠母亲一人拉扯长大,我是最小的,母亲也最亲我,她活了91岁,近5、6年腿脚不灵便,全靠人们侍奉、药物治疗维持。年轻时烙下了毛病,老了遭罪了。就这一次了,她年轻时最爱看戏,所以我给雇了顶级鼓班。”我说“有你这个孝心,老母亲在九泉之下也就安息了。事宴确实办好啦,尤其鼓班好,吹的更好。”实际李先生就等夸他雇的鼓好,这样好像他更有脸面,我便夸了他。其实我根本没有听过那两班鼓,只是看了他们各自的介绍,应该是孬不了。

  另一次是2023年冬参加县城白先生母亲仙逝事宴。白先生虽然没有兄弟,但有两个姐姐,他雇的两班鼓也都是唢呐演奏世家:一班鼓是代县八音会艺术大师周俊明艺术表演团。演艺团介绍到:本团曾应邀前往韩国、新加坡、维也纳等地演出过,艺术大师周俊明的唢呐、口噙、管子等几件乐器演奏先后获得首届日本国际大赛唢呐独奏铜奖、山西省首届民族管乐比赛二等奖、中韩文化交流突出贡献奖、中俄建交60周年“国际杰出音乐家”等称号。还到俄罗斯、奥地利、德国、法国、瑞士、意大利等多个国家交流演出,已出版个人演奏专辑6辑。

  一班是原平小二毛八音唢呐演奏艺术团。前面已做介绍,也是原平市唢呐演奏世家之艺术传承,在忻州市久负盛名。

  这些出了名的鼓,鼓价可是事宴的一笔大开销,普通人家是雇不起的。雇两班鼓就是为了打擂台,也就是为了吹对台鼓,让前来参加送行的村亲朋友观赏一番“龙虎”争霸。也有的说是子女们为了父母亲走的风光些、气派些,不留遗憾。有的还加雇和尚念经做法事以超度亲人亡魂。普通主家都是雇两班鼓,两鼓班各摆阵势,互相对抗演奏,常在白事宴送行之日或出殡走在大街街心人多的地方,鼓班互见于街头展开擂台赛,八仙过海,各显身手,双方互不相让。一曲接一曲,一阵高过一阵。一会儿急似秋风扫落叶;一会儿犹如惊雷炸响,惊天动地;一会儿如泉水潺潺,涓涓细腻;慢则如泣如诉,快则马蹄声碎;热烈则粗犷豪放,细腻则婉转缠绵。

  开鼓后,两班鼓分别吹奏几段儿热身曲,一般是旗鼓相当,难分彼此。经过慢慢造势,出现“叫好声”,“哄笑声”,还有观客的挑逗“打赏”声。事宴上有的观众像点歌、点戏一样给演奏人员打赏点曲目。说起打赏,鼓手们为了炫耀,还专门在鼓台前拉一根铁丝,让打赏观众把百元大钞用胶带粘贴于铁丝上,一张百元钞预示着为演艺喝彩过一次,铁丝上红刷刷的百元大钞越多说明喝彩次数越多,吹奏气氛越热烈,吹奏者和观众情绪越互动,两鼓班“吹手”就越要决出个高低,争出个“好与孬”来,都想征服对方,让观众叫声“好”。尽管他们心照不宣,心里却明镜似的。这班鼓匠演奏者被喝彩打赏后,他们的腮帮吹得更圆更鼓更卖力气。这无形中也是向另一鼓班传递出“挑战”信号,当前面的鼓乐接近尾声时,另一鼓班歇一会儿后便做足准备,全体演奏人员便不约而同使出浑身解数大显身手,吹唢呐的把两腮憋的更鼓更大,活像个大青蛙,吹到用劲处还跳起来狠狠地蹬上一脚,或是将头发一甩,肢体语言流畅用力,让打赏者无不兴奋,他们又一次进行喝彩,年轻人还高喊一声“好!”“再来一个!”

  白先生事宴上,小二毛一开始就给吹了一段《哭灵堂》,那是吹得如泣如诉,哀婉凄凉,吹得人肝肠寸断,撕心离肺。他一边吹,一边眼角还挂着泪,声情并茂,抑扬顿挫,鼓笙锣管,配合默契。那一瞬间感觉他把唢呐和感情糅合在了一起,简直是悲恸不已的天籁之音。懂行的观众说“这才是真正的艺术”。小二毛吹唢呐吹出了主家白先生母亲去世悲痛欲绝的心声,也吹出了前来向逝者白母的沉痛悼念之情,“高手在民间啊”。

