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语文知识点(精选16篇)

文/ 星启 时间:

2023年语文知识点 篇1

  (六)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现代著名作家、戏剧家,小说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戏剧有《茶馆》《龙须沟》等。中学课本里有《在烈日和暴雨下》(选自《骆驼祥子》)、《龙须沟》(节选)、《茶馆》(节选)。 (七)夏衍(1900~1995),原名沈端先,浙江杭州人,著名戏剧家,主要剧本有《赛金花》《秋瑾传》《上海屋檐下》,改编的电影有《林家铺子》《祝福》《春蚕》,优秀报告文学《包身工》。

  (八)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福州人,现代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家,诗集有《繁星》《春水》等,小说集有《南归》《往事》等,散文集有《同情》《冰心游记》等。课本里有《小橘灯》。

  (九)巴金(1904~),原名李芾甘,四川人,主要作品有《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课本里有《灯》。

  (十)曹禺(1910~1996),原名万家宝,祖籍湖北,著名戏剧家,作品有《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等。课本里有《雷雨》(节选)。

2023年语文知识点 篇2

  (三)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县人,小说有《腐蚀》《霜叶红于二月花》《子夜》《林家铺子》《春蚕》(与《秋收》《残冬》合称《农村三部曲》)。中学语文课本中有《白杨礼赞》《风景谈》《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

  (四)叶圣陶(1894~1988),名绍钧,江苏苏州人,现代著名教育家、文学家,著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中学语文课本中有《记金华的两个岩洞》《古代英雄的石像》《景泰蓝的制作》《苏州园林》《夜》。

  (五)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浙江绍兴人,著名诗人、散文家。中学课本中有《春雨》《荷塘月色》《绿》《威尼斯》。

2023年语文知识点 篇3

  现代文学

  (一)鲁迅(1881~1936),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人。《一件小事》(1919)、《社戏》(1922)、《孔乙己》(1919)、《故乡》(1921)、《祝福》(1924)、《药》(1919)、《狂人日记》(1918)、《阿Q正传》(1921)是前期小说,除《祝福》出自《彷徨》,其余均出自《呐喊》。《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1926)、《藤野先生》(1926)、《范爱农》(1926)是前期散文,《论雷峰塔的倒掉》(1924)、《记念刘和珍君》(1926)、《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1925)、《〈呐喊〉自序》(1923)是前期杂文。《文学和出汗》(1927)、《友邦惊诧论》(1931)、《为了忘却的记念》(1933)、《拿来主义》(1934)、《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1934)、《人生识字糊涂始》(1935)等是后期杂文。

  鲁迅小说集有《彷徨》《呐喊》,历史小说《故事新编》,散文《朝花夕拾》,散文诗《野草》,杂文集有《热风》《坟》《华盖集》《华盖集续编》《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集》《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集外集拾遗》。

  (二)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学家、文字学家、杰出的作家、诗人和戏剧家。诗集有《女神》《星空》《前茅》《新华颂》《百花齐放》《长春集》等,历史剧有《棠棣之花》《屈原》《虎符》《卓文君》《武则天》《蔡文姬》等,回忆录有《洪波曲》,历史论文有《甲申三百年祭》。中学语文课本中有《天上的街市》《屈原》(节选)。

2023年语文知识点 篇4

  9、区分以下形近字或音近字:

  坐和座 跟和根 在和再 像和象 相和向 做和作 美和没

  非和飞 气和汽 以和已 请和情 玩和完 很和得 跳和桃

  原和园 园和圆 进和近 话和画 阳和洋 称和秤

  和、合和河 心新和辛

  10、用两个字组新字:(如课本133页)

  例:1、父 人 女 虫 禾 立 2、口 田 今 木 人 门

  王 马 日 巴 义 里 那 力 对 云 心 日

  (爸)(全)(妈)(香)(蚁)(童) (哪)(男)(念)(树)(会)(间)

  3、日 木 女 王 日 口 4、音 门 日 禾 女 山

  元 且 几 生 昌 月 夕 乃 口 也 心 十

  (星)(机)(姐)(玩)(明)(唱) (意)(问)(早)(秀)(她)(岁)

