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家的故事

文/ 寒月冷花 时间: 散文随笔

  我已经记不清这个题目被我写出来多少次了。关于娘家的故事,关于娥皇,女英,尧王的故事,自感觉学识浅薄,无法真实描述出来,今天就斗胆写一写。

  我出生在汾河边上一个叫做羊獬的大村子。记忆中家里就有单独的一间偏房里面,正北放着一个老式的桌子,中间三个抽屉,下面还有一个两个门儿的小柜子。桌子上面摆着一个香炉,香炉的后面靠墙放着一个相框。最早相框里是黑白照片,有点模糊不清,后来换成了彩色的,照片上有两位如同仙女般的女孩儿,穿着飘逸的纱裙,眉目清秀,婀娜多姿。这是我最早的记忆。

  每逢初一,十五,妈妈便会做些好的饭菜,饺子,包子,油饼,拿个盘子放上,一般是五个或者十五个的样子,然后插上三根或者五根香,恭恭敬敬地双手合十,嘴里念念叨叨缓缓跪下,磕上三个头。我知道那是在祈福,祈福家人平安,免灾免祸。祈福日子一天比一天好。

  其实最早烧香磕头的是爷爷奶奶,他们两个中任何一个人的事儿。妈妈只负责干活做饭。后来爷爷奶奶年龄大了,妈妈就接上班儿了,爸爸每天早出晚归根本顾不上,好像烧香磕头感觉也不是爸爸的事儿。

  幼小的心灵一直对照片中的两位女孩儿怀有好奇。稍微大点儿了才知道,她们是姑姑,尧王的两个女儿,娥皇,女英,也是我们整个村子的姑姑,是神仙,是高不可攀的,高高在上的神。

  村子有座“姑姑”庙,坐落在村子南头,现在已是旅游景点,不知何时起名字为唐尧故园,还被国家评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再大一点儿我就知道了一些关于二位姑姑更多的故事。

  原来我们村子最先是叫周府村。传说尧在位时,村民家的羊生了一只独角兽,能辨忠奸辨邪正。尧王派大臣臬陶及妻子,女儿娥皇来周府查验真假,让神羊辨狱治罪。期间尧的妻子生下一女婴。尧王大喜,认为此地既生神羊又生爱女,必是宝地。于是把周府易名为羊獬,并将全家迁居羊獬。于是我出生的地方变成了尧王第二个故乡,也被笼罩了一些传奇色彩。

  羊獬富有智慧而又神奇,羊獬村古老而又有生机,富有诗意,她是帝尧故里,它是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

  尧王那时实行禅让制,年迈的尧王通过多方查访,了解到一个叫做舜的男子,才貌出众,智慧绝伦,便将娥皇,女英两个女儿嫁给了在历山耕种的舜,羊獬村人称二位女神为姑姑,而历山人称她们为娘娘。这也就是羊獬村“姑姑”的由来。

  每年的三月三,羊獬村人会去历山迎姑姑回家省亲,到四月二十八尧王生日的那天,历山万安的亲戚来把两位娘娘接走,这就是我们一直说的走亲戚。

  每年的四月二十日庙会开始,历时十天。最热闹的当属尧王生日的那一两天了,也就是四月二十八,二十九两日。这两天会有历山和万安的亲戚分批敲锣打鼓,抬着嫁楼,浩浩荡荡的来接两位姑姑回家。

  我记忆中这两天也是羊獬人最忙最喜庆的日子。所有人放下手里的活,买菜,割肉,买酒,准备干净被褥,唯恐怠慢了亲戚。女人们在家忙着准备好吃的饭菜,男人们在村头巷尾焦急等待着迎亲队伍的到来,小孩们更是比过年还忙碌,穿梭与庙会之间,整个村子都沸腾了!

  一般是三到五家结成对子,接待七八个亲戚,分别管吃午饭,晚饭,住宿,这种风俗一直延续到现在。好客是我娘家人的优良传统,是淳朴的乡土本色。我们虽然彼此不认识,没有血缘关系,但却是姑姑的娘家和婆家人,这份看似虚拟神话般的亲情,却能够经久不衰,传承下来,究竟是一种什么力量在支撑着呢?

  我想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信仰的力量吧!有一条路,是朝圣之路;有一种膜拜,叫做敬畏神灵。岁岁年年,年年岁岁,当娘家人把这种坚持变为一种执着的虔诚的信仰时,迎亲古道,迎来送往便上升到了一种崭新的更高的境界。

  勤劳隐忍,善良智慧的人们用自己最简单的方式,坚持着自己心中的美好,传承着这份难得的坚守和执着。古有尧舜,娥皇女英,今有羊獬,历山万安人的孜孜不倦,这份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将流芳百世,万古不衰!娘家的故事也终将被载入史册,成为后人继承发扬的优良传统。汾河之畔,唐尧古园,终将绽放异样光彩!

娘家的故事相关文章:

东北行之一

梦里水乡

农民真幸福

老宅的松柏树

北湖的四季

丑石的艺术

《娘家的故事》

  我已经记不清这个题目被我写出来多少次了。关于娘家的故事,关于娥皇,女英,尧王的故事,自感觉学识浅薄,无法真实描述出来,今天就斗胆写一写。  我出生在汾河边上一个叫做羊獬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