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家醪瓮却须休”——吃出健康

文/ 邓志林 时间: 散文随笔

  “君家醪瓮却须休”——吃出健康

  南充市顺庆区西门市场综合事务服务中心邓智宁

  作者简介:邓志林,笔名邓智宁,男,70后,毕业于西安陆军学院后勤管理大队,戎马边关多年,199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南充市作家协会”会员。学文、读易、研医数十年,结集出版诗集《戎马边关》,写有《风雪帕米尔》《布局人生》《八卦布局》《36计思维技法详解》《川菜一日三餐》《吃出健康》《治湿100方》《肾病治疗120方》等20多部书稿。

  爱无永恒,总有些要随风,但唯美食例外,它是一道道美景,让我们把每一个朴素的日子过成良辰。面对美食,我们不会辜负自己的胃,但一个真正的“吃货”,不应只注重舌尖上的享受,“槐叶冷淘来急吃,君家醪瓮却须休”,而应吃出健康!

  “不时不食”

  吃好一日三餐,能养身、防病、抗衰老。

  现代人都习惯于一日三餐,实际上秦汉以前人们一天只吃两顿饭。第一顿称“朝食”或“饔”,在太阳行至东南方(隅中)时就餐。第二顿称“飧”或“食”,在申时(下午四点左右)进餐。请人用餐称飨。汉代以后,一日两餐逐渐变为三餐或四餐。早饭,汉代称为寒具,指早晨起床漱洗后所用之小食。至唐代,寒具始有点心之称。至今,我国许多地区仍称早饭为早点。午饭,古人曾称之为“中饭”或“过中”。

  一日三餐应该怎么搭配?早餐要吃好,中餐要吃饱,晚餐要吃少。健康的一日三餐,早中晚餐的比例最好是3:4:3。三餐应当多样化,均衡化。

  “子午流注”,是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理论在传统生命科学上的体现。用子午流注,把握好吃食养生的规律,对改善身体素质、延年益寿有重要的作用。

  从“子午流注”看,辰时(7点至9点)胃经旺,有利于消化。早餐应该在7点至9点进餐。

  如何吃好早餐,有不少经验可参考。明代李挺认为:“盖晨起食粥,推陈致新,利膈养胃,生津液,令人一日清爽,所补不小。”“朝食三片姜,胜过人参汤。”“宁可无肉,不可无豆。”说明早餐以粥为好。

  经过营养专家研究,早餐食谱可选择:

  早餐一:粥、炒绿豆芽、煮鸡蛋等。(粥可根据健康状况选择粥类,见本人写的《药食同源》)

  早餐二:牛奶(豆浆)、发糕或面包、煮鸡蛋等。

  早餐三:虾肉馄饨、煮鸡蛋等。

  早餐四:酒酿荷包蛋、馒头等。

  从“子午流注”看,午时(11点至13点)心经旺,有利于周身血液循环,心火生胃土有利于消。午餐应该在11点至13点进餐。

  午餐益营养丰富,要有血肉有情之品,补充能量消耗。

  经过营养专家研究,早餐食谱可选择:

  午餐食谱可选择:

  午餐一:米饭、红烧肉、香菇炖鸡,炒青菜等

  午餐二:米饭、鱼香肉丝、西红杮炒蛋、青菜汤等

  午餐三:米饭、西芹牛柳、凉拌肉菜、青菜汤等

  午餐四:米饭、洋葱炒肉、海带炖猪脚等

  午餐五:米饭、孜然炒羊肉、粉蒸菜,虾皮粉丝青菜汤等

  从“子午流注”看,戌时(19点至21点)心包经旺,再一次增强心的力量,心火生胃土有利于消化。

  晚餐宜清淡,注意选择脂肪少、易消化的食物,且注意不应吃得过饱。偶尔在进餐的同时饮用一小杯加饭酒或红酒也很好。

  经过营养专家研究,晚餐食谱可选择:

