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墨挥毫写精神

文/ 龚开哲 时间: 散文随笔

  落墨挥毫写精神

  龚开哲

  “非人磨墨,墨磨人!”,大文豪苏东坡的这一句话,对于众多将书法作为职业或业余爱好坚持数十年的人们,可以说是说到心坎里去了。读一读古往今来大书法家的故事,你不免产生一种想法:书法学习确实需要一种精神支撑!

  很多人都学过书法,但真正坚持下来的人还是比较少的,这跟书法退出当下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还有一个主要因素就是书法学习见效慢,需要长时间来磨炼,要保持对书法的虔诚而又痴迷的情怀去用心读帖临帖,才能达到历练自己,升华技艺。

  精神,其实就是体现在心底里对书法这门艺术的一种向往,或者说能够做到爱一行钻一行!尽管书法这门古老的艺术在不少人眼里仅仅是写字而已,或者说“文为大道,书为小技”等等,不论怎么说,书法作为一门艺术已是不争的事实,艺术也同样是一门学问,挥毫写精神是需要拿出做学问的执着来对待,看一看陈景润研究哥德巴赫猜想的“痴”劲头,总之,做学问来不得半点虚假,必须有耐得了寂寞的心理准备,要甘于平淡和寂寞,得有一股痴迷劲,方才能做成事情,书法的学习也是如此。

  唐代大书法家智永数十年如一日,一直在小书斋里做自己喜爱的事情,读帖临帖,把范本吃透,领悟范本笔法的奥秘以及不断地学习相关知识,通过知识积累来丰富笔墨线条作为载体所表达的需要,如果他们在自己内心深处没有一种跟自己较劲的精神是不可能这么痴迷的。学书法能够学入门就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了,还想成为一个能够将笔墨在自己手里演绎成“滴墨成金,化腐朽为神奇!”,唯有精神支撑,否则是不可能的。

  书法的营养散落在浩如烟海的古代碑帖之中,营养是培育“精神”的源泉。如何从这些碑帖中更好地吸取养分,坚守范本是极其重要的方式。现时代,书法学习范本的获取是太容易了,无论是经典字帖还是名家示范视频都可以“分分钟”解决。以前,观看名家写字,是多少书法爱好者的梦想。当下互联网时代,网上的资料十分丰富,而且都是高清的资料,写字的视频比比皆是,多镜头、多角度拍摄,临帖示范到创作,名家直播现场作书,让你犹如身临其境。大量的太过容易获得的资料让人心醉也容易让人迷失方向,造成的结果是很多书法爱好者这本帖弄几下,那个帖临一阵,弄来弄去,浮在面上,只是嘴巴上的功夫长进了不少,跟人谈论书法能够侃侃而谈,就是不能动笔写,一写就露馅。坚守范本,要用最大的力气打进去,再以足够的勇气从范本里跳出来,“外师古人、中得心源”,这般“几进几出”方能将范本的营养给消化吸收,逐步形成自身的笔墨线条气质。

  落墨挥毫写精神,要始终保持对书法充满信心。作为一个书法爱好者,对书法本身不抱任何希望,要保持多高的热情来投入学习也是不现实的……学书法要保持精神,就需要我们能够对这门古老民族艺术的发展充满信心,尽管书法在历史的进程中会碰到各种各样的情形,但从长远来看,大浪淘沙,当下书坛的种种令人感叹不已的假借笔墨为工具的行为艺术,也必将在历史的长河中,受到冲刷而淘汰。坚信一点,书法需要正念,了解中国的文化精神和用笔的技法规律,不为偏执所囿,不贪求狂怪,只有知古识古,才能化古为我,深入书法艺术的真谛,创作出符合时代审美的正大气象作品来,才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学书法需要精神,还体现在对文史哲的知识等相关知识的好奇与追求上,在书法作品里体现出“文心诗境”才是雅致文气。艺无文则不雅,书家无文心则必流俗。书法从技法到审美,再到人文,诗意渐佳,合乎于人的心境,好的书法作品就能够达到耐人寻味的境地。书法是线条艺术是抽象艺术,要永不停息地追求内在美、深沉美,抓住核心的审美观念,融入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自我独特的审美思想和审美眼光。

  文以载道,书亦载道。落墨挥毫写精神,将书法学深入,才会真正出现一点价值感和成就感,才能实现书家的个人和社会价值。书法作为一门艺术,如果你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下笔得古人规矩,挥毫有风云气象”,创作出一些人们喜欢的书法作品来,将你的书法作品收藏并悬挂在家中,或者你身边的人因为受你的熏陶和感染也对书法产生兴趣或者爱好,这都是非常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

  龚开哲

  书圣王羲之五十四代孙著名书法家王正良先生弟子;原湖北省书法家协会理事;湖北省硬笔书法家协会理事;东风公司书画协会秘书长;曾为一些景点书写过碑文与景区名;一些书法作品作为礼物赠送来中国支援的外国专家与友人。曾应邀为《经开报》《东风报》题写副刊名。硬笔书法作品1996年入展在中国美术馆举办首届“人民保险杯”并多次在全国硬笔书展上获奖。毛笔书法多次入展湖北省书协举办的展览。书法作品与一些文字作品散见于《书法报》《书法导报》《长江日报》《中国钢笔书法》等。

落墨挥毫写精神相关文章:

东北行之一

梦里水乡

农民真幸福

老宅的松柏树

北湖的四季

丑石的艺术

《落墨挥毫写精神》

  落墨挥毫写精神  龚开哲  “非人磨墨,墨磨人!”,大文豪苏东坡的这一句话,对于众多将书法作为职业或业余爱好坚持数十年的人们,可以说是说到心坎里去了。读一读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