  三、词语。

  1本册的双生字词:

  丁冬 说话 朋友 你们 红花 绿草 爷爷 知道 全家 父母 父亲

  母亲 着急 认真. 得意 主意 同意 因为 阳光 办法 亲情 爱情

  热情 冷淡 老师 练习 非常 常常 玩球 桃树 树苗 什么 男孩

  女孩 江南 江湖 江河 请坐 让座 座位 再见 再会 可以 可是

  远处 短处 到处 找到 照亮 明亮 明晚 照明 空气 空军 海军

  军队 竹桥 看着 叫声 笑声 苗条 面条 前面 后面 情面 脸面

  洗脸 笑脸 扫把 扫地 种地 没有 许多 许可 冷热 淡红 淡绿

  过桥 过河 高原 原因 桃园 送别 跳远 学习 高兴 香气 秀气

  和气 语气 话语 笑话 蚂蚁 凉快 快乐 赶快 就是 成名 有名

  定时 时间 房间 帮忙 早晚 送给 干净 伙伴 起立 得到 得意

  乡亲 老乡 家乡 专心 想念 画家 合唱 听话 古诗 名气

  2、近义词

  十分 =特别=非常=格外 主意=方法=办法=点子

  马上=立刻=赶紧=赶快 很多=许多 替=帮=为=给

  高兴=开心=快活=快乐 时刻=时时=时常

  朋友=伙伴 仿佛=好像 喜欢=喜爱

  3、反义词(括号里是学写过的字)

  (是)——(非) (长 )——(短) (大)——( 小 ) (远)——近

  (有)——(无) (高)——矮 、低 ( 前)——( 后 ) ( 出)——( 进、入)

  (晚)——( 早) (笑)——哭 (上)——( 下 ) (去)——( 来 )

  (左)—— (右) 旧——(新) (冷)——(热) 甜——(苦)

  慢——(快) (南)——(北) (古)——(今) 闲——(忙)

  臭——(香) 丑——(美) (东)——(西) (合)——(分)

  (收)——(放) (去)——(来、回) 死——(活) (答)——(问)

  (以后)——(以前) (冷淡)——(热情) 黑暗——(光明、明亮)

  (男)——(女) 湿——(干) 红——(绿)

  4、把下面的成语补充完整。

  春回大地 万物复苏 柳绿花红 欢歌笑语 冰雪融化 泉水丁冬

  百花齐放 百鸟争鸣 春风拂面 春暖花开 五颜六色 百花盛开

  和风细雨 万紫千红 鸟语花香 山清水秀 蒙蒙细雨 古往今来

  千山万水 诗情画意 四面八方 各种各样 自言自语 万里无云

  5、相对应的内容连线或填空本册要求学生积累掌握的词语主要有下面这些类型:

  (1)、懒洋洋地(晒太阳) 慢吞吞地(说) 兴冲冲地(走进来)

  难忘的 (节日 ) 长长的 (小河 )

  (2)、鸟蛋凉凉的——凉凉的鸟蛋 小路长长的——长长的小路

  杨树高高的——高高的杨树

  (3)、连线或填空

  碧绿碧绿的叶子(小草、菜地) 雪白雪白的雪花(浪花、梨花、贝壳)

  火红火红的太阳(花儿) 金黄金黄的落叶(麦田、稻田、油菜花)

  青青的假山( 小虾、草地) 绿绿的草地( 小草、叶子 )

  弯弯的小河(月儿、小船) 有趣的问题 难忘的日子

  美丽的风景 精彩的球赛 高远的蓝天 雪白的肚皮

  挺拔的松树 茂密的树林 会心的微笑 透明的翅膀

  淘气的娃娃 美丽的夏夜 可口的松果 闷热的天气

  亮晶晶的眼睛 绿油油的荷叶 多彩的季节 金黄的稻子

  宽宽的街道 高高的房子 满意的笑容 雪白的肚皮

  鲜艳的红领巾 轻巧的桥 美丽的衣裳 快乐的时光

  长长的小路 了不起的创举 大大的脑袋 黑灰色的身子

  温暖的春天 炎热的夏天 凉爽的秋天 寒冷的冬天

  一年级人教版下册语文知识点(三)