  晚餐一:花卷(黑米馒头)、清蒸鲜鱼、紫菜虾皮汤。

  晚餐二:黑米粥、肝腰合炒、凉拌皮蛋。

  晚餐三:百合粥、肉菜包子、清蒸虾,炒青菜。

  晚餐四:煮水饺或面食

  美食制作过程很重要,关乎营养保存。“药食同源”,如果懂“炮炙十七法”,炮、爁、煿、炙、煨、炒、煅、炼、制、度、飞、伏、镑、樧、晒、曝、露,就是食材制作高手,如酒制升提,姜制温散,盐制走肾而软坚,醋制注肝而收敛,乳制润枯生血,蜜制润燥益元,土制借土气以补中焦,蒸熟取其味厚,炒黑人血,黑豆汤解毒,去瓤者免胀,抽心者除烦……等等,制作是否得当,直接关系食物功效。

  “五味调和”

  民以食为天,食以味为先。

  五味理论在春秋战国时代就有饮食调养的理论出现了,《内经》对五味的作用、阴阳五行属性及应用都做了系统的论述。五味指甘、酸、苦、辛、咸。其实有八味以上,是归为五味。辛香甘淡属阳,酸苦咸涩属阴。酸味属木、苦味属火、甘味属土、辛味属金、咸味属水。

  “咸入肾”,为五味之冠,百吃不厌。咸味有泻下、软坚、散结和补益阴血等作用,如盐、海带、紫菜、海蜇等;有调节人体细胞和血液渗透、保持正常代谢的功效。呕吐、腹泻、大汗之后宜喝适量淡盐水,以保持正常代谢。咸走血,血病勿多食咸。多食咸,则脉凝位而变色。

  “嗜咸伤肾”,喜食咸食可引起高血压、肾脏疾病和心脑血管病。人在吃入过量的高盐食物后,胃内容物渗透压增高,这对胃黏膜可造成直接损害。

  “甜入脾。”甘味有补益、和缓、解毒等作用,红糖、桂圆肉、蜂蜜、米面食品等甜食可补养气血,补充热量,解除疲劳,调胃解毒。甘走肉,肉病勿多食甘。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

  “嗜甜伤心”,嗜甜食的人,容易生痰,痰阻心脉而致病。甜食含热量高,还会引起热量过剩,容易使人患肥胖症,引起动脉硬化、糖尿病和心脑血管病。

  “酸生肝”。酸味有敛汗、止汗、止泻、涩精、收缩小便等作用。酸味食物有增强消化功能和保护肝脏的作用,常吃不仅可以助消化,杀灭胃肠道内的病菌,还有防感冒、降血压、软化血管之功效。以酸味为主的西红柿、山楂、橙子,均富含维生素C,可防癌、抗衰老,防治动脉硬化。酸走筋,筋病勿多食酸,多食酸,则内胝而唇揭。

  “嗜酸伤记忆”,长期食用还会影响大脑神经系统的功能,引起记忆力减退,思维能力下降。

  “苦生心”,苦味有清热、泻火、燥湿、降气、解毒等作用,像桔皮、苦杏仁、苦瓜、百合等;苦味具有除湿和利尿的作用。苦走骨,骨病勿多食苦。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拔。

  “嗜苦伤脾胃”,少量食用苦味食物有开胃作用,大量食用则会损伤脾胃的功能,引起食欲不振、呕吐、腹泻、消化不良。

  “辣入肺。”辛味有发散、行气、活血等作用,有发汗、理气之功效。人们常吃的葱、蒜、姜、辣椒、胡椒,均是以辣为主的食物,这些食物中所含的“辣素”既能保护血管、又可调理气血、疏通经络。经常食用,可预防风寒感冒。

  辛走气,气病勿多食辛;多食辛,则筋急而爪枯;“嗜辣上火”,辛辣食物具有很强的发散作用,嗜食辛辣使人耗气伤津,容易引起大便秘结,口舌生疮等“上火”现象,而且还会导致急慢性胃病、溃疡病和痔疮的发生。

  “应季饮食”

  《黄帝内经》中提到:“春养肝、夏养心、秋养肺、冬养肾”,意指人们要顺应天时,根据不同的季节来养护我们的脏腑,以达到养生的目的。应季饮食,就是饮食应顺应时节,不同时节食用不同食材。

