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地理教学计划1
一、指导思想
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以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为指导,高效地完成本学科教学目标。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努力使教学水平,业务能力有更大的提高。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
二、教材分析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以世界地理为主要内容,包括世界自然地理与世界人文地理的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地球的面貌、世界的居民、世界的气候、世界的发展差异四部分内容。共计五章,16节: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三章《世界的居民》,第四章《世界的气候》,第五章《世界的发展差异》。
《地球的面貌》这章主要包括认识地球、世界的海陆分布、世界的地形、海陆变迁四部分内容。认识地球,了解世界的海陆分布,世界的地形以及海陆变迁,了解全球海陆分布发展演化的基本规律,是学习地理的基础。
《世界的居民》属于人文地理的内容,从宏观的角度阐述世界的人口、人种、语言、宗教、聚落以及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
《世界的气候》这章包括天气和气候、气温和降水、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四部分内容。从本章知识在整个教材体系中的地位来看,是后面学习区域地理及中国地里的基础之一。
在前面各章了解自然地理,人文状况的基础上,《世界的'发展差异》这章引入世界的发展差异,国际合作,国际组织等政治经济概念,为学生以后学习各大洲、认识国家和地区的人文地理概况起到基础性作用。
三、学生学情分析
今年教的5个班,每班70余人,共计360多人。任四个教学班的地理教学,工作量是很大的。刚刚升入七年级的初中学生,在小学社会课中,接触了一些地理知识,但比较零碎。地理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初一年的学生还是第一次接触,是一个陌生的学科,很多学生不知道应该如何学习地理,地理学科所需各种加到7各科目,学习压力加大,小学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都要有所改变,而我校很多学生的小学时期的学习习惯都比较不好。所以,初一上学期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为目标,掌握最基础的地理知识。比较系统地学习地理知识,做好从零开始的准备。由于地理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学生有新鲜感,教师要抓住这一点,上好第一节课,注重培养兴趣,打一个良好开端。
四、教材重难点分析及措施
本册书重点需要掌握的内容有:地图的判读方法;认识地球的面貌及海陆分布;世界的地形;世界的气候。
难点:认识地球(地球空间概念的构建,如经纬网的判读),地形图读图能力培养,世界气候。
应对策略:
1、认真学习新课标理论,领会新课标精髓,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2、抓好常规地理课堂教学。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努力讲好每一节课,提高课堂有效性。
3、认真参与集体备课,精益求精。
4、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切实做好地课备课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为地理课件的制作准备充分的素材。
5、参加听课评课活动。虚心向他人学习,取长补短,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6、拟好复习计划,制定复习提纲,认真组织复习。
7、每次考试后,全面做好每个班级的质量分析。注意发现教学和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
8、积极参加计算机培训并不断自学,提高课件的制作水平。
五、帮困扶优措施
考虑到我们年级的实际情况,学生普遍学习能力较弱,地理课堂将会很少涉及拔高性太强的内容,以基础学习为主要目标。努力将课程讲解的浅显易懂,照顾多数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此外,在作业布置上,挑选地理填充图册中较为简单的内容要求必须完成,对于程度较好的学生则要求全部完成。
六、本学期预期目标
1.认识地球形状及大小,会使用地球仪,了解经纬线和经纬度,能使用经纬线判别方向,能使用经纬度确定位置。
2.认识地球自转和公转及其地理现象和意义,知道五带的划分及各带特征。
3.学会使用地图,能读懂等高线地形图,能绘地形剖面图。
4.牢记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位置,认识海陆变迁,了解板块学说。
5.知道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了解影响气温和降水的因素,了解全球主要气候及其分布。
6.知道世界三大人种及其分布,了解世界三大宗教。
7.认识世界上的主要国家及划分,了解南南合作和南北对话,知道世界上最大的国际性组织联合国。
七、提高教育教学成绩的措施
1.必须以新理念指导教育教学。充分备课,吃透课标和教材,力求每节课,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排除疑点。
2.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在面向全体的同时,进行分层次教学,做好转化后进生工作。
3.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进行学法指导,和探究性学习,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4.做到地理教学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引用最新资料,密切与时代的联系。
5.指导学生开展地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寓德育与教学之中。
八、教学进度
第1-2周第一章
第2-4周第二章(第一节和第二节)
第3-6周第三章(第三节和第四节)
第4-8周第三章(第一节和第二节)
第9-10周(复习及期中考试)
第11-12周第三章(第二节、第三节和第四节)
第13-14周第四章
第15-16周第五章
第17-18周复习
第19-20周复习及期末考试
七年级上册地理教学计划2
俗话说,“不打无准备之仗”,教书育人也一样,需要谨慎地进行规划,沿着目标的方向,边实践边反思,边反思边调整,从而落实计划,实现教育的梦想。
