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必读的科学故事10篇

文/ 星启 时间:

1.小学生必读的科学故事 篇一

  早在公元132年,中国的科学家张衡就发明了地震仪,当时称为地动仪。据《后汉书》记载,张衡的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圆径八尺,盒盖隆起,形似酒樽”。仪器内部中间设有“都柱”(相当于一种倒立型的震摆),周围有“八直”(装置在摆的周围的八组机械装置),樽外接相应东、西、南、北和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八个方向而设置的八条口含小铜珠的龙,每个龙头下面都有一只赡蜍张口向上。一旦发生较强的地震,“都柱”因震动失去平衡而触动“八道”中的一道,使相应的龙口张开,小铜珠即落入赡蜍口中,观测者便知道地震发生的时间和方向。地动仪成功地记录了公元138年甘肃发生的一次强震。

 

  张衡的这?重大发明一直受到中外学者的赞扬和钦佩,成为现代地震仪的先驱。张衡地动仪只能记录地震的初动方向,与近代地震仪比较,只能叫验震器。1700多年以后的1848年,意大利人契托利才制成水银验震器。在此基础上1855年意大利人帕尔米耶里发明了能记录地震强度及持续时间的仪器:一条U形玻璃管,地震对管内水银产生震动,水银面有浮标与笔连接,可在转筒表面的纸上画出标记。

  1883年在日本工作的英国地震学家米尔恩等人制成了摆式地震仪。方法是把一枚坠子(摆)挂在长约1.5米的水平吊杆上,吊杆可像门一样自由横转,地面移动时坠子由于惯性趋向静止,因而相对地面运动。

  米尔恩的她雷仪后来发展成一种现代地震仪,由三台仪器组成,其中两台分别记录地壳东西和南北的水平运动,第三台记录上下运动(利用弹簧挂起坠子,地震时能上下运动)。

  米尔恩之后很多科学家为地震仪器的发展作出贡献。1888-1889年间,伯希维茨制成了光记录式水平摆,第一次记录到远震(在德国波茨坦记录到日本1889年4月17日地震)。日本大森房吉制成水平摆式地震仪,采用机械杠杆放大,熏烟记录。德国维谢特制成倒立摆式大型水平及垂直向地震仪,提高了放大倍率。伽利津制成了电流计记录式地震仪,将机械能转换为电能,更大地提高了地震仪的灵敏度。此后美国的班尼奥夫在1932年制成电磁型垂直向地震仪。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地震仪的研究又有重要进展。运用电子放大方法大大提高了地震仪的放大倍率,从千倍级提高到数万倍,甚至数百万倍,观测频率范围大大展宽,遥测技术也有很大发展。1969年由“阿波罗11号”登月飞船宇航员安放了一台地震仪,通过地面遥感记录装置,得到了不少有关月球内部构造、月壳运动和组成成分的信息。

  地震仪不仅是观测地震的仪器,它也是探测地球内部构造的重要手段。利用人工爆炸产生的震波传入地下可探测这个区域地下地层的构造。1923年美国利用此法发现大量油田。因此,地震仪又是勘探石油、天然气的不可缺少的工具。此外,地震仪还可侦察地下核爆炸。

2.小学生必读的科学故事 篇二

  灯是人类征服黑夜的一大发明。19世纪前,人们用油灯、蜡烛等来照明,这虽已冲破黑夜,但仍未能把人类从黑夜的限制中彻底解放出来。只有发电机的诞生,才使人类能用各色各样的电灯使世界大放光明,把黑夜变为白昼,扩大了人类活动的范围,赢得更多时间为社会创造财富。

 

  真正发明电灯使之大放光明的是美国发明家爱迪生。他是铁路工人的孩子,小学未读完就辍学,在火车上卖报度日。爱迪生是个异常勤奋的人,喜欢做各种实验,制作出许多巧妙机械。他对电器特别感兴趣,自从法拉第发明电机后,爱迪生就决心制造电灯,为人类带来光明。

  爱迪生在认真总结了前人制造电灯的失败经验后,制定发详细的试验计划,分别在两方面进行试验:一是分类试验1600多种不同耐热的材料;二是改进抽空设备,使灯泡有高真空度。他还对新型发电机和电路分路系统等进行了研究。

  爱迪生将1600多种耐热发光材料逐一地试验下来,唯独白金丝性能量好,但白金价格贵得惊人,必须找到更合适的材料来代替。1879年,几经实验,爱迪生最后决定用炭丝来作灯丝。他把一截棉丝撒满炭粉,弯成马蹄形,装到坩锅中加热,做成灯丝,放到灯泡中,再用抽气机抽去灯泡内空气,电灯亮了,竟能连续使用45个小时。就这样,世界上第一批炭丝的白炽灯问世了。1879年除夕,爱迪生电灯公司所在地洛帕克街灯火通明。

