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年味浓

文/ 张义军 时间: 优美散文

  家乡年味浓

  由于疫情的原因,这几年都没有回家乡过年了。老伴说,在外面过年总感觉不到家乡的那种浓浓的年味。今年,国家全面解除了人员出行限制,我和老伴商量一致,回家乡过年。于是开始抢车票,开售之时准点打开手机12306APP,所有班次全部售罄,抢不到票。只有等待有退票的捡个漏了。每天不知道打开手机12306APP多少次,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抢到了腊月二十的车票,如愿以偿地回到了家乡寿县。我发现家乡背着包、拉着行李箱的返乡人员多了;家乡外地牌照的车辆多了;家乡赶街上集置办年货的人多了;家乡的年味浓了。

  家乡的年味浓就浓在政府推出一系列“年文化”元素,营造了浓厚的新时代的年味儿。

  今年春节,为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营造欢乐、祥和、喜庆的节日氛围,寿县精心策划了一系列文化节庆活动和突显地方特色的文艺活动。

  农历小年上午,寿县古城通淝、定湖、靖淮、宾阳四个城门同时挂上了红彤彤的春联,喜迎龙年春节。四幅巨大且寓意美好的春联呈现在眼前,让过往市民切身感受到了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

  小年晚上,古城灯会正式亮灯。城墙上下华灯齐亮,城墙内外灯火璀璨。古城花灯、梦幻光影,为市民带来了丰富的视听享受。

  大年初一,在通淝门举行了寿州古城新年迎春礼,击寿鼓、撞福钟,为新的一年祈愿祈福。初一至初五,在宾阳门举行了寿州古城新年入城礼,为群众带来了别开生面的楚舞和乐舞表演。

  春节期间寿县还举办了民俗展演,为市民呈献了喜闻乐见的折子戏、小戏、淮词、黄梅戏、推剧、庐剧、京剧、大鼓书等精彩节目。开展了寿州古城花车巡游及踩街活动,为古城的新年增添了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

  这的春节星汉灿烂;这的春节礼乐相成;这的春节民风浓郁;这的春节年味满格。

  家乡的年味浓就浓在挑选春联和贴春联仪式感满满。

  进入腊月,寿县的大街上摆满了卖春联的摊点。大街的两边挂满了形形色色的春联,有印刷体的,有手写的,还有现场书写的,各种字体、颜色,应有尽有。

  挑选对联是一件大事。因为,春联渲染着春节的喜庆气氛;承载着一个家庭的幸福和睦;同时也是一种祈福。既要寻找一副寓意好、内容吉祥的好词句,还要在或工整或狂放的毛笔字中咂摸对仗与平仄。所以,为了一副可心的春联,我会把所有的摊点逛个遍。

  贴春联也是很有讲究的,首先要把褪色的旧联慢慢揭下来,最好不要乱撕,对待这些字和纸都要心存恭敬,不能随意乱丢。揭完旧联后要用干净的抹布把门擦干净再贴新联。过程中巧妙地说一些吉利的话语,讨个好口彩。在寿县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搞笑段子,父亲带儿子贴春联,父亲让儿子站在门的正前方看着对联歪不歪。父亲嘱咐儿子:如果往左歪你就对我说声发财,如果往右歪你就对我说声高升。儿子答应:好。父亲把春联铺在门上,问儿子:“是发财还是高升?”儿子回答说:“也不发财也不高升,不歪不偏”。

  从挑选春联到贴春联,这一切都非常有仪式感,满心的祝福和希望,都在这小小的春联中体现出来。

  家乡的年味浓就浓在除夕夜合家团聚,辞旧迎新的幸福场面。

  除夕夜,到处弥漫着喜庆的气氛,家家户户灯火通明,一家人围坐一起,吃着年夜饭,看着“春晚”,一起守岁。

  按照寿县的习俗,年夜饭一定要有鱼,寓意着年年有余;一定要有园子,寓意着团团圆圆。虽然只是一些家常菜,但在过年的时候却显得格外美味。我们不再期待年夜饭上的大鱼大肉,而是更珍惜那桌团圆饭背后的亲情。无论身处何方,我们都会心系故土,怀揣着对家的思念,踏上归途。

  除夕夜,一家人其乐融融地围坐在电视机旁,一边看央视春晚,一边聊天,一直聊到新年的钟声响起,迎接新年的到来。我们不再执着于春晚的节目,而是更享受和家人一起聊天的时光。

  除夕夜,我们守着温暖的人间烟火,守着古老的风俗,也守着横平竖直、外圆内方的做人规矩。

  除夕夜,家家户户都用自己的方式,讲述着属于自己的故事,编织着属于自己的幸福。人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喜气洋洋,团团圆圆过大年。

  或许正是这些珍贵的瞬间,过年的习俗才能永远流传下去吧。

  年味,我还是喜欢家乡寿县。寿县的年味是烟火气,是归属感,是回忆,是幸福。

  作者简介:张义军,安徽寿县人,现居芜湖。退休赋闲,喜欢用文字记录生活。

  

家乡年味浓相关文章:

春情荡漾散文(精选93篇)

春情荡漾散文【多篇】

芦花飞舞的季节

城里的月光

乡宴

春天的故事

《家乡年味浓》

  家乡年味浓  由于疫情的原因,这几年都没有回家乡过年了。老伴说,在外面过年总感觉不到家乡的那种浓浓的年味。今年,国家全面解除了人员出行限制,我和老伴商量一致,回家乡过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