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的本真:藏在心底的那股“热乎气儿”

文/ 飘忽轶男 时间:

  人性的本真:

  藏在心底的那股“热乎气儿”

  文/飘忽轶男

  人性的本真,核心是人类在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相互作用下形成的本质特征。其中,自然属性是先天基因赋予的动物性本能,表现为趋利避害、弱肉强食等所有生物共有的生存机制;社会属性则由后天社会文化、教育等因素塑造,体现为道德观念、价值取向等复杂特性,比如“互助利他的协作意识”,便既包含对群体存续的理性考量,也反映了社会文化对个体行为的正向塑造。

  从存在主义视角来看,人性本真并非先天固定的设定,而是通过个人选择与经历动态形成的。这种动态性使得人性本真在不同历史阶段呈现出不同形态,例如古代“性善论”对人性先天向善的认知,与现代“存在先于本质”强调后天塑造的观念,便体现了这种差异。

  人性的本真,从来不是书本里抽象的道德教条,也不是社会规训下的“标准答案”,而是贯穿生命始终的一股“热乎气儿”——它在生理学层面是肌体的鲜活律动,在心理学层面是欲望的底层脉动,在社会学层面是关系的温度感知,在哲学层面是对抗虚无的行动勇气。这股气息藏在春日树枝抽芽的韧劲里,藏在人对生活的点滴热望中,从不因年龄增长而必然消逝,只随生命力的衰减而悄然黯淡。

  从生理学视角看,生命的底层驱动力始终与“存续”二字紧密相连,而性本能正是这一驱动力最直接的体现。它从不是世俗偏见里的“低俗”,而是像春天的树抽枝发芽靠的根里那股劲儿,是人活着心底那份不可替代的热乎气儿。一个人若性本能显著衰退,往往是生理机能放缓的信号之一,也可能伴随对生活热情的减退——此时若不主动守住对日常的热望,便容易陷入生活平淡、对事业失去动力的状态。这并非危言耸听,而是生命力从“鲜活”走向“沉寂”的开端:当这股原始冲动消散,肌体的代谢会放缓,感知世界的敏锐度会下降,连带着对生活的好奇心也会随之褪色,就像失去水分的植物,即便置于温室,也难再舒展枝叶。此时即便拥有财富与地位,也不过是徒有其表:没了这股“热乎气儿”,再多的钱、再高的地位,都像摆在橱窗里的假花,鲜艳却毫无生气。

  心理学对人类动机的研究,更印证了这股“热乎气儿”的核心地位。人生几乎所有欲望——对金钱的欲望,对权力的欲望,对事业的欲望,对被别人认可的欲望——都是由性冲动这一最原始的欲望驱动和延伸而来。这种原始冲动并非局限于生理需求,更像一股转化后的心理能量,推动个体探索世界、实现自我。弗洛伊德将其称为“力比多”,它就像生命的“发动机”,一旦熄火,人便会对这个世界彻底失去兴趣,生活将索然无味,人生将不值一提。就像有人到中年后突然“躺平”,并非真的看透世事,而是心底的那股劲儿没了——对成功的渴望、对认可的期待,最终都追溯到原始生命力的衰减。

  社会学语境下,人们常被“平平淡淡才是真”的观念裹挟,却往往误读了“平淡”的本质,这也让人性本真的模样变得模糊。平淡不是麻木,不是对生活缴械投降;真正的平淡,是经历过汹涌澎湃后的从容,而不是从未燃烧过的灰烬。这种误读在亲密关系中尤为突出:张爱玲写《红玫瑰与白玫瑰》,振保和娇蕊的激情褪去后,剩下的不是相濡以沫,而是冷漠疏离——这并非平淡的真谛,而是生命力在关系中流失的征兆。有人调侃“中年夫妻亲一口,噩梦能做好几宿”,这话听着扎心,可仔细想想,“噩梦”至少证明还在意彼此的感受;最怕的是连“在意”都没了,睁眼闭眼都是毫无波澜的重复。这世上最可怕的不是争吵,而是连争吵的欲望都没有了——争吵背后是对关系的在意,是生命力在互动中的碰撞,而麻木才是对人性本真的背叛。社会总在教人们“成熟”,却忘了“成熟”不该是生命力的妥协,而是在平淡中守住热望。

  从哲学维度审视,人性本真的核心,终究是对抗虚无的永恒追求。古希腊神话里的西西弗斯推石头上山,日复一日,看似徒劳,可加缪却说:“我们必须想象西西弗斯是幸福的。”因为推石头本身,就是他对抗存在虚无的方式——行动本身赋予了生命意义,而非结果。这一点对中年群体尤为深刻:人到中年,性冲动或许会随生理机能自然消退,但这份消退不代表心底的“热乎气儿”必须冷却——对生活的热望和追求,本就可以从生理层面的原始冲动,转化为对平凡日常的牵挂与热爱。它不是非要怎样(如年轻时的轰轰烈烈、功成名就),而是还能怎样(如对一坛腌菜的惦记、对一本书的热爱)。就像《百年孤独》里的乌尔苏拉,活到一百多岁,眼睛瞎了还在惦记家里的腌菜坛子——这份对平凡生活的牵挂,不是“琐碎”,而是对抗衰老与虚无的武器,是人性本真最朴素也最动人的体现。

  说到底,人性的本真从不是单一维度的存在,它是生理学层面的肌体鲜活,是心理学层面的欲望脉动,是社会学层面的关系温度,更是哲学层面的意义坚守。它藏在心底的那股热乎气儿里,不因年龄增长而褪色,只随对生活的放弃而冷却。人这一生,可以老(老只是时间的刻度),可以慢(慢只是节奏的调整),但不能凉——“凉”是生命力的消亡,是对人性本真的背离。守住那份对生活的热望,哪怕只是惦记一坛腌菜,哪怕只是在平淡中保持一份感知的敏锐,便是守住了人性最本真的模样。

《人性的本真:藏在心底的那股“热乎气儿”》

  人性的本真:  藏在心底的那股“热乎气儿”  文/飘忽轶男  人性的本真,核心是人类在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相互作用下形成的本质特征。其中,自然属性是先天基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