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韵

文/ 夫盛 时间: 优美散文

  《冬韵

  夫盛

  “冬”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其字形像绳子两端有结的样子,故“冬”字的古义为终结、终端的意思。现代汉语中的“冬”是指农历秋后至立春的时期。,故“冬”的含义主要指一年中的最后一季——冬季。位于秦岭淮河地理分界线上的信阳一般把最低气温连续5天以上在10℃以下就认为入冬了。

  虽然没有春的鸟语花香,没有夏的电闪雷鸣,没有秋的丰硕果实,但冬却有着其它季节所没有的独特韵味。

  冬是宁静的。冬天的天空是宁静的,大雁及其它一些候鸟早已飞得无影无踪。偶尔有苍鹰在慵懒的白云下为寻找野兔而无声的煽动着翅膀;冬天的原野是宁静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的寂寥场景甚为多见。枯木不再招摇,衰草低眉顺眼,大山沉默不语,小溪不再欢唱;冬天的地下是宁静的,呱呱聒噪的蛙儿、叽叽喳喳的蝉儿、扭腰摆臀的蛇儿都不约而同的钻进大地母亲的怀抱中酣睡不醒。

  冬是圣洁的。冬的圣洁体现在冰天雪地中。北方的冬天,下雪的时候,一片片雪花从天上落下来,一会儿,山头白了,房子白了,窗外的一切都白了。“绿水无忧,因风皱面。青山不老,为雪白头”。皑皑白雪让多少诗人大发诗兴啊!“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看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梅花欢喜漫天雪,冻死苍蝇未足奇”(毛泽东)。据说连放牛娃出身的朱元璋也曾写出了《咏雪》的打油诗:“天地一笼统,井口黑窟窿,黑狗变了白,白狗变得肿”。“未若柳絮因风起”的雪花漫天卷地落下来,犹如鹅毛一般,纷纷扬扬。一片雪白,闪闪发光。“洗净铅华成素态”,那么纯洁,那么晶莹。虎行雪地“梅花五”,鹤立霜田“竹叶三”。雪地成了这些动物“画家”作画的天然“宣纸”。小时候常听大人说:“下雪不冷化雪冷”,雪后初晴的时候,屋檐滴水成冰,给孩子们提供着免费的“冰棒”,光滑平镜的河面也成为了儿童们打“陀螺”和滑冰的游乐场;冬的圣洁还体现在“岁寒三友”上。“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欲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陈毅)。“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诗人们用“松、竹、梅”的风骨来赞誉人的傲骨。

  冬是含蓄的。她不像春天那样奔放,没有夏天那么张扬,远离秋天那份清高。冬天是一个积蓄能量的季节,冬季是其它季节之母。她孕育了春生、夏长、秋收。以其最本真的姿态、低调的奢华和博大的胸怀给人诸多的希望和无限遐想的空间。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冬母拖着沉重的身子,趔趔趄趄,彳(音chi)亍(音chu)踽行,不就是期待着早日诞下那个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的春女吗?

  2023年12月于有湖小院

冬韵相关文章:

十二月,冬韵

滇池冬韵

《冬韵》

  《冬韵》  夫盛  “冬”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其字形像绳子两端有结的样子,故“冬”字的古义为终结、终端的意思。现代汉语中的“冬”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