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逆风而行是意志的锻炼
2023年1月20日,星期六,大寒,天气晴,有2—3级风。
这是一个休息日,午后我靠在沙发上休息一阵后,感觉无所事事,便径直骑着自行车去了湿地公园。公园路旁的地里,勤劳的人们把玉米地收割以后已秋耕过了,拖拉机翻起的生土将玉米茬或秸秆覆盖的严严实实,太阳光照上一冬,一来土壤能透透气,二来覆盖了的秸秆和玉米茬经过沤制成为有机肥营养土地。
公园的园丁们为了消除火灾隐患,秋冬之际他们清理了树丛中的茅草。夏天和秋天经常能看到野兔出没的灌木丛也好像清净了,超低的灌木丛中没有了杂草,野兔自然无法藏身。只有景观道南滹沱河边的芦苇、蒲草密集的地方偶尔惊起一两只野鸡,滹沱河的水湾处河水还在潺潺的流淌,有几只野鸭在戏水,滹沱河边也出现一些玩耍的俏皮的孩童,他们不时爬上树杈。
最让人们愉悦的还是公园那个人工湖,只见结满冰的湖面上,有结对的青年男女,也有玩耍的学生玩伴,也有一对对年轻的父母拉着可爱的小宝贝在冰面上滑冰,不时传来爽朗的笑声,或滑倒时的惊讶叫声。公园中心广场上矗立着六根高大的汉白玉华表,上面是圆型莲花承露盘,盘上各有一蹲兽,名“望天”。广场中心一根硕大的钢柱直插蔚蓝的天空,许多年轻的父母领着心爱的宝贝在广场上玩耍电动玩具车,也有的在玩蹦蹦床。
有人说:在这样一个温暖的冬日里,不来公园走走,真的是辜负了上天对我们的恩赐。这好像自己感觉到公园看看是一种享受,也想让别人也能和自己一样赏识公园的美丽,热爱公园的景致。
在我的眼中,公园里的任何一颗野草或一朵野花,或在滹沱河边自然长起的一颗小柳树,都是一种植物生命的怒放,是一个极致的景观。
今天是农历癸卯年最后一个节令——大寒,也是四九第一天。河边有许多婀娜多姿的柳树,也有些垂柳梳着长长的辫子,这些高高的柳树像一位位战士守卫着滹沱河——代县人民的母亲河。大寒一过,这些辫子就柔软了许多,在微风中也会翩翩起舞。
虽然北方的冬天萧索寒冷、空旷荒凉、群山孤寂惨淡,但却蕴藏着铮铮傲骨和博大胸怀。年轻时看不懂这些,只觉得没有生命迹象的冬天很令人讨厌,而且一出门浑身上下就被凛冽的寒风裹挟着,冻得人们脸颊通红,鼻孔情不自禁地流出鼻涕,在野外奔波的人总是缩手缩脚的,不经意间还不时打个寒颤。
在岁月无情的打磨下,也随着社会阅历的不断丰富,人生的积淀越来越深厚时,人到中年时,才体悟到了这北方冬天的别样情怀。
首先感觉北方的四季分明。只是公园里的各种树木的枝条或树叶的颜色就足以是你浮想联翩。记得春天时,不论是柳树叶,还是那些松树叶、枫树叶、刺玫瑰等的树叶都是嫩绿的,有的还是从一点点的胚芽开始长出来,就像榆树叶、杨树叶和柳树叶在春天刚刚出芽时,人们还捋上这些嫩叶食。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饿肚子时是为了填饱肚子,而现在人们物质生活富裕起来后,就是变着法儿拌块儡(bankulei)吃稀罕。到了夏季,这些树叶颜色由嫩绿逐渐加重——翠绿,有人说“成熟起来”。秋季以后,翠绿的树叶变得“凝重起来”——苍绿。冬季时,好多树叶如榆树叶、柳树叶、杨树叶等都随风飘落——落叶归根,树枝就像梳子篦过一样,一条条一条条的,没有了夏秋季节时的活力。而那些松树却由苍绿变为深绿或墨绿——“深沉起来”。
其次,北方的西北风虽冷,但孕育出北方人倔强的性格——不屈不饶。记得在1975年的冬天,那一年是特别的冷。眼看到了腊月二十三了,我们家还没有买下糊窗纸,原因是没有钱买。那时是生产队挣工分分粮食,由于我父亲外出打工没有参加生产队的劳动(那时叫盲目流动,简称“盲流”),生产队要“三项费”(相当于“罚款”),如果不交“三项费”就不给分粮食。可是,父亲虽然想出去多挣点钱养家,但是,时运不济,他跟的工头去了内蒙古四子王旗盖房时,偏逢连阴雨,一个月能下20天。内蒙古这里盖房用的是土坯垒墙,他们砌好墙正要棚房顶遭到大雨连阴,砌好的墙被大雨淋倒啦,这样反反复复返工了3次,受了苦却没有挣到钱,回家后再交上“三项费”,真是“雪上加霜”,所以,家中过大年连买糊窗纸的钱都拿不出。
