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潘家片 时间: 优美散文

  

  我家位于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三洞乡一个偏远小山村,世代以农耕为主,主要种植的是水稻。在机械化没有来临前,寨子里家家户户都养牛,牛在老百姓心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它不仅可以耕田犁地,并且还是财富的象征。在我的记忆中,除了读书和绣花,在牛身上花时间是最多的。

  我家牛是一头水母牛,记得它第一次来家时,是一个深冬的下午,那天寒风萧瑟,我和姐姐正在地里除草,看见爸爸从中和镇那边牵着回家。它很年轻,体格也很壮硕,皮肤没有像其他水牛那般黑,有点淡蓝色,长长的角,大大的鼻子和耳朵,有种不怒自威的感觉。

  养牛

  自从牛来我家后,妈妈每天早上起来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煮牛食。首先提前准备好牛菜,要牛菜是一项技术活,不是乱要的,专挑那种成熟的、黄的菜叶。一般都是我和我妹去要,牛吃得多,我挑一担,妹妹挑一担。其次是生火,接下来在大锅里面舀六七瓢水热着,把牛菜切成丝条。最后等水热了就把菜丝倒进锅里煮六七分钟左右,再舀两瓢米糠放进去(如果有玉米糠更好,玉米糠更有营养),用勺子不断搅拌均匀,差不多一锅牛食就煮好啦,中午和晚上各抬一桶给牛吃。牛光吃牛食是吃不饱的,一般白天要放出去吃草,不然就去外面割草拿回家给它吃。稻杆也是牛喜欢吃的,当收好稻谷时,把稻杆捆成小捆,堆在田边晒干后拿回家备着,当来不及放牛和割牛草时就拿一些给牛吃。牛圈的整理也很麻烦,它吃喝拉撒都在一个房间里面,为了给牛营造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每两天左右就需要去山上砍一担枯草铺在牛圈上。那些枯草和牛尿、牛粪一起发酵,形成化肥。在水族地区,牛圈是主要的肥料来源,在农忙季节,就把那些肥料搬去地里、田里。正所谓用牛一时,养牛千日。

  守牛

  养牛难,守牛更难。在那个年代,一头牛值五六千块钱,相当于一家人一年的收入。在我们这个穷乡僻壤小地方,于是涌现出一批偷牛者。冬天时,寨子里的年轻人都去外面砍甘蔗,只剩下老人和小孩在家,偷牛者专门在这个时候下手。特别是家在寨子的周围,更容易被偷。刚好我在就在寨子边,背后是一片竹林,下面是一条小溪,只有前面和上面有人家。小偷经常“光顾”我家,但是没有哪一次成功过。

  有一年爸爸外出务工,只有妈妈和我们几个孩子在家。深夜12点左右,妈妈和姐姐还在绣马尾绣,突然听到咚咚咚的声音,妈妈立马察觉到,这是小偷在敲我家墙壁,他这是在试探。因为以前寨子上就发生过这样类似的事情,一般小偷在行动之前先试探几回,看看主人家的防范意识如何。那家以为是老鼠或其他什么动物敲的,过几天她们家的牛就被偷了。妈妈立马把房前屋后的灯都打开,并且对小偷破口大骂:“有本事靠自己双手吃饭,别干这些偷鸡摸狗的事。”妈妈知道,小偷是不会善罢甘休的,还会继续来。从那以后,每天晚上哥哥和姐姐都会写作业到12点多才睡觉,然后妈妈就起来绣花,直到凌晨才继续去补觉。有一次妈妈实在是困了,就提前去睡觉。妈妈也是聪明,提前在我家周围撒上石灰。半夜我家狗突然大声叫喊,好像有人在攻击它。妈妈从睡梦中惊醒,立马开灯跑到我家顶楼去,看见一个黑影往竹林中跑去,妈妈还往那边扔了几个石头。第二天早晨,看见一对大大的脚印踩在石灰上。还有一次,那天爸爸刚从外面回家,以为爸爸回家了,小偷不敢轻举妄动,于是都呼呼睡大觉。第二天妈妈起来上厕所,发现我们家堆在牛圈旁边的木柴被掀翻了,我和姐姐就睡在牛圈的上面,我们都没有听见什么。妈妈打开牛圈,幸好牛还在,可能是小偷怕了,半途而废了,不然后果不堪设想。

  后来听到别人说,其实那些偷牛者,寨子上有人做他们的眼线,如果偷得,分一些钱给他们。不然各在不同的地方,那些偷牛者怎么知道谁家有牛,并且了解路况。

  放牛

  养牛就避免不了要放牛。我第一次放牛是在七岁多,由于年龄尚小,当只有我家牛时,我能认识它,但当它与寨子里其他牛混合在一起,就分辨不出来。妈妈见状,就在牛鼻子那里捆了一块红布,这样不管它走到哪里,我都能精准的找到。那时候最喜欢的就是放牛,因为有很多伙伴,牛在吃草的时候,我们可以尽情的玩耍,捉迷藏、过家家、玩纸壳等。后来上了小学,放学了也依然要放牛,只不过这时会多一本作文素材。

  记得在二年级暑假,我和寨子里的姐姐们放牛去山上吃草,另一个寨子也放牛到那个山上去。但我们这边都是女生,他们那边都是男生,我们就和他们打赌,要是谁先赶牛回家,谁就是小狗。那个时候都没有手表,更没有手机,都是靠人影的变化来感受时间,一般快到正午时,影子就在人体底部,我们就该赶牛回家。但是那天刚好是阴天,好像都快两点,我们谁也没有赶牛回家,就是为了赢。家里人以为我们把牛弄丢了,所以不敢回家,就来山里找我们,当知道我们与别人打赌,把我们大骂一顿。

  我最不喜欢的就是夏天放牛,因为夏天热,牛很喜欢洗澡。有时它就往泥潭里撒欢,弄得身上一身泥,它尾巴一甩,那些泥就溅到我身上。有时候它钻到森林里面去,它所到之处的树枝都沾满了泥,但只有一条路,我也必须跟着去,衣服全都弄脏了。

  在农忙季节,爸爸拿牛在田里犁地,到吃饭时间,我就会牵牛去吃草,然后爸爸回家吃饭,当吃好了就回来继续犁田。我家有一块田比较大,应该一亩多,爸爸和牛一起一圈一圈的梨,时间就这样静静流淌,不知道多久才梨好。不知道为什么,这个场景我一直记得很清楚。在阳光下,一人一牛一田,这或许就是爸爸和牛的一生吧。

  在我读高中的时候,由于父母一同外出务工,家里没有人,所以就把牛卖了。牛的寿命是15-18岁,从我六岁左右,牛开始来我家,到高二卖出去,它已经在我家整整待了10年多,度过了大半生。当知道家里人把牛卖时,心里更多的是不舍,但是又没有什么办法,真希望后面它能遇到一个好的人家,安度晚年。

  现在,它已经离世了吧。有时候真怀念以前放牛的日子,无忧无虑,牛去哪里,我就去哪里。

  作者简介:潘家片(1996—),女,水族,贵州省都匀市三都县人,贵州民族大学文学院在读研究生,作品曾发表在《贵州作家微刊》、《散文网》。

  

牛相关文章:

最牛逼霸气的座右铭

牛逼霸气的团队座右铭

《牛》

  牛  我家位于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三洞乡一个偏远小山村,世代以农耕为主,主要种植的是水稻。在机械化没有来临前,寨子里家家户户都养牛,牛在老百姓心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它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