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茶面执念
郭黎春
2023年10月26日
1989年,来自全国各地的41位少年有缘相聚集美轻工业学校涉外企业管理8906班。
我们的教室在操场东南侧,北面尽头有一排树林,算是围墙,墙下是大片的农田,感觉好荒凉。除了两株齐楼高的木棉树守在楼梯口,教室外一片空旷。
闽海之滨的冬日,寒风不输家乡凛冽,毫无忌惮地刮着。到了晚上,冷意倍增,穿堂风直逼教室外的走廊,冷得不想出门。那时我就想,要是有个封闭的连廊从教室通往宿舍该多好呀。事实上,我只能立起衣领,将身子尽可能包裹严实,不让寒风有可乘之机,然后,似乎要下极大决心,才抱起书本冲下楼梯,奔向宿舍。几本书在胸前紧紧抱着,仿佛也能抵御些许寒意。
不知何时,教室楼下来了一位三十多岁的阿姨。她挑着热气腾腾的沙茶面担,等我们下晚自习。应该是学校教工家属,叫什么名字,我没问。只知道,她家的沙茶面很好吃。有了沙茶面的冬日,似乎也没那么冷了。
晚自习铃声一响,女生们顾不得寒风,纷纷冲出教室,冲到阿姨面前。用于抵御寒风的书本,被换成敞口的搪瓷盆。一群人,围着担子叫着:来一碗沙茶面。金黄色的浓汤闪着红辣的油星,看着辣,入口却是香甜。吸嗦着劲道的面条,咬一口外焦里嫩的油炸豆腐,再就一口沙茶汤,哇,人间美味啊!此时,空气里弥漫着花生与沙茶独特的味。这种味道,也在口腔中蔓延,与味蕾交流,身子,也随即暖和起来。
从此被沙茶面诱惑了。对晚自习铃声,俨然也充满期盼。
那是轻校四年难忘的青春记忆。每每提起沙茶面,冬日里一群学生围着沙茶面担,享受美味与温暖的画面,依然清晰,至今念念不忘。
毕业后,便鲜少能吃到沙茶面。
不知何时,龙岩城里陆续开了几家沙茶面店,以老味头、黄金中为著。在不打算开伙的时候,沙茶面往往是首选。这时的沙茶面,除了经典的豆腐外,配料有了更多的选择。虾、鱿鱼、肉丸、猪肝、卤大肠,还有金针菇、香菜等各类荤素配料,可依口味自行搭配。依然是金黄的浓汤飘着红辣的油星,依然有花生与沙茶的香甜,可与记忆中轻校的沙茶面相比,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尽管如此,偶尔还是会来一碗解馋,安抚心底的念想。
近年到厦门,必到中山路的黄则和老店小憩。店里始终是人头攒动,热闹无比。厦门的知名小吃一应俱全,烧肉粽、海砺煎、花生汤......而我,是径直奔着沙茶面去的。来一碗经典沙茶面,解解相思情。
后来才知道,这种情结,并非我独有。好多闽南地区之外的同学,都好这一口。如我这般,到厦门,必要想法吃上一碗沙茶面,只是不一定非去黄则和。听说四里的沙茶面更正宗。
1993年从轻校毕业,转眼就是三十年。89级的学子们,从各地不约而同奔向“诚毅”,再聚闽海之滨,共叙同窗情。
学校展陈馆前,大型的LED牌子,滚动播放“欢迎涉外企业管理8906班(89纸艺班、**班)的学子回母校!”先到校的,早已勾肩搭背,三三两两在陈嘉庚先生雕像、欢迎牌前合影留念,有的踱步校园,寻找自己的青春。
当外地学子走出动车,踏上厦门土地之刻,立即在群里报告:我到了,不过得让我先吃一碗沙茶面!大快朵颐后,才心满意足。其他同学直嚷嚷:午餐在学校食堂吃,一定要有沙茶面,而且要正宗的!
为了满足众人的愿望,留校的学长特意交代食堂为我们准备了沙茶面:“轻校喊你回来吃沙茶面啦”。于是乎,一群知天命的老学生,排着队,在餐台前挑选心怡的配料,等候食堂的师傅浇上一大勺沙茶汤水。端着金黄飘着红辣油的沙茶面,三十多年前晚自习下课冲向沙茶面担的情景再次浮现。
沙茶面,已然烙在“诚毅”学子的骨髓里。想吃沙茶面,不仅是沙茶面好吃这么简单,更多的是面里承载的青春回忆与美好念想。它以烟火味的形式存在,却同“诚毅”校训一样藏心中。
***********************************************************
投稿人:郭黎春
沙茶面执念相关文章:
★ 芦花飞舞的季节
★ 城里的月光
★ 乡宴
★ 春天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