  偏旁部首及代表字

  氵三点水(江 河 沙) 日 日字旁(明 暗 晚)

  讠言字旁(语 认 识) 忄竖心旁(快 慢 恨)

  雨 雨字头(雪 霜 零) 冫两点水(次 冷 准)

  攵 反文旁(敏 故) 犭反犬旁(猪 狗 猫)

  鸟 鸟字旁(鸭 鸡 鹅) q 竹字头 (笑 笔 笛)

  彳双人旁 (徐 往) 目 目字旁(眼 睛 盯)

  孑 子字旁(孩) 扌提手旁(打 把 拉)

  足 足字旁(跳 跑) 亻单人旁(休 体 何)

  口 口字旁(唱 听 叶) 月 月字旁(肚 朋 腿)

  人 人字头(会 合 全) 门 门字框(闪 问 闻)

  宀 宝盖头 (宝 家宁) 土 提土旁(地 场 城)

  风字框 (风 凤) 王 王字旁(球玩 )

  方 方字旁(放 旅) 石 石字旁(砍 码 )

  火 火字旁 (炒 烧 ) 口 方框(国 园 圆)

  辶 走之底 (过 远 近)

  走 走之旁(赶 超 起) 禾 禾字旁(秋 秒)

  刂 立刀旁(别 剑 到) 灬 四点底(热 熟)

  阝双耳刀 (陪 队) 八 八字头(谷 分 公)

  女 女字旁(好 妈 奶) 心 心字底(想 思 念)

  虫 虫字旁(蜘 蛛 蛙)饣 食字旁(饱 饭 馒)

2023年语文知识点 篇5

  形象比喻式开头

  即写在文章时不直接描写人物或叙述事物,而是先用形象的比喻描述有关的内容或人物,然后再逐步深入地写内容。大体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形式开篇。比喻力求生动、贴切。

  如:老师,您是永不叫累的园丁;您是输送养料的树根;您是燃烧自已照亮我们的蜡烛;您是天下最伟大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妙用排比式开篇

  即把结构相同或相似的三个或三个以上句子或词组连用在一起,表达统一思想的修辞手法叫作“排比”。排比式开头对表现人物特点,叙述事情经历,表达思想感情,充分展示道理都有特殊的效果,强烈的语言气势,工整的词句韵律,情与美的完美结合,给读者以美的享受。

  如:我即将告别生我养我的故乡,告别亲我昵我的亲人,告别亲切善良的乡亲,踏向南下的列车,去追求我的理想,我的信念,我的灿烂明天!(选自《走出家门》)

  对比渲染式开头

  即在开头把对立的人、事物或者同一人、同一事物的相反两个方面并列出来,形成鲜明的对照。对比手法开头,可以突出中心,加深读者对人物或事件的印象。

  如:我有一个经常竖着大拇指夸我“精彩极了”的妈妈,还有一个经常皱着眉头训我“糟糕透了”的爸爸。正是有这两种极端的爱才让我常常在自信中明白自己努力的方向。(选自《两种爱》)

  示中心式开头

  即在文章开头就将人物的思想品质,或事件的意义,或景物的特点,或揭示的哲理等交待出来,以突出作文的中心。

  如:我要将自己“嫁”给书。是书教给我许多知识,是书教会我怎样做人,是书给我了许多的喜怒哀乐……(选自《我要“嫁”给书》)

  直点文题式开头

  即在文章的开头就点出了文题,让读者直奔问题所要说的内容,一目了然,不易跑题。

  如:假如我会克隆,我一定要克隆几个我自已,帮我做各种事。(文题是《我要克隆几个自己》)

  小学语文知识点汇总(三)

  文明语言,不文明语言

  A、 文明语言,即话说得很有礼貌。如:岳飞向前施礼:“请问老丈,方才可曾见一个骑黑马的?他往哪条路上去了?”

