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小路
郭黎春
2023年11月18日
鲁迅曾说过“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
在龙钢职工家属生活小区工会片,有块荒草地,原本也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那是小区的边坡地带,没有围墙,坡底的团结渠就是龙钢集团国有建设用地与石粉村集体土地的自然分界线。后来,集体土地收储开发了城发东郡小区,小区围墙外也留了一条一米左右宽的带状边角地。
不知何时,也不知是哪位勤劳的居民,在这片荒地抡下第一锄,种下第一畦菜。慢慢的,荒地开成了菜园。开荒者每日行走耕种,久而久之,荒地上走出几条弯来拐去的小路,串起一台台就着坡势,上下错落的菜园。居民也喜欢穿过荒地便捷外出。显然,这条无数双脚走出来、窄小的田间泥路,要比柏油马路更受欢迎。步行外出,学生、家长和居民们,都习惯走这条田间小路,便捷、悠哉。没有货车、小车、摩托车的干扰,没有走大路经莲庄路口复杂交通的安全担忧。后来,小区的老党员们又发挥主人翁精神,自发到工地捡来边角料铺路。泥路变石板路,抄小路走的人更多了。
2021年国庆前,龙钢社区从工会片小楼搬迁至城发东郡小区配建的社区用房办公。办公场地是宽了,社区干部的心却没有放宽,她们不放心老人独自到社区办事。虽说从老楼到新办公点距离不过百米,但路况不好,路弯坡陡车多叉口多,经过莲庄路口,必须一慢二看三
才能通过。居民们十分怀念社区在家门口办公时的美好时光。有事没事可以到社区坐坐,同社区干部聊聊,彼此如相处多年的老街坊般亲切。乔迁后,到社区闲聊的居民少了,他们有事才登三宝殿。百米路,拉开的是干群情感交流的距离。
若是能从城发东郡后的荒地开条小路到社区该多好啊,这样,居民们到社区只需下几个台阶,走几米路就到了,便捷不说,关键让人安心。
修一条路,无需多宽多美,能方便居民到社区办事就行,这是社区干部和居民共同的心愿。愿望很美好,现实很骨感。没有钱谈何修路?向上争取一些补助、发动党员居民捐款......她们想过很多办法。
然而,路尚无着落,又来了“一条沟”的抱怨。荒地蚊虫纷飞、空气污浊,居民不堪其扰,又向“万能”的社区干部求助。
路要修,沟也要处理。“万能”的社区干部肩负众望,持续努力。她们否定了原先的修路思路,盯紧民生政策和资金导向,谋定而动,取得各级各部门支持,拟在该地块建设一个口袋公园。有了项目有了钱,龙钢人愁盼的“一条路”“一条沟”的问题也将随着“一个公园”的落成迎刃而解。
消息传来,居民兴奋不已。
公园在居民的期盼中顺利开工。荒坡上公厕、健身区及生活区三处设计了出入口,有缓坡道,也有台阶。昔日的臭水沟变成旱溪,菜地变花园,弯弯曲曲的菜园田埂、一半泥一半砖的便道,变成几条透水混凝土路,南北串起金鸡路与莲庄路。老龙钢人开心地说:“家门
口就有公园逛,横在居民跟社区干部间的鸿沟没了,今后又可以常到社区串门唠嗑了。”
荒地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荒地本闲置,社区干部不懈努力,无中生有项目,完美治理环境顽疾。龙钢人修“一条路”、填“一条沟”的心愿,融合在美丽公园里。
公园和路,把龙钢人的心紧紧连在一起。
一条路的故事在坊间传开!
一条小路相关文章:
★ 芦花飞舞的季节
★ 城里的月光
★ 乡宴
★ 春天的故事
《一条小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