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水穿石的启示语文教学设计

文/ 耽写网 时间: 教育随笔

学完了《滴水穿石的启示》我的脑海中浮现了许多想法——在一生之中,一定有一些“顽石”等待我们滴穿,而要滴穿它们,“目标专一”“持之以恒”这两点,必不可少。

1、“目标专一”和“持之以恒”缺一不可。就拿课文中明代医*学家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的例子来说吧,李时珍若没有专一的目标,第一天写几句,过几天又去干别的事了,他有可能会写成医*学巨著《本草纲目》吗?*是,绝对不可能。而“持之以恒”呢?那更不能缺少,你只有通过不懈的努力,才可能走向成功的大道。“成”与“功”是并存的,要“成”得先付出“功”。同时,谈迁也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滴水穿石的启示语文教学设计

2、每一个人都会有一个自己的梦想、理想,那么我们要怎样去实现呢?怎样才能让自己的梦想去飞翔呢?首先,要树立一个目标,树立了一个好目标就等于成功了三分之一,并且,这个目标是不可动摇的;但我认为,大家最难做到的,便是“持之以恒”。也许,你的付出只不过是我微不足道的一点点,但是,这也是付出;可能,你的天资或条件不是那么好,但我坚信,只要你努力,也可以成为一名足够优秀的人,而这一切,是掌握在你自己手中的。

当你还在叹息自己的条件不太好的时候,可能有些和你有一样目标的人已经在为此努力了。所以,从现在开始,向着你的目标去努力吧!

 

第2篇:《滴水穿石的启示》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一、漫谈理想,引入课题,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1、猜猜老师的理想是什么,再说说自己的理想。

2、谈话激趣,今天,老师要和同学们=起去寻找一把打开理想大门的最重要的钥匙。它在哪儿呢?就在我们要学习的课文里。用心读书思考你就能找到。

3、揭题读题。板书课题。

二、了解奇观,引导质疑,探究形成原因,感知“滴水穿石”的启示。

1、了解奇观:在安徽广德太极洞内,有一大奇观。同步示图,让学生描述,后小结这就是“滴水穿石”。

2、引导质疑:对“滴水穿石”这一奇观,你最想了解的是什么呢?(学生提出问题,师引导归纳,它是怎么形成的或水滴为什么能把石头滴穿?)

3、读文探究:

a.学生自读课文第一、二节,围绕问题圈画有关词句,加以体会。

b.组织交流阅读感受。

(1)刚寸你们提出的问题弄懂了吗?你是从课文中那些语句读懂的?

生交流,示文字:

1、“原来在这块石头的上方,有水滴接连不断地从岩缝中滴落下来,而且总是滴在一个地方。几百年过去了,几千年、几万年过去了……水滴楔而不舍,日雕月琢,终于滴穿了这块石头,成为今天太极洞内的一大奇观。”

2、“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可是它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所以能把石块滴穿。”

(2)从第二段文字理解滴水穿石的原因,说说“持之以恒”的意思。

(3)结合第一段文字理解“目标专一”和“持之以恒”的具体意思,感受水滴的“专一”和“持之以恒”,并相机进行朗读指导。

(4)指导朗读:要让人感受到水滴的目标专一和持之以恒。

4、感知启示: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但水滴凭着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竟然能够穿石,对此你有什么感想吗?引出下一旬,让学生变换句于的说法。

“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那样,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

教师点明:用反问句就是强调了这个意思,指导读好反问句。

过渡,你相信吗?怎样才能让读者也相信这个道理呢?课文用的是什么写法?(举例)

三、精读事例,探究联系,领悟“滴水穿石”的启示。

1、默读第三节,说说课文举了哪三个事例。

2、学生自由选择其中的一个事例,自主读文探究:这个事例和“滴水穿石”有什么联系?

3、同桌合作交流自读体会。

4、组织交流,教师随机评点,并指导读好事例。

(1)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从李时珍、爱迪生和齐白石各自专一的奋斗目标、如何为目标持之以恒地努力和取得的成就几个方面去领悟事例和“滴水穿石”的联系。

(2)相机理解“迷恋”、“孜孜不倦”、“不教一日闲过”、“坚持不懈”的意思。

5、合作朗读这三个事例。

6、小结: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都成就了他们的事业,他们的成功经验真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啊!你能帮他们来总结一下吗?

