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走正月,年悄然远去,迎面而来的是二月二,龙抬头。传说龙是司掌行云布雨的神灵,龙抬头标示着阳气生发,雨水增多,万物生机盎然。
自古以来,人们便将二月二作为一个祈求风调雨顺、纳祥转运的日子。在这天,家家户户炒料豆,爆米花,引龙出水;用灶灰打仓囤,希望“大仓满,小仓流”;排长队,剃龙头,预示新的一年鸿运当头,福星高照。如果说正月是过年月,那么二月才是一年真正的开始。
随着二月二的到来,春雨先后如期而至,滋养着世间大地,也滋润着人们的心田。于是,农夫扛着犁,牵着牛,开始春耕;小草长出嫩芽,花儿展开花蕊,人们走向郊外,走向大自然,踏青赏花,寻找春日美景。所以二月二又称为春耕节,踏青节。从唐朝开始,二月二就在民间盛行起来。诗人们捕捉到这美好的时光,把二月二写得春光灿烂,光彩照人,既温馨了岁月,又浪漫了节日,也给后人留下了曾经有过的二月二美景。
白居易的诗《二月二》:二月二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时生。轻衫细马春年少,十字津头一字行。
新雨初霁,小草和春菜长出了绿芽。岁月青葱的少年脱去臃肿的棉衣,换上轻盈的春装,骑着骏马,在河渠纵横交汇的十字渡口一字排开,不疾不徐地走进春天,走向希望。
李商隐的《二月二日》:二月二日江上行,东方日暖闻吹笙。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
诗人江上春游,和煦的东风,温暖的阳光,荡漾着春天的气息。就连听到的笙歌也带着春回大地的暖意。江岸上花蕊如须,柳芽如眼,婀娜多姿,尽情舒展。善解人意的紫蝶和黄蜂穿花绕柳,翩翩起舞,满怀喜悦地宣告着春天的来临。诗人借用自然界中鲜艳的颜色:红花、绿叶、紫蝶、黄蜂,构成了一幅绚烂多彩的画面。
宋代诗人程俱的《二月二富阳城东》(其二):一春何许最佳初,柳色初匀思杀人。风揉雨练不可触,明绿映空颜色新。旧雨来时花未齐,今雨一过花团枝。明朝试踏城西路,已复可怜枝上稀。
春天来了,什么景色最美丽?刚刚绿萌的杨柳最让人迷恋。柳条在风雨中飘摇晃动,鲜嫩明亮,绿了大地,绿了天空。那么赏花呢,什么时间最佳?二月二也。上次下雨时,花儿还没完全绽放,二月二一场春雨之后,花团锦簇,挂满枝头。等到明晨再去城西踏青,可怜枝头花儿已经稀少了。
踏青郊游,不仅可以观景赏花,而且美好的春光还能去除烦恼,愉悦心情。
宋代诗人王庭珪的《二月二出郊》:日头欲出未出时,雾失江城雨脚微。天忽作晴山卷幔,云犹含态石披衣。烟村南北黄鹂语,麦垅高低紫燕飞。谁似田家知此乐,呼儿吹笛跨牛归。
太阳将出未出的清晨,大雾遮住了江城,顷刻细雨菲菲。忽然天又变晴,卷起帐幔,露出群山。云彩欲去却又故作留态,好像山石披上了白衣。村落里到处听到黄鹂啭鸣,麦垅间紫燕上下翻飞。春耕已经开始,早耕的农夫正呼唤孩童骑牛清晰。牛背上,笛声悠扬响起。谁能像田家知道其中的乐趣呢?不由想起唐代诗人崔道融的《牧竖》:“牧竖持蓑笠,逢人气做然。卧牛吹短笛,耕却傍溪田。”好一幅农家乐!目睹这样的场景,自然会心旷神怡、陶然忘归了。
二月二,大地回春,万物复苏。曾被寒冬捂在家的伙伴们,抓住这一年一度的大好春光,来一场说走就走的踏青郊游吧!不负春光,不负年华!
作者庞守英
最美春色二月二相关文章:
★ 芦花飞舞的季节
★ 城里的月光
★ 乡宴
★ 春天的故事
《最美春色二月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