  “春养肝,多食芽。”春季肝气当令,是肝藏的疏泄功能最强的时候。这时养肝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青色入肝经,因此我们多吃绿色芽菜,如冬种绿色蔬菜春笋、菠菜、芹菜、太古菜等。酸味入肝,但是在春天我们多吃酸味反而会让肝气更旺,肝旺伤脾,会让我们脾虚。再加上酸主收敛,反而影响阳气生发。在春天我们要少酸多甘。甘味食物首推大枣,大枣性味平和,可以滋养血脉,强健脾胃,可做枣粥、枣糕,以及枣米饭。初春不宜吃寒凉的食物,特别是生冷的冷饮类,要尽量少吃。

  “夏养心,多吃叶。”夏季阳气盛而阴气弱,故宜少食辛甘燥烈食品,以免过分伤阴,宜多食甘酸清润之品,少食苦。立夏过后是阳气渐长、阴气渐弱的时节,因此人体的肝气渐弱,心气渐强,此时应多吃酸性食物,如鱼、鸡、瘦肉、鸭肉、豆类、芝麻、洋葱、圆白菜、茄子、冬瓜、芹菜、芦笋、南瓜、小米、玉米、枇杷、杨梅、香瓜、桃、绿豆、西瓜、乌梅等,少吃苦味食物,以补肾助肝,调养胃气。夏季饮食要清淡,适宜“清补”养心,夏季养心补心,百合和莲子都能起到养心安神的作用。在早晚餐时喝粥和汤类对身体也大有好处,既能生津止渴、清凉解暑,还可健脾祛湿、补养身体。

  “长夏养脾,多吃根”。“长夏”,指的是从立秋到秋分的时段,又俗称为“秋老虎”。长夏属土,人体五脏中的脾也属土,与长夏相对应。湿为长夏主气,湿气容易困脾,因此长夏养生重在养脾、袪湿、清热,养脾的方法很多,心理方面要保持平和心态和愉悦心情,饮食方面要适当多吃些甘味食物如山药、薏米、姜等。红薯干煮茶,又这种天然的甘甜,非常有益于身体。脾主忧思,健脾,吃甘甜,来杯甘甜的红薯干茶,心情自然也就美丽了。

  “秋养肺,多吃果”。秋天暑热未退,加之雨水相对减少,气候干燥,容易导致燥邪犯肺。初秋,热气偏盛,容易出现热燥。深秋天气转冷,容易出现凉燥。其都可以引起皮肤干燥,口干,鼻干,干咳等症状。要注意少用辛燥的食品,如辣椒、生葱等皆要注意,宜食用枇杷、甘蔗、菠萝、雪梨、萝卜、柿、柑桔、梨、苹果、葡萄、龙眼等。初秋可以用梨子、百合等煲汤或者炖粥,具有清肺润燥的作用,可以预防秋燥偏于凉者。深秋可以喝点生姜大枣汤,预防凉燥。

  “冬养肾,多吃茎”冬天,气候寒冷,虽宜热食,但燥热之物不可过食,以免使内伏的阳气郁而化热。应注意摄取一定量的黄绿色蔬菜,如胡萝卜、油菜、菠菜及绿豆芽等,避免发生维生素A、维生素B2、维生素C缺乏症。为了防御风寒,在调味品上可以多用些辛辣食物,如辣椒、胡椒、葱、姜、蒜等。“黑入肾”,黑芝麻、黑豆、黑桑葚、黑蒜、黑枸杞都是补肾佳品,它们相比其他颜色的同种食物或药物,能量更高。冬天肾脏功能偏旺,多吃咸味食品会使肾气过旺,使心脏力量减弱,影响人体健康。在冬天要少吃咸味食品,以防肾水过旺。可以适当多吃些苦味食物,以补益心脏,增强肾脏功能,比如醋、茶、槟榔、橘子、猪肝、羊肝、大头菜等。

  “鲜鲫银丝脍,香芹碧涧羹。”一日三餐,只要我们搭配好,美食如“词”,人生如诗,就会“不负如来不负卿”。

“君家醪瓮却须休”——吃出健康相关文章:

东北行之一

梦里水乡

农民真幸福

老宅的松柏树

北湖的四季

丑石的艺术

《“君家醪瓮却须休”——吃出健康》

  “君家醪瓮却须休”——吃出健康  南充市顺庆区西门市场综合事务服务中心邓智宁  作者简介:邓志林,笔名邓智宁,男,70后,毕业于西安陆军学院后勤管理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