学生回答后引出:“你看,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都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块块‘顽石’,最终取得成功的吗?”

(1)理解“滴水穿石的精神”指什么精神,“滴穿顽石”揩什么意思。

(2)练读。

7、以读代讲第四节,想想这一节写了什么,课文为什么要写上这一节。

学生交流,教师点明:这是从反面来说明道理,可增强课文的说服力。

四、照应课始,交流感受,读记“滴水穿石”的启示。

1、学到这里,那把打开理想大门的钥匙你找到了吗?学生交流后出示:“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2、理解“铭记”,学生读背。

五、领悟写法,诱发写作动机,布置搜集事例,为说写作准备。

1.领悟说明道理的方法:我们读了这篇课文,都领悟了滴水穿石的启示,懂得了要实现美好的理想,就一定要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看来,作者说明道理的本事可真大。那么,作者有那些说明道理的方法值得我们学习呢?

(领悟本课举例。从正反两方面说理的方法)

2.诱发动机:其实,能够*课文道理的事例还有很多,老师有个想法,我们也来写一个这方面的事例,来*“摘水穿石”的道理,好吗?

3.布置课外作业,指导搜集渠道:搜集一个事例,可通过阅读、。上网等渠道去搜集。

板书:

滴水穿石的启示

目标专一

实现理想

持之以恒

第3篇:滴水穿石的启示语文教学设计

 

导语: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分享的滴水穿石的启示语文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参考。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体会本课前后照应的特点,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义的方法。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积累优美的四字词语,并能理解运用。

3.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知道古今中外凡成就事业的人,都离不开“滴水穿石”的精神,懂得要实现美好的理想,就要做到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

4.体会问句的不同用法,并能找出反问、设问句子

【重点难点】

在读中体会语言文字的前后照应和内在联系,在举例中加深对“滴水穿石”精神的体会,并提高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

1.预习

⑴读几遍课文,划出生字新词并反复读读。

⑵收集一个名人事例(100字左右),仿照第3自然段说明“滴水穿石”的道理,并附上他的图片(可剪贴、复印或创作)(事例和图片分页准备)

⑶收集一条名人名言,说明滴水穿石的道理。

⑷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带点字查一下字典。

锲而不舍

日雕月琢

微不足道

持之以恒

迷恋

孜孜不倦

坚持不懈

炉火纯青

铭记

2.教具

⑴生词写在小黑板上

⑵重点词语写在卡片上

⑶ppt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结合上下文,理解文中部分重点词句的意思,积累优美的四字词语。

3.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课文思路。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师:同学们,你们见过鹅卵石吗?它有什么特点?你们知道它是怎么形成的吗?

(鹅卵石外形光滑圆溜,是水流长年累月冲刷而成。)

2.师:同学们,水能够把富有棱角的小石块,冲刷成光滑圆溜的鹅卵石,这是一种自然现象,它是否让你产生过一些联想或得到一些启发呢?

3.师:今天我们学习的一篇课文,就是写作者从一种普通的自然现象中所得到的启发?课题是--板书:滴水穿石的启示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不顺的地方反复读读,划出生字新词。

2.词语教学。

3.同桌分一下工,每人读若干个自然段,合作把课文读完。读的认真读,听的仔细听,读完一节,听者及时给予评价。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4.指名读,任挑一节,5位合作,按顺序把课文读完。每读完一节,师生共同对读的效果进行评价,学生随时可以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并相互讨论。

教师随机穿插引导(小卡片上出示)结合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锲而不舍??日雕月琢??微不足道??持之以恒??迷恋??

孜孜不倦??坚持不懈??炉火纯青??铭记??《本草纲目》

5.再读读课文,把印象深的地方画下来,再读读想想,然后教师指名通过朗读来交流?(只要读好就可以,不一定说道理)

6.解题:围绕课题想想,本文要说清哪些问题?

①滴水怎么能穿石?