俗话说“有钱没钱,糊窗过年”,父母亲合计一下,父亲把口粮中的麦子称了30斤,借了邻居一辆自行车带着麦子去县城大校场农贸市场了,准备粜了麦子去买糊窗纸和对联纸。
父亲去了粜麦子,一直到了晚上10点多还没有回家,母亲焦急万分,那时又没有电话,更没有手机,只能去街上或村口瞭望。记得那一天寒风凛冽,直往肉里扎,出去一会儿就感觉冻不行,就得赶快往家返。等到11点时,父亲骑着自行车迎着顶头风总算回家啦。准备粜的麦子又带回来了,自行车上还带着一麻袋东西。母亲连忙问“咋么这么晚才回来?”父亲总算回家了,全家人悬着的心总算落了下来,进屋后,父亲把去了农贸市场上的偶遇讲了一遍。
原来是父亲去了市场后,遇上了1962年一起回乡的老同事——马站村的王冰,这位王叔看见我父亲在市场上粜麦子,他说“你把麦子带回去吧,让孩子们过大年吃顿饺子吧。跟我回家,我让你挣点钱。”父亲跟着老朋友去了他家,一路上,王叔讲了自己学会了锡焊,干起了护品匠的活儿。自己加工冰棍模子。他说“你先从我这儿带上120个冰棍模子,一根冰棍2分钱,卖上100根就是两块钱,每天不用多卖,如果能卖上500根就是10块钱,你粜了这30斤麦子才能卖9块钱,所以,我给你找点挣钱门路,回去好好干,一个冬天挣个一二百块钱,给孩子们好好过个年吧。”父亲给全家人带回了冰棍模子,也学会了冻冰棍的流程工序,他忘记了疲乏,连夜就去滹沱河凿冰块儿给我们做示范。第二天,我们的第一次冻冰棍试验成功,紧接着我们就开始用这120个冰棍模加工起了冰棍。
那时,我哥哥14岁,我11岁,从来没有去卖过什么东西,第一次出去喊“卖冰棍儿”真是喊不出口,因为出去卖冰棍怕人们“笑话”,感觉很“羞于见人”,好像见不过人。父母说“咱们这也不是偷人,而是凭辛苦挣钱,不丢人。”我们村一次演电影,晚上我悄悄拿着一个小书包提着近20个冰棍儿去了大队影院里,细声稚气地在看电影人们后面吆喝着“卖冰棍儿——来”“卖冰棍儿——来”“卖冰棍儿——来”,这一晚上,收获还不错,卖下3毛钱。得到父母的表扬,从此胆子越来越大,走村串巷吆喝不停,一有空就出去卖冰棍儿,没有了就自己动手加工。后来,还开始搞营销“2分一根,3分俩,5分就把三个拿”,效果还真不错,哥哥走的村子多,卖的也多,当年我们一个正月卖下不到200元,给我们家贴补起了很大作用。父亲那次粜麦子的天那么冷,却想不到遇上老王叔“雪中送炭”,我们全家人永远记着老王叔,尽管老王叔和我父母都已去世多年,但是,那一天是那么冷的天,而父亲却遇上了老王叔。
如果没有北方冬天的冷,那时还真没有办法冻冰棍儿,也就没有了上面那段经历。其实这段经历也是很值得我回味的,因为铸就了我遇到困难时,能迎难而上,不灰心不气馁,直到成功的性格,我受益匪浅。
太阳偏西啦,我望着公园人工湖面上玩耍的年轻人以及那些孩子们幸福地滑冰、踏雪的背影,拿手机照几张四九天的公园风景照,骑着自行车匆匆往家返,返回时,遇到的是西北风,正好是逆风而行蹬车难,自行车上虽是空空的,回家走了不足2里路程却出了一身汗。联想到我的老父亲从马站村回家那一天晚上,骑着自行车带着那么一麻袋冰棍模子和30斤麦子负重逆风而行几十里的路程,又是冒着刺骨的寒风,是多么的艰难,是多么的不容易,我回想着,从而哗然开朗起来:
逆风而行意味着坚定信心。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每个人通常会遇到各种困难,但只有藐视而不轻视困难,更不要被困难吓倒,只有勇敢地面对逆境,向风而行,坚定信念、持之以恒,才能够战胜困难,达到目标。
作者:阿根有山西省代县公安局交通管理大队
哦!逆风而行是意志的锻炼相关文章:
★ 芦花飞舞的季节
★ 城里的月光
★ 乡宴
★ 春天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