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忆轻校美
郭黎春
金秋十月,我回到集美轻工业学校,参加毕业三十年同学会。
踏入母校,我发现南校门变得现代而大气,新开了北门。学校规模扩大了,新楼林立,融心桥把南北校区连在一起。
南区是旧校址。嘉庚先生像后的旧教学楼修葺一新。旧操场改建为职教园和桃李园。操场旁的石阶还在,不禁让人想起当年校运会上健儿拼搏,观者呐喊加油的青葱往事。而今物是人非,只有操场边那两株坚守的木棉树证明,一届又一届嘉庚学子曾在身后的教室里读书嬉闹。欣慰的是,旧楼修葺,新楼扩建,全都秉承了嘉庚建筑特色。“飞檐翘脊”的屋顶与“白墙石柱”的屋身完美融合,既赏心悦目,又突显校园文化底蕴。
北校区新建了嘉庚楼、实训楼、校史馆、食堂以及涵美楼、融美楼、勤敏楼、勤华楼四幢学生宿舍楼,还有超级美的标准田径场。
若说新校区的高大现代范让人感慨母校的巨变,那么,那些藏在老校区的记忆却让我浮想联翩、思潮起伏。
当年校门在东边,经杏前路北拐进入校园。东门虽改成围墙,但门旁的灯光球场依然让我们清晰地记起从东门进进出出的往事。出门往南跨过杏前路,左拐是集美海堤,右拐经化校、厦门十中可至曾营,周末偶尔会结伴去看电影。但我们最爱三五成群去海堤,并肩坐着,吹着海风看落日晚霞洒满海面,看潮汐涨落聊着学习和生活。出门左拐的杏林村,是散步常去的地儿,也多是同乡学长请学弟学妺们打牙
祭,安抚离家愁绪的地方。
沿灯光球场一路向北,两旁的教职工宿舍、小卖部、女生宿舍、乒乓球桌、金工实习工厂等均已改建新楼,唯保留了女生宿舍北面的食堂。那是一座别具一格的大礼堂,几根大圆柱支起半圆形穹顶,东、南两面的门窗上各有五个半圆形檐廊拱。檐廊下已不见餐具洗涤池,昔日的圆木餐桌已不知所终。看着眼前熟悉的楼堂,当年洗米蒸饭、排队打菜、有人插队招来一阵骂,懊恼去晚了没买到馒头,还有在蒸汽锅炉旁接热水洗漱的情景,放电影似的一幕幕在脑海里播放。食堂菜不贵,五分钱可解决早餐,中、晚餐二到五毛菜票就能吃饱。轻校馒头出了名的好吃,特别养人。记得新生军训那段时间,晚饭后一定要吃上一两个馒头。以至于寒假回家时,个个圆滚如球,连父母亲都不敢相认了。
从灯光球场左拐向西,那里的旧物倒还不少:小卖部旁的树木修长如初,有少年如我们,喜在树下看书下棋。再向西行,不见阶梯教室,但见当年军训留影的花池、男生宿舍前的食堂还在……
一路走一路寻,一路寻一路忆。旧时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把轻校的点滴美好,重新串起。无论人物如何更替,同窗情不会变,青春记忆不会变,“诚以待人、毅以处事”的校训不会变。嘉庚学子“诚毅”二字永记心头。
再忆轻校美相关文章:
★ 芦花飞舞的季节
★ 城里的月光
★ 乡宴
★ 春天的故事
《再忆轻校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