②滴水穿石的启示是什么?下一节课我们将重点来探讨。

三、品读课文

1.品读“滴水穿石”的现象部分。

⑴教师投影仪出示:原来在这块石头的上方……一大奇观。

⑵仔细阅读,这段话中你对哪些词语的感受比较深?谈谈体会。

⑶在学生交流中,教师相机点出重点词语“接连不断”、“总是”、“一个地方”、“锲而不舍”、“雕月琢”、“终于”。并引导学生交流感悟到的内容。

⑷用自己的话说:“滴水为什么能够穿石”,并用上“因为……所以……”的句式。

⑸关于“滴水能够穿石”的原因,作者是怎么写的呢?出示:“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能把石块滴穿。”

①指导朗读,点出“可是”、“所以”两个关联词,体会“可是”前后语气的不同。

②板书: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2.品读课文“雨水”部分

⑴联系实际,说说雨水为什么不能把石块滴穿?

⑵齐读这一小节。

四、作业:

【作业设计】

1.抄写词语。

2.仿照课文第3段,搜集一个事例,简要地写下来,尽量附上人物的图片,可剪贴,也可作画。(名人的事例和图片分页准备)

【板书设计】

滴水穿石的启示

目标专一

持之以恒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本课的写作方法,进一步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

3.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知道古今中外有成就事业的人,都离不开“滴水穿石”的精神,懂得要实现美好的理想,就要做到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读课后第二题中词语,并用横线标出与“滴水穿石”意思相近的词语。

二、抓“滴水穿石”课题,了解现象得出启示。

1.师:我们来看“滴水穿石”,它也可以叫做“水滴石穿”,从字面上来说就是——(生说)师追问:你有什么疑问吗?(石头那么坚硬,水滴那么渺小,怎么能穿透石块呢?)师:其实,在自然界里,真真实实有着“滴水穿石”的现象,请一位同学给我们来读一读课文的第一节。

2.师:看,这就是安徽广德太极洞内的“滴水穿石”一景,它被称为太极洞内的—大——奇观。奇就奇在——它是被水滴滴出来的。师:要滴穿坚硬的石块,该要有多大的力量啊。可是,水滴的力量有多大?(微不足道)

3.师:力量微不足道的水滴,(板书箭头)却滴穿了坚硬无比的石块,那是什么原因?请同学们默读第一节,找找句子,圈圈关键的词语。(生读句子“原来在石块的上方……一大奇观。”出示句子)我们来归纳一下,水滴滴穿石块必须具备的条件:

(1)水滴要“接连不断”地滴落。

(2)总是滴在同一个地方。

(3)时间长:几百年、几千年、几万年(师:甚至——)

4.师:谁来读。

5.师:这里还有两个成语,也是说水滴长时间的滴落在同一个地方?(

“锲而不舍.日雕月琢”)你是怎么理解这两个词的?把词语放进课文里,读一读,你又有什么感想

6.请同学们看,课文中这段话前面有这样一个问句。它的*在哪里?(这样自己提出问题,自己来回答的问句,我们就叫它——设问)你觉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引起好奇,更加强调了小洞形成的原因。)我们一起来读。

7.从“滴水穿石”的现象上,你想到了什么?这也正是作者要告诉我们的,找找看,他是怎么说的。(出示最后一节:我们要铭记“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师:好,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段启示。(生齐读)

师:同学们,我们要懂一个道理,不仅要入眼.入耳,还要入心。刚才同学们从现象中获得感悟得到启示,这叫“入眼”,把感悟启示说出来读出来,这叫“入耳”,那么是不是入心了呢?所以,我们还要深入地去体会体会课文的第2、3、4自然段所写的内容。

8.读第二节。师点击后一句。这个问句的*在哪里?(就在句子里,它可以用称述的话来说就是——(课件)这样的问句就叫——反问。

师:一样的意思,比一比,你说的和书上的这句,哪个好?

9.师:像水滴那样,就是怎样呢?(师拿词卡“目标专一、持之以恒”),那么什么事情都能做成。是不是这样呢?作者给我们列举了三个伟人的故事,分别是——请同学们静心地读一读这三则故事,找一找,在这三位伟人的身上,哪些地方闪现着滴水穿石的什么精神?

挑一个你最有感受的故事,同桌小声地交流一下你的发现和感受。

10.“明代著名医*学家李时珍”。

(1)从小立志——目标专一。(师:板书“立志”。点击,李时珍曾写过这样一首诗,表明自己坚定的决心。于是,二十七年,他就认定这个目标,坚持不懈。这真是——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啊)

(2)翻山越岭。(师读着这个词,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什么?编写《本草纲目》的艰苦历程中,遇到得困难还有更多,但是,李时珍都——克服过来。走遍了.访名医.尝草*,期间仅仅是艰辛吗?还有危险。可是,为了能够编写出一部准确详尽的医*学书,李时珍放弃了吗?退缩了吗?)

