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我在北京的日子

文/ 黄倩 时间:

  那是我在北京的日子

  五年前,因为工作派遣的原因,有幸在北京呆了小半年。北京,对于这座城市的印象仅停留在影视剧中的对它一些描述,大部分影视剧中的时代背景不是上海就是北京。总之,它是一座让很多怀揣梦想的年轻人趋之若鹜的城市。

  从宁波到北京,我们选择的出行工具是绿皮火车。行李在过安检的时候,检查出有剪刀等管制工具,被工作人员拦截了下来,不得不感叹连去大城市的安检都做得如此严格,佩服!下了火车已是晌午,我们一行人拖着行李箱过天桥过地下通道,紧接着顺道在周边找了一家家常菜馆子吃饭,记不起那一顿吃了什么,印象中有菜有饭还有饼。那一顿人均80,算不上贵,当时是在五环地带。饭后歇了一会,我们便沿着高德地图上的路线,走到了公交车站,一行人拖着厚重的行李踉踉跄跄的上了公交车。透过窗户,我们开始打量着这座城市,坐落有序的商品房透露着金钱的味道,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马路另一旁的的巷子,还保留着八九十年代的那种风格,顿时一种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不禁令人愕然,五环地区还保留着父母那一带的古老建筑,厚厚的砖墙堆积着老一辈的心血,仿佛是这座城市的见证者,在向每一个过客诉说这座城市的陈年往事。

  刚到北京的时候,是四月份。那会儿正值初春,少了几分寒冬的刺骨,却增添了几分初春的暖意。这样的季节,只需要穿一件单薄的长衫,再套上一件外套,便足以应付。初春的北京,仍然干燥的不行,就连空气中都嗅不到任何湿润的气息,不似南方的潮湿。南方的梅雨季正好也是这会,如果是在南方,你就会瞧见整个屋子的墙面、地面、家具上都是水珠,连空气里都弥漫着水雾。不过,北方的干燥有干燥的好处,比方说洗好的衣服晾在阳台上,第二天它就干了。也不用担心衣服会出现返潮发霉的情况,也不用隔一天就洗一次头发,头发到了第三天仍然蓬松。这一刻我不禁感叹,北京简直是我手汗人的舒适区,我爱北京,爱它的干燥。

  当时住宿的地方是单位给我们租的一个三室一厅的楼梯房,位于海淀区。虽然是老小区但是绿化却做的还不错,抬眼望去便是满地的绿植,还有一些颜色崭新的健身设备。这儿的住户大部分都是退休的老人家,当然还有像我们一样在北京漂泊的打工者,因为这儿的地段较偏僻所以租金也会便宜一些。我住的房间有一张上下铺的床,还带了一个阳台,我和团队中的一位女同事住在这间房,她想睡上铺,自然下铺就留给了我,我心里窃喜,睡下铺更好因为起夜会方便一些。床非常宽敞,足以让睡觉不老实的我翻来覆去也不用担心会掉下来。等到一切安顿好了之后,我们在这里开始了长达半年的群居生活。

  吃了一段时间的外卖后,我们决定开始自己动手做饭,于是向公司申请了经费用来购置厨房餐具。我们住的地方不远处有一家生活超市,我们下班后经常去那家生活超市买菜做饭。我是湖南人,同事之间有重庆的、江西的,大家的饮食习惯都差不多,都能够吃辣。所以大部分时间我们是一起买菜做饭解决我们的一日三餐,偶尔周末放假的时候会选择去外面聚餐一顿,来了北京怎么能不吃刷羊肉、全聚德烤鸭、还有外地人不能适应的北京豆汁儿呢?

  北京的繁华地段就属三里屯的酒吧一条街了,那里是年轻人的乐园。在那里你会看到穿着时髦的男男女女,在街头作画或是卖唱的艺术家,只为能够在这座充满希望的城市让自己的梦想开花结果。流行音乐与摇滚的声音震耳欲聋,在这里你可以肆无忌惮的高歌、释放,让灵魂得到栖息。在这里你会看到各种各样的豪华超跑,满足你的视觉享受。

  当然了,北京还有很多好玩的好吃的,时间有限,出差了半年,由于业务开展不起来,我们被派遣回到了公司。离开时,恋恋不舍。这座城市有太多吸引人和驻足的地方了,北京是个好地方,但我们都并不属于这里。

  作者:黄倩

  笔名:一朵小雏菊

上一篇:寒夜

下一篇:霜降日的暖

《那是我在北京的日子》

  那是我在北京的日子  五年前,因为工作派遣的原因,有幸在北京呆了小半年。北京,对于这座城市的印象仅停留在影视剧中的对它一些描述,大部分影视剧中的时代背景不是上海就是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