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典故拾趣
——店家女巧对谢灵运
飘忽轶男
“梅兰竹菊”四君子,千百年来以其清雅淡泊的形象,一直为世人所钟爱,同时也成为一种人格品性的文华象征,被赞誉不绝。其中竹子挺拔清秀,具有高洁的品格,一直都是气节的象征,代表着不屈不挠的精神,无数文人骚客无不喜爱,是历代文学家与诗人赞颂的对象。千古流传的佳句,可以说把竹子坚贞不屈的精神品质写得淋漓尽致。
在无数赞美和歌颂竹的诗文中,我最欣赏和赞叹的“竹本无心节外偏生枝叶,藕虽有孔胸中不染垢尘”一副对联典故中的那位女孩,她才可真正称得上天下奇才和楹联高手。
东晋赫赫有名的大诗人谢灵运,在任永嘉太首时,常外出体察民情。谢灵运行路途一日到景宁鹤溪山村,宿溪边一客店,吃罢晚饭,正拥被于床上看书,忽听“噔……”,一阵楼梯声,有人来给他送茶了。谢灵运抬头一看,见一个十五六岁姑娘,打扮朴素,一条丝带扎着满头秀发。
他就随口吟道:“六尺丝带,三尺缠头三尺挂”,不料,姑娘朝谢灵运淡淡一笑,便答:“一床棉被,半床遮身半床空”。谢灵运大吃一惊,想不到姑娘有如此才气,对仗如此工整,可惜口气有点轻飘,我男你女,你怎好说老夫棉被半床空?便道:“竹本无心,偏生许多枝节。”
姑娘一听,知道刚才随口所对,有易生误会漏洞,马上答道:“藕虽有孔,不染半点污坭。”谢灵运一听,知其所对不是轻飘,乃无心所对,就故意叹气道:“唉!山深林密,教樵夫如何下手。”姑娘从容答道:“哎!水清沙浅,劝渔夫莫费心机。”答罢,泡好茶,带上房门下楼。
谢灵运目送姑娘离房,自言自语道:“山高溪小,偏出如此奇女。”偏偏姑娘在楼梯上听到,便朗声答道:“地僻村贫,莫嫌怠慢贵客。”
附:故事外延
古时候一老员外有一双儿女。女儿才貌双全,待字闺中;儿子年幼,请了一个先生教他。这个先生很懒惰,常常出个对子让学生做,自己却到处游玩。一天,先生外出游玩,留下一上联给学生:有客登堂,惊醒万里春梦。
学生几天都想不出下联,寝食难安,姐姐问过情由,代弟作出下联:无人共枕,枉费一片苦心。老师看后,便知是学生姐姐代笔,便出一上联难她:纸上画龙龙不动。
学生再求姐姐,姐姐又对出下联:鬓边叉凤凤难飞。先生见又是学生的姐姐代笔,心想,她写这些是否对自己有意,于是想出一个试探对方的对子。
从前结婚要彩色绫子,三尺给新郎,三尺给新娘。先生出的上联是:六尺彩绫,三尺系腰三尺坠。小姐看后,对了下联:一床棉被,半边遮身半边闲。老师一看,高兴极了,以为是暗中向她求爱,便想立刻与小姐见面定情,于是又写了一上联:风紧林密,问樵夫何处下手?
小姐看看想想,觉得有问题,问弟有没有告诉先生是姐姐代笔,弟弟说告诉了。姐姐马上回了下联:山高水深,劝渔翁早日回头。先生看后,回联解析:竹本无心,节外偏生枝叶。小姐再回下联:藕虽有孔,心中不染垢尘。
先生看得半懂不懂的,以为还有空可钻,又写了一上联:桃梅李杏,这些花哪时开放?小姐见先生还不死心,生气的答以下联:稻麦黍稷,此杂种是何先生?先生看后才知道是自作多情,只好作罢。
文/飘忽轶男
对联典故拾趣——店家女巧对谢灵运相关文章:
★ 芦花飞舞的季节
★ 城里的月光
★ 乡宴
★ 春天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