  为了研制电灯,爱迪生在实验室里常常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有时连续几天试验,发明炭丝作灯丝后,他又接连试验了6000多种植物纤维,最后又选用竹丝,通过高温密闭炉烧焦,再加工,得到炭化竹丝,装到灯泡里,再次提高了灯泡的真空度,电灯竟可连续点亮1200个小时。电灯的发明,曾使煤气股票3天内猛跌百分之十二。

  继爱迪生之后,1909年,美国柯进而奇发明了用钨丝代替炭丝,使电灯效率猛增。从此,电灯跃上新台阶,日光灯、碘钨灯等形形色色的灯如雨后春笋般登上照明舞台。

  灯使黑暗化为光明,使大千世界变得更光彩夺目,绚丽多姿。

3.小学生必读的科学故事 篇三

  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因提出相对论而举世闻名,此后,发生了这样一个故事。

 

  盛名之下的爱因斯坦每天忙于应付不计其数的大学请他作演讲,搞得他疲惫不堪!爱因斯坦每次到大学去都是由专职司机理查开车送他,一到会场后,理查就在台下听演讲,一直做了30来次听众,而且每次都是聚精会神,从头听到尾。

  理查是位风趣的美国人,一天他向疲于奔命的爱因斯坦提建议:

  “您实在太辛苦了,也一定讲烦了,您的演讲内容我可以背下来了,我想下次演讲时让我穿着您的衣服,让我来代您演讲直到被发现为止,可以吗?”

  “妙啊,反正那里认得我的人也不多。”同样富于风趣的爱因斯坦回答道。

  此后的那场演讲,穿着爱因斯坦衣服的理查对于相对论的解说没有任何差错,他把爱因斯坦的表情和动作也模仿的惟妙惟肖。爱氏则打扮成司机,不仅开车送理查来演讲,而且坐在台下认真听讲。

  然而,就在演讲结束,理查准备下台时,一件意料不到的事终于发生了。

  一位教授模样的先生站起来,像发连珠炮似的提出了许多问题。

  真的爱因斯坦静坐在会场的角落,心中吃惊不小,但他表情上还是若无其事。

  假的爱因斯坦却轻松地对那位教授说:

  “你的这些问题很简单,连我的司机都能回答,喂,理查,你上来帮我做些说明吧!”

  于是,真正的爱因斯坦这时才步上讲台,并迅速地对问题作了说明!

4.小学生必读的科学故事 篇四

  加勒和助手们熬到天黑,便忙将望远镜对准那个星区。果然发现一个亮点儿,和信中所说的位置相差不到1°。他眼睛紧贴望远镜,一直看了一个小时,这颗星果然后退了3角秒。“哎呀!”这回加勒台长跳了起来。那个陌生人竟预言得1角秒不差!大海里的针终于捞到,加勒和助手们狂呼着拥抱在一起。几天后他们向全世界宣布:又一颗新行星发现了!它被命名为——海王星。

 

  按着地址加勒找到一个实验室里,急切地要见那个叫勒维烈的写信人。这时,桌边一位30岁左右的小伙子羞涩地站起来说:“如果我没有猜错,你就是从柏林来的加勒先生,我就是给你写信的勒维烈。”加勒这回更加惊诧,万没料到指导他发现海王星的竟是这么一个年轻人。他一下扑上去,和他紧紧地拥抱,然后迫不及待地说:“你太伟大了,太了不起了,请让我参观一下你的仪器,你的设备。”

  小伙子还是羞涩地笑了笑,从抽屉里取出一大本计算稿纸说:“我是用笔算出来的。”“请您介绍一下您的算法。”“其实也没有什么。我研究了一下其他行星与太阳的距离,木星、土星和天王星轨道的半径差不多后一个都是前一个的2倍,就设未知星半径也是天王星的2倍,列出方程。算出的结果和观察当然有误差,经过修正,再算,再修正,再计算,逐步逼近。”“算了多长时间?”“我也记不清了,大概有好几年。”“就这样直算到误差小到1角秒?”“嗯。”勒维烈又是羞涩地点了一下头。

  他冒着寒风在星空下观察了一辈子而不得其果,这个未出茅庐的小伙子却用一支笔将结果精算于帷幄之中。科学的假设、科学的理论一旦建立,竟有如此伟大的神力啊!正是:大海拉网苦办法,明人顺藤来摸瓜。巧用理论去指南,岂肯盲人骑瞎马。