所以,鉴于七年级学生第一次接触地理学习,有一定的地理初步知识,但大多数学生空间概念缺乏,比较零碎。不善于综合分析问题,抽象思维能力差,缺乏科学的探究精神,一些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学习积级性高,学习地理的兴趣浓厚,求知欲强,但也不排除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学习积级性不高,差异性较大。我们不仅需要注意培养学生地理基本知识和学习方法,还要渗透培养地理素养,让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能力进一步增长,最终使学生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享受每一天的日久天长。特制订本学期教学计划如下:
一、教学目标和要求:
1、了解地球和地球仪的有关基础知识,认识地球的运动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掌握地图的基本知识和运用地图的基本技能;
2、认识地球表面的海陆面貌,运用地图说明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和分布特点,认识地球表面的海陆变迁,了解大陆漂移,板块运动的基本观点,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科学探究精神、唯物主义思想观;
3、认识世界气候的地区差异,初步学会分析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认识气候与人类生产、生活的相互关系,形成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
4、理解世界人口问题及其影响,初步形成正确的人口观,了解世界文化的差异,理解各国的新文化传统,形成保护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
二、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
1.必须以新理念指导教育教学。充分备课,吃透课标和教材,力求每节课,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排除疑点。通过“活动”和“综合探究”两种形式,切实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2.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在面向全体的同时,进行分层次教学,做好转化后进生工作。
3.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进行学法指导,和探究性学习,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示意图、景观图、投影仪、多媒体等,加强地理教学的实践性;
4.做到地理教学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引用最新资料,密切与时代的联系。注意挖掘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体验,尽可能多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感受到地理就在身旁,是鲜活的;
5.指导学生开展地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寓德育与教学之中。根据地理科的特点,注意在教学中贯彻启发性教学原则,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积级性。
三、教学进度和课时分配:
1、教学进度:
本学期教学时间为20周,去掉两周的节假日,教学时间为18周,每周2课时,共36课时;
2、课时安排:
周次教学内容
第一周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第二周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第三周第三节地图的阅读
第四周地形图的判读
第五周 第二章第一节大洲和大洋
第六周第二节海陆的变迁
第七周第一、二章复习
第八周第三章第一节多变的天气
第九周第二节气温的变化和分布
第十周第三节降水的变化和分布
第十一周第四节世界的气候
第十二周第四章第一节人口和人种
第十三周第二节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第十四周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第十五周复习第三、四章
第十六周第五章发展与合作
第十七周复习
第十八周复习期末考试
四、作业设置及评价:
作业设置包括常规性作业和特色作业:
(一)常规性作业建设,常规型的作业主要为巩固和落实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服务。包括:
1.主要结合导学案使用和学校配发材料,要求学生每课时按时完成导学案并进行修正,完成必背双基内容的学习和背诵,并通过当堂训练进行检测和拓展活动。课后及时进行抽查和评定,旨在推动学生对学习过程的记录和修订,书写质量以正确率100%评定。过关加一分,不过关必须自找时间与教师沟通,并扣一分作为惩罚活动。
2.课外学习材料使用,要求学生每课时课前自学尝试完成,课后结合所学,与教师或其他学生互动,书写质量以正确率80%以上予以肯定,过关加一分,不过关必须自找时间与教师沟通,并扣一分作为惩罚活动。
评价办法:
1.对学生课堂上的表现(课堂纪律、课堂互动参与情况等)进行及时评价和记载,并作为平时成绩的一个依据。
2.参与课下调查、延伸活动的表现。
课堂辅助作业(如统一资料或小制作、小论文等按时上交,并正确率80%以上加一分),缺一次扣一分并补抄错题2遍)
3.平时作业的'完成:掌握每课的基本知识的情况:导学案当堂完成及时修正,课后正确率100%,并完成知识梳理部分的背诵。课本重点图按要求做好简化和批注处理。(一下课检查,完成加一分,否则扣一分并当天放学留下补抄错题2遍)
4.每个单元综合练习的评价及期中、期末考试成绩的评价。(均以考试的方式进行,85分及以上加2分,85分以下至60分加1分,60分以下扣一分,并补抄错题2遍。)(二)特色作业建设,主要针对课标要求的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渗透教育和评判。不仅推动学生参与活动学以致用,并通过展评,让每个学生体验学有所用,享受学习的过程,还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观和人地观。鉴于教材安排和学期时间,活动安排如下:
1.制作简易的地球仪,让学生通过观察地球仪用乒乓球,毛线等材料制作地球仪,主要突出经纬线的绘制,让学生对经纬线的特点有所观察体验,基本展示就算过关。
2.使用地球仪和台灯,演示地球公转和自转,要求学生分组展示,边展示边讲清两者区分和特点,方向和现象说清就算过关。
3.能用水槽观察水流放水时的旋转和不同时期影子特点,以小论文方式解释,道理清晰,300字左右过关。
4.寻宝游戏比赛,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我校某一区域特点绘制地图,并批注相应藏宝地点,在一定的时间内依照其他组提供的藏宝图找到实物,地图三要素合理,规定时间小组完成寻宝任务过关。
5.根据教师提供的气候资料绘制某地区气温分布图和降水量分布图,并能说出依据进行分析评判,气候特点以及气候类型判断,方法正确,结论正确算过关。
总之,本期教学贵在落实,重视在平实、扎实,真实的课堂中触及学生心底儿的渴望,注意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应用化,注意环环相扣,过关评价的常态化,最终让计划成为水到渠成的表达。
七年级上册地理教学计划相关文章:
★ 创文个人工作总结
《七年级上册地理教学计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