  原平这班鼓余音袅袅一收场,对面的另一班早已接应着吹开了。

  只听见报幕员介绍:周俊明八音会艺术团现在为大家献上一段《百鸟朝凤》,希望大家喜欢。台下立刻响起一片欢呼喝彩声,演奏开始后,唢呐在表演者娴熟的指法、张弛有度的腮帮或鼓或瘪的吹吸运作下,以热情欢快的音律唤起人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对劳动生活的回忆向往。唢呐以舒展的节奏和优美如歌的旋律,自由地模拟各种鸟叫声、伴奏声,仿佛让人身临其境,置身于森林尽情闻听林间布谷、画眉、百灵等众多鸟儿的鸣叫声,间或有公鸡的啼叫声,以唢呐特有的演奏艺术和幕后电打布景逼真地描绘出了莺歌燕舞、布谷催春、鸟语花香、林间嬉戏、生机勃勃、朝阳初升的大自然生动意境。当器乐队戛然而止之后,唢呐出人意料地用花舌音发出蝉鸣声,非常真切逗人。特别有趣的是模拟蝉被捉住时,发出的阵阵挣扎声和最后长鸣一声远飞而去的一段,绘声绘色模拟各种禽鸟的叫声,惟妙惟肖地表现了百鸟争鸣的情景,,充分发挥了唢呐所特有的演奏技巧,充满了轻松欢快的气氛,也赢得观众多次打赏。

  周俊明八音会的出色表演赢得了掌声不断、打赏不断,这也激发了原平小二毛一众鼓匠的好胜心理。于是他们铆足了劲儿,施展绝活儿,用管子吹一曲《哭皇天》,把观众轻松的气氛一下转入悲哀氛围。只听见管乐声低沉幽咽,哭腔哀婉凄凉,声腔或高或低,吐纳自如,刚中有柔,柔中有刚,听者静心屏气,鸦雀无声,从心底里迸发出孝子对先人的缅怀之情,无不催人泪下。在观众的赞叹声中,依据曲目菜单中又吹奏一段《吊孝》:霎时间,将听众送回两千年前的东吴,又仿佛亲见汉侯孔明痛哭周瑜之境,悲怨之声,痛彻心扉,在场观众无不受此感动,为诸葛孔明足智多谋,智勇双全所折服。

  周俊明在众多观客粉丝的拍手鼓掌声中,吹奏一曲《林海雪原》中英雄杨子荣《打虎上山》一段,急促的唢呐声奏出了英雄杨子荣跃马扬鞭、穿林海、踏雪原,孤单一人闯匪窝的机智勇敢,声光电幕布上,只见杨子荣一马当先、纵横驰奔气吞山河那种豪迈英武形象,周俊明在演奏过程中吹唢呐两腮时而涨起来,时而收起来,张弛有度,时而鼻孔发音、时而嘴巴喉咙哨子发音,吹到高潮时,眉飞色舞、抑扬顿挫、手脚并用或前仰后合头发一甩肢体语言协调诙谐,尤其表演马叫声惟妙惟肖、声情并茂,栩栩如生,唢呐以快速疾驰的马蹄声忽强忽弱体现出杨子荣“气冲霄汉”“壮志凌云”的豪迈气概,在背景大屏幕随着唢呐音律的衬托下,让观众更加充分感受到在风雪交加境况中,浑身是胆的英雄杨子荣扬鞭骏马驰骋威虎山的威武高大形象。

  唢呐声声、喝彩阵阵;数个回合,或喜或悲、或急或缓;难分伯仲。曲终意未尽,最后应观众要求,各吹一段电视连续剧《西游记》主题曲《敢问路在何方》。一班仿佛天籁之音,悦耳动听、高亢悠扬;一班像冰河解冻,气势如虹、一泻千里。节奏明快展现了去西天取经团队不畏艰难、不惧妖魔鬼怪的坚定意志和冲天豪气。吹出了路在吹鼓匠的脚下,吹出了条条大路通向观众梦想美好向往。

  这种鼓匠对台较量历年来早已成为鼓匠演奏的一个传统习俗,恰似两军对垒,势必决一胜负,其演奏之形式,整团人员吹奏弹打熟练配合的团队精神,堪称代县及晋北农村鼓匠们特有的表演一绝。唢呐民俗音乐文化需要继承,鼓匠们的团队精神更需要发展,农村丧事简办的文明新风尚更需要提倡发扬。

  作者简介:

  阿根有男山西省忻州市代县公安局交通管理大队一级警长爱好写作作品经常发表于《法治日报》《人民公安报》《道路交通》杂志以及《山西法治报》,曾获得山西省政法委新闻作品评选二等奖二次,三等奖一次。

唢呐擂台赛相关文章:

东北行之一

梦里水乡

农民真幸福

老宅的松柏树

北湖的四季

丑石的艺术

《唢呐擂台赛》

  唢呐擂台赛  阿根有  唢呐之声,激荡在华夏大地的每一个角落,它不仅仅是一种乐器,更是一种情感的传递和文化的传承。我县农村的白事宴和正月十五闹红火等都离不开&ldquo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