  这时才发现正好也是一年前9月里就有个叫亚当斯的青年计算出这颗新星的位置,并将结果转告给台长。但这位皇家台长瞧不起这个23岁的无名小卒,根本没有做认真的观察,以致在这场重要的竞争中,使法国人和德国人捷足先登(不过后来在科学倒也承认,这海王星是他们两家同时发现的,勒维烈和亚当斯也成了好友,他们后来分别担任了巴黎天文台和剑桥大学天文台的台长)。哥白尼、开普勒的学说终因他们这一伟大的发现而站稳了脚跟。

  “哥白尼的太阳系学说有三百年之久一直是一种假说,这个假说有99%,99.9%,99.99%的可靠性,但毕竟是一种假说,而当勒维烈根据这个太阳系学说所提供的数据,不仅推算出一定还存在一个尚未知道的行星,而且还推算出这个行星在太空中的位置的时候,当后来加勒确实发现了这个行星的时候,哥白尼的学说就被证实了。”

5.小学生必读的科学故事 篇五

  牛顿的苹果故事

 

  在17世纪,牛顿生活在英国的一个小村庄里。有一天,他坐在树下,看到一个苹果从树上掉下来,正好落在他的脚旁。他思考着这个现象,开始思考为什么物体会掉落。

  他认为这与地球的引力有关,物体受到地球的吸引力会落向地面。这个想法让他开始探究物体的运动和万有引力定律。这个故事可以帮助孩子们理解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同时激发他们对探索科学的兴趣。

6.小学生必读的科学故事 篇六

  世界上第一支蜡烛可能是一根蘸了油脂(动物脂肪)的小树枝儿。
  后来,人们发现用蜂蜡可以制作蜡烛,这种蜡烛的气味更好闻,而且由于它可以燃烧尽而不滴蜡油,所以清洁干净。不久,又出现了用鲸脂制成的鲸蜡,这种蜡即使在夏天也不会软化。

 

  19世纪60年代,从石油中提炼出的石蜡受到人们的欢迎。现在,制作蜡烛的常用的原料仍然是石蜡。

  生产蜡烛的机器是蜡烛机。人们先把棉或麻做成细丝然后编拧成烛芯,并涂上化学药品以控制其燃烧速度。再把原料石蜡等放在锅中熔化。然后,在蜡烛模具里放入烛芯,把熔化的石蜡油浇注到模具中,必须保证凝固后无空心,浇注次数一般为3~5次。对模具进行冷却后从中取出制好的蜡烛,然后修剪烛芯,进行外表装饰。后人们将成品蜡烛进行包装,打包待运。

  你知道吗?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无黑烟、无灰尘、耐燃烧、亮度大的蜡烛,驱蚊蜡烛,香味蜡烛,工艺蜡烛,音乐蜡烛,彩色火焰蜡烛等形形色色的蜡烛也应运而生。

7.小学生必读的科学故事 篇七

  埃及法老的金字塔

 

  埃及法老的金字塔是古代世界中最伟大的建筑之一,它的建造需要大量的数学和物理知识。金字塔的建造需要使用斜面和滑轮来移动巨大的石块。

  在建造金字塔时,工人需要使用准确的角度和比例来确保金字塔的稳定和安全。金字塔的建造需要数学和物理学的知识,这个故事可以帮助孩子们了解到数学和物理学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8.小学生必读的科学故事 篇八

  伽利略与比萨斜塔实验

 

  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为了证明哥白尼的日心说,进行了的大炮与小球实验。他在比萨斜塔上同时抛出了两个小球,一个从高处落下,另一个从低处落下。结果,它们同时落地,证明了空气阻力对下落速度的影响很小,从而支持了日心说的正确性。

9.小学生必读的科学故事 篇九

  爱迪生与电灯泡的故事

 

  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在研究电灯的过程中,尝试了上千种材料来做灯泡的灯丝。经过无数次的失败,他终于找到了钨丝,成功发明了电灯泡。从此,人类的夜晚变得更加明亮,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0.小学生必读的科学故事 篇十

  达尔文与物种起源的故事

 

  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在一次环球航行中,观察到了生物的多样性和进化现象。回到国内后,他撰写了《物种起源》一书,提出了自然选择理论。这一理论揭示了生物进化的规律,对生物学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小学生必读的科学故事10篇》

1.小学生必读的科学故事 篇一  早在公元132年,中国的科学家张衡就发明了地震仪,当时称为地动仪。据《后汉书》记载,张衡的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圆径八尺,盒盖隆起,形似酒樽&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