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苗接种微故事(之三)
新冠疫苗接种微故事(之三)
本期故事的主题词是“wèi”
护卫?变味
某日,天气炎热。正午时分,我来到疫苗接种点,但见接种工作人员都穿着一次性防护服。我好奇地问她们:“今天为么事都穿着厚厚的防护服?你们不热?”答曰:“今天领导来检查”。我说,文件明文规定,接种人员可以着普通工作服或隔离衣,我们这里又不是中高风险地区,天气又如此炎热,干嘛要自找罪受?大家闻言后如释重负地换成了工作服。
隔离服的作用本来是隔离病毒,护卫我们身体,可什么时候变味成了隔离领导与群众的屏障呢?
其实,检查工作的领导未必会要求过度防护,只是基层有些同志往往会过度反应。他们认为,上面的领导对“过度”最多也可能只是指出“过了”,要求纠偏一下了事。而一旦他们认为“不力”,那就不是纠偏的问题,而是会“挨méi”的问题。所以,变味的责任看起来在基层,根子还是在领导,症结还是在宁“左”勿右的思维上。
位子?魏字
在排队等待登记的队列中,一女子央求某男子帮忙用手机把登记的条形码调出来,却遭到了拒绝。乍一听,拒绝的理由很奇怪——“你的位子太难了”。好纳闷,这是什么理由?这个女子有什么位子?看样子她肯定不是什么处长科长,也不像是什么厂长村长,最多会不会是什么厂的班组长级别。但不管是什么 “位子”,这与帮她把条形码弄出来有什么关系呢?好奇驱使我去一探究竟。
经过寻问得知,哪里是他嫌人家“位子”太难?原来是那女子姓魏,这男子嫌这“魏”字太难写,于是干脆就拒绝了。
呵呵!他不是不愿帮忙,而是因为被一个他认为太难写的字卡住了。这个女子要是姓“乙”就好了,嘿嘿!
有钱就要味
我市西部某知名企业某老总舍近求远,还拉上卫健局领导来到经济开发区疫苗接种点,不为别的,就是为了能接种由北京生物生产的新冠疫苗。他认为,北京生物的疫苗副作用小,安全性高。
其实,北京生物和武汉生物生产的都是新冠病毒灭活疫苗,其技术路径及接种针数都是一样的,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也没有发现两者有什么严重的不良反应。
再说,广大受种者都能在当地随机接种下拨的疫苗,无论是较之体弱的还是年长的,人家都没出什么状况,唯你一个正值壮年的老总就会出危险?看来,这图的不是安全,要的就是一个味口。
就是不一步到位
为了做到应种尽种,对那些没带身份证又不记得号码的受种者,我们穷尽了各种办法不落一人。但面对我们工作人员口干舌燥的提问,一些人就是不能一步到位地回答。下面,试举几例说明。
问:你第一针在哪里打的?
答:在老屋里打的。
问:你的老屋里在哪里?
答:在乡下。
问:乡下在哪里?
答:在XX大队。
问:你那个XX大队在哪个乡哪个镇?
答:XX镇。
(晕!终于回答完毕。)
问:报你的出生日期。
答:10月5日。
问:是哪一年撒?
答:1981年。
问:报你的出生日期。
答:1968年,2月,
(工作人员窃喜,这个人总算知道按年月日顺序报了,中间还有逗号停顿,怕我听不清楚。)
续答:初三。
(头都大了)
作者简介:方全明,2021年湖北汉川经济开发区新冠疫苗接种点医疗保障负责人。
下一篇:新冠疫苗接种微故事(之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