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念
高二的时候,他和她本是很要好的朋友,好到以师徒相称。每天的朝夕相处,高谈阔论,一些朦胧的情愫也在漫漫滋长。最幸福的时刻就是当他在她孤独的时候递过一张纸条来慰问。她知道她喜欢上了他,但仅仅是她喜欢而已。他感冒了,她就悄悄的塞一盒药在他的抽屉里;他打完球回来,她就早早的替他放好一杯水;她为他折了1001只纸鹤,只愿他能快乐;他开心,她也就无比的开心,他难过,她会比谁都难过。每次的归宿假短暂的分开,让她尝到了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酸楚。那晚他们打电话打了2个多小时,他说:我找不到话说了,可是我不想挂电话。她说:我也找不到话说了,可是我也不想挂电话。如果不是电话突然中断了,不知道他们什么时候才肯挂电话。青春期的懵懂心动让她鼓起了勇气,给他一次性写了16封信,告诉他她有多喜欢他。可是他没有回信,他开始疏远她。她还是一如既往的想着他,念着他。那一年,她16岁。
后来,他离开了那个学校,听说他有段时间打工去了,听说他又到成都去读书了,听说他过得还不错,听说他有女朋友了,听说他们很幸福······再后来,她也离开了那个学校,在另一个环境过另一种生活作另一个自己。那个夏天的某一天,她去成都,在公交车上,看到了一个相似的背影,被尘封许久的感情顿时翻江倒海,那是他吗?会是他吗?有这么巧吗?可她还是没有勇气去揭开心底的疑惑,只能呆呆的看着他远去的背影。那一年,她18岁。
大二的一个冬天的晚上,纠结过后,她拨通了那个熟悉的号码,即使是很久很久没有见面,但他们依然聊得很亲切、很舒心,就像从来没有分开过一样的熟悉。第二天,他们约着一起看了一部电影《七宗罪》,恐怖的剧情让她顺势靠向了他,两个人的距离又近了一步。分开的时候,他送她到公交站台,她终于鼓起勇气轻轻的抱住了他,他也轻轻的拍着她的后背,像是在安慰着她。那一年她20岁。
大学毕业后,她在成都,他在广东,各自过着各自的生活。一年中偶尔会接到他的两三个电话,更多的是她在说他在听。她很信任他,身边发生的一切都喜欢跟他分享,无论是快乐的、烦恼的、难过的,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跟他分享,而他也总能很客观地给她一些中肯的建议,开导她。他们一聊都是一个多小时。那一年,她23岁。
一次偶然的机会,高中同学相聚。那是时隔9年后的第一次见面,局促中带点熟悉,熟悉中带点客气。即使内心早已小鹿乱撞,但她还是假装镇定,却不知根本无法掩盖她的不知所措。谁都看得出来她有心事,只能拿着酒杯一杯又一杯,试图掩盖内心的慌张与激动。而他也只是微笑着对她,没有过多的话语。结果,那一次吐得昏天暗地。那一年,她32岁。
后来,她回到了小县城工作,他从广东回到成都工作。一次她出差去成都,发消息给他,而他却在贵州出差。当他得知她在成都时,立马买了回成都的动车。见面后,他们一起吃饭、聊天,喝了点小酒,依然更多的是她在说他在听。那天下着小雨,他一手撑着伞,一手护着她的肩,以防雨水打湿了她。在送她回酒店的出租车上,借着微醺的酒劲,他转过头,轻轻的吻了她一下。面对这突如其来的一吻,她是又惊讶又激动,一时之间不知道怎么回应,紧张得全身都僵硬了。下车后,他们互相给了一个拥抱后就分开了,像是告别,又像是不舍。那一年,她34岁。
18年,这个过程既漫长又短暂,一直放不下的执念,变成了另一种陪伴。也许他知道她一直喜欢着他,但他不知道那种提起电话又放下时的纠结,听到悲伤情歌时的想念,多少次午夜梦回时的辗转反侧,以及那些年无数次的在他QQ空间里来回翻看······只是,很遗憾,这十多年来,她从来不清楚他对她的心意。故事还会不会继续,执念能否放下,无从知晓。也许人终会被少年不可得之物困其一生,也终会因为一时一景解开一生困惑。时间会治愈一切。
(作者:张苡朶)
执念相关文章:
★ 芦花飞舞的季节
★ 城里的月光
★ 乡宴
★ 春天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