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里的中国红
郭黎春
2024年2月5日
吃过腊八粥,城里的年味渐浓。
当马路边不断长出四方尖顶,红色围布,酷似“蒙古包”的帐篷时,我知道,春节进入了倒计时。中国红的空间份额日益增长。红帐篷、红春联、红灯笼、红中国结,还有各式新年饰品,清一色的红!这是中国人心中最美的色彩!
红帐篷占了行人的道,行人又占了车行道,摩托车、小车就只能压缩行驶区域,把一个车道让给这喜庆的中国红。这般的不讲规距,我看了,反倒是欢喜的,感觉比平日里中规中距的各行其道要来得顺眼。因为,红帐篷里摆陈的不仅是春联灯笼、糖果蜜饯,更是承载着人们的新年期盼和美好祝福,是年味派来的新年使者和先谴队。我想,城市管理者也是欢喜的吧。你瞧,交警忙着指挥疏导着交通,城管也没有对鸠占鹊巢的帐篷开罚单呢。因为他们也知道,这才是过年该有的样子!
周末,从中山路穿行至九一路,我发觉,从西兴桥起,原本畅通的道路被围得水泄不通,街上人流如潮。道路中间,一个个“蒙古包”占了共享电车、摩托车停放的地。一个“蒙古包”就是一个年货铺,就是一团喜庆的红,热烈而隆重地装点着中山街。春联、水果、年花、服装、美食、玩具......只在腊月临近春节时才出现的临时年货市场呈现眼前。
腊月是忙碌的,又是让人期待而欢喜的。放寒假的孩童,有些也被大人叫来帮忙,即使当不了售货员,至少多个守摊员,顾客多时,能搭把手,做些力所能及的活计,比如拿袋子,递货品,亦或喊吆喝......总之,这年货集市上,稚气未脱的身影不少见,但扮演的角色各异。他们有的用稚嫩的语言介绍货品,招揽顾客;有的坐于椅子上饮水休息,一脸疲惫,想来是累了;也见有三个约摸十岁左右的孩子,在摊位上推推搡搡,自顾自嬉闹着,有客光顾,也不理睬,却等大人接待。想来,他们不过是以帮忙为由,逃避作业之累,冠冕堂皇玩罢了。眼前这几个小鬼,倒让我想起小时候跟随母亲去卖菜,却因害羞不敢搭理买菜的人,竟然在别人询问菜价时将脸别过身后,装作自己与此菜无关样。看这几个小鬼的开心样,怕是玩心胜过害羞。
集市人流熙熙攘攘,做生意的,置办年货的,不时从红帐篷进进出出,流连穿梭。介绍年货的、询问价格的、讨价还价的,各种声音交织着,从东传导到西,怎一个热闹了得。烟火在美食摊上空升腾,诱人的香味勾引了少男少女的馋虫,手抓烤串往嘴里送。音容笑貌里,能够感受到他们味蕾的满足。忽而觉得,这才是人间烟火味,忙碌、喜庆、热闹。自从取消背街小巷摆摊设点,中山街许久都未曾如此热闹。这种味道,超市商场的热闹里体会不到的市井味,熟悉而亲切。继而想起年少时跟随母亲到西安商业城采买香菇干、目鱼干等春节请客的干货以及糖果、青梅等“茶料”的往事。人们拥挤至摊前,欢喜地挑选着,看摊主不停地装袋上称,收钱找零,忙得不可开交。这种熟悉的感觉中,我俨然嗅到了久违的年味。
随着年关的到来,大街小巷的年味愈发浓。“冰糖葫芦”长在行道树上,中国结状的饰品别在灯柱腰上,鲜艳的红旗在人行天桥迎风飘扬,一串红与孔雀草,用正红与金黄拼成大大的“福”字,扮靓人民广场......忙碌、热闹、喜庆、祥瑞的年味在中国红和烟火气中扑面而来了!
年味里的中国红相关文章:
★ 芦花飞舞的季节
★ 城里的月光
★ 乡宴
★ 春天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