(3)二十几年——确切的说是二十七年。(师:从着手编写到定稿完成,李时珍也由一个30多岁的青年,成了60多岁的老人啊。)但,这二十七年,李时珍始终专注地做着一件事情——编写《本草纲目》(教师板书:《本草纲目》本草是医*专著的名称,纲目是分类的等级。纲下面是目。让我们来看看这本《本草纲目》。(出示ppt)

(4)谁来读李时珍的故事。听了你的朗读,我们感受到李时珍身上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那股劲。(评价:读得真好,你从他的朗读中感受到了什么?力量。坚韧。)

11.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呢?

(1)迷恋——(师:板书。迷恋——是极度爱好,不能割舍。)遇到困难也好,甚至是遭遇危险也无法割舍。你知道怎样的故事?师:你觉得爱迪生这种对电学实验研究的迷恋,和滴水穿石精神中的什么一样啊?(目标专一)从课文中哪个词,也能说明爱迪生迷恋的程度。(花了一生的时间)

(2)毕生——一生。

(3)孜孜不倦——勤勉而不知疲倦。你们知道爱迪生一天要工作多久吗?(20多个小时,有一次竟然36个小时未曾休息啊。)

(4)你还读到了什么?竟——不容易。不可想象。千项发明啊。(师:有人算过,爱迪生平均每15天有一项发明。被人们称为“发明大王”他为全人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5)谁来读,注意读好我们找到的这些词语。

12.现代著名书画家齐白石老人的故事呢?哪里和滴水穿石有着共同之处?

(1)自勉。(师:板书自勉。看老师写勉,心里数笔画。9画。自勉就是——自己勉励自己。自勉什么?“不教一日闲过”

(2)坚持不懈(贴词卡)

(3)炉火纯青——意思是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境界。(我们一同来欣赏几幅他的写意花鸟画。注意到了吗,最后一幅是他多大年纪时的作品?93岁。老师告诉大家,九十多岁之后,齐白石老先生还创作了6百多幅珍贵的作品啊。)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白石老人的故事。

13.出示“你看,古今中外……最终取得成功的吗?”(谁来读这个句子)

师:读了前面三则故事,你认为这里的“滴穿”和“顽石”分别指什么?

14.你还能举些你了解的也具有滴水穿石精神的人物故事吗?

(评价:同学们的知识面很广,感受也很丰富,不过,我们还要学会像课文中列举三位伟人的事例那样,语言既简练,又准确生动,具有说服力。课后,请同学们在省略号里做文章,填写一两个故事。)

15.现在,让我们再来读这段话:出示第五节。

师:同学们看,目标专一和三心二意,持之以恒和半途而废,正好是一对——反义词。中间,用了“而不”来连接,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说?

课文中还有一处对比,把谁和谁进行了比较?

出示: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可是它的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所以能把石块滴穿。

雨水是以很快的速度从高空落下来,它的力量肯定比太极洞里的水滴大得多,但它却不能把石块滴穿。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它没有专一的目标,也不能持之以恒。

师:你从中得出了什么的结论,有什么想法?(生用自己的话说)

让我们铭记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填空)

三、总结

课前,有很多同学交流了自己的理想,现在,读了这篇课文后,你想对自己说什么呢?(试着用上黑板上的这些词语)无论现在看起来有多么遥远,相信只要用“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一定会一步一步接近我们美好的理想。

【作业设计】

1.完成补充习题上练习。

2.写一篇《读后感》。

滴水穿石的启示语文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重庆市2024年高考成绩查询方式是什么

2024年福建高考成绩查询方式有哪些一览

2024年黑龙江高考成绩查询方式是什么

2024年广东省高考成绩查询方式是什么

最新2024年山西高考分数查询方式一览

2024多地高考成绩查询出分时间确定!

《滴水穿石的启示语文教学设计》

学完了《滴水穿石的启示》我的脑海中浮现了许多想法——在一生之中,一定有一些“顽石”等待我们滴穿,而要滴穿它们,“目标专一”“持之以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