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记忆|春联

文/ 郭黎春 时间: 优美散文

  年味记忆|春联

  郭黎春

  2021.3.7

  贴春联是民间迎接新年的传统习俗。每年除夕前,当家家户户大门贴上隆重的红色对联时,浓浓的年味扑面而来,村头巷尾瞬间欢腾了起来,似乎已经感觉到新年临近的脚步了,到处洋溢着喜庆的气氛!

  小时候家里贴的春联都是炎生姑丈写的。炎生姑丈是镇上企业社的会计,写得一手好字,又是个热心人。族亲操办婚丧喜事,常常请他管事,每年春节前,老厝里的邻居们还都带上写春联的红纸,请他帮写春联。年复一年,从不推辞。有忘了买红纸的,他便将自备的取出,泼墨挥毫,无偿赠与。

  我看过炎生姑丈写春联。

  先是准备写对联的长条形红纸。将长方形的红纸平铺在书案上,较长的两边重叠对折,压实中线,然后左手摁压住红纸,右手小心顺畅的从对折线往下撕,那娴熟的手法,比用小刀割还平整迅速。

  第二步是折米字格。长条形的红纸头尾两头先留5-10公分后,其他的长度按邻居挑好的春联字数平均分配,折成正方形或基本等长的长方形,然后两次对角折成三角形。打开后,红纸上便留下了数个米字格的折痕。

  第三步才是写春联。好像写春联用的是八仙桌。桌上先铺一层报纸,然后红纸再铺上去,一半在桌上,一半垂下桌子。随着一个个毛笔字的挥就,原先垂在桌下的红纸越来超短,桌面上的则越来越长。直到最后一字写完,整条红纸就都铺在八仙桌上了。写春联,习惯是先写上联,再写下联,最后是横批。

  第四步就是晾春联。邻居站在炎生姑丈的对面,用手顺势托着春联往自己靠近,就像机器切面条似的。等到上联写好了,伸开双手拿住两头,轻轻的挪到旁边的地上,竖着一字排开,好似摆地摊的样子。等墨汁在微风轻拂下逐渐干了,邻居便将一对春联叠在一起,迅速卷了起来,找根红绳子一扎,道声“谢啦”,就走人了。

  这请人写春联的事也便完成了。

  等到春联拆封张贴,那基本是除夕的事了。

  我们家的春联都是父亲贴的,我打下手。午饭后,父亲开始煮浆糊。他拿来搪瓷宽口盆,打上几勺面粉,加冷水先搅拌均匀,拌至米汤状,然后在煤球炉火上架上火钳,把搪瓷盆放在钳上,一只手用隔着布抓住盆沿,一只手用筷子不停的顺时针搅动,直到米汤逐渐收水变成浆糊。带上浆糊、春联和长条椅,我们便开始贴春联的工作。

  老厝一共有两处房子要贴春联,就是“后头顶”和“下房”。但是杂物间、猪舍也要贴年红,一般是用小挥春。

  贴春联其实也是有讲究的,上下联不能弄错。如果贴反了不但会闹笑话,而且还隐含有新年诸事相反的征兆。父亲说,上下联讲究平仄对仗。自己也不是很懂。通常是通读几遍,寻找语境或意境来判断哪个是上联哪个是下联,最保守的是请姑丈写春联时,把它们的顺序记下,这样就万无一失了。

  我的任务主要有三项,一是在父亲在长条椅上给春联上浆糊时,我负责托住已糊好的一头,防止春联掉地板上。另外就是在父亲往大门两边墙上贴春联时,要负责检查春联贴的正不正,两边是否贴得一样高,横批是否居中是否端正。指挥着父亲高一点,低一点...直到调整到位止。还有就是给小挥春和红纸条点上浆糊后递给父亲。这些红纸条长约20cm宽约3cm,是父亲用一大张红纸割成的。大门的横批下要贴3-5条红条,窗户的框顶正中贴1条。小挥春也是长方形的,长构25cm宽约10cm,一般是四个字,如“开门大吉”“新春大吉”“万事如意”“出入平安”“金鸡报晓”“六畜兴旺”“五谷丰登”等,寄托着人们的美好愿望。贴小挥春也有讲究,“金鸡报晓”“六畜兴旺”是贴鸡圈猪舍,“五谷丰登”是贴谷仓,其他的基本通用,但大多还是贴门板上。总之,贴春联既是渲染春节喜庆气氛,也是表达人们的美好期盼,因而家里凡门窗必贴,凡大物件也必贴。

  如今,除了文化下乡义务写春联外,大多数人选择买春联。市面上的春联品种、规格、内容都十分丰富,可以根据喜好挑选。

  一年之计在于春。贴上红艳而隆重的春联,人们对新年里美好生活的期盼也承载在那春联简洁对仗的字里行间。贴上春联,城市农村机关企业商家,到处是红红火火的新年景象!

年味记忆|春联相关文章:

年味记忆|浩大的春节前大扫除工程

最佳春联经典(精选380副)

春联横批(精选180副)

写春联作文15篇

关于写春联的作文九篇

关于写春联的作文(精选28篇)

《年味记忆|春联》

  年味记忆|春联  郭黎春  2021.3.7  贴春联是民间迎接新年的传统习俗。每年除夕前,当家家户户大门贴上隆重的红色对联时,浓浓的年味扑面而来,村头巷尾瞬间欢腾了起来,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