  B、同样意思的话,有的讲的就很粗野,没礼貌。如:牛皋像一个老者问路,在马上吼道:“呔,老头儿!爷问你,小校场往哪去?”

  真是“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

  六、陈述句,反问句

  A、 陈述句指说明意思,叙述事实的句子。如:这个连衣服也穿不整齐的人,不可能是最伟大的人。

  B、 反问句只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肯定意思的句子。如:这个连衣服也穿不整齐的人,怎么能是最伟大的人呢?

  陈述句改为反问句,一般需要注意以下三点:

  1、首先要把句中表示肯定或否定的词改成表示否定或肯定的词。 2、再把原句中的句号改为问好。

  3、有时为了加强语气,还要加上“难道”、“怎么”、等语气词。 4、陈述句改为反问句时,可以有不同的改法。 如:A句还可改为:

  (1)这个连衣服也穿不整齐的人,难道能是最伟大的人吗? (2)这个连衣服也穿不整齐的人,能是最伟大的人吗?

  (五)三种该注意的标点符号 1、省略号主要有以下几种用法: (1)表示文中内容的省略; (2)表示说话的迟疑; (3)表示说话断断续续;

  (4)表示意思没说完或者语意深长,余意未尽; (5)表语句内容的跳跃。

2023年语文知识点 篇6

  《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

  字音

  臆(yì)断 迥(jiǒng )然啁啾 (zhōujiū) 喈喈( jiējiē )

  翌( yì )日 毋宁(wúnìng ) 门枢(shū ) 铰链(jiǎoliàn )

  嗣后(sì) 阐(chǎn)释 臆度(duó) 宽宥(yòu )

  笃(dǔ)信 窒(zhì)息 幢(zhuàng)

  形近字

  乏(fá):贫乏 疲乏 泛(fàn):空泛泛滥

  词语解释

  颖慧:聪明(多指少年)

  生性:从小养成的性格、习惯

  聊以自娱:姑且用来自寻乐趣

  臆断:凭主观推测来断定

  迥然不同:形容差别很大

  驱使:指推动

  见识:指接触事物,扩大见闻

  门枢:门上的转轴

  茫昧:模糊不清

  阅历:指由经历得来的知识

  嗣后:以后

  知悉:知道

  徒然:白白地,不起作用。

  阐释:阐述并解释

  故此:因此,所以

  声言:公开地用语言或文字表示

  臆度:臆测,主观地推测

2023年语文知识点 篇7

  修辞:

  1、比喻:使语言形象生动,增加语言色彩。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形象。

  2、拟人:把事物当人写,使语言形象生动。给物赋予人的形态情感(指拟人),描写生动形象,表意丰富。

  3、排比: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叙事透辟,条分缕析;长于抒情。

  4、夸张:突出某一事物或强调某一感受。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5、反问:起强调作用,增强肯定(否定)语气。

  6、设问:自问自答,提出问题,引发读者的注意、思考。

  7、对偶:使语言简练工整、有音乐感;抒情酣畅;便于吟诵,易于记忆。

  8、反复:多次强调,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分清层次。

2023年语文知识点 篇8

  古诗词鉴赏

  课标要求: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背诵优秀诗文80篇。

  一、古诗鉴赏表述方法常见的套话: 1、思想情感:

  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荒淫残暴 ;反映离乱给人民造成的痛苦 ;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担忧。 建功报国:建功立业的渴望;报国无门的悲伤;山河沦丧的痛苦 ;壮志难酬的悲叹。 思乡怀人:羁旅愁思;思亲念友;边关思乡;闺中怀人。

  生活杂感: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昔胜今衰的感慨 ;借古讽今的情怀;青春易逝的伤感。 2、情感表达: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的作用。

  二、创作风格:朴素自然、清新飘逸、沉郁顿挫、淡雅高远、雄健高昂、悲壮苍凉、严谨细腻、清丽婉约„„ 明特色(用一两个词准确点名语言特色)+列例证(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析感情(指出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2023年语文知识点 篇9

  在萧红墓前的五分钟讲演

  一、字音字形

  1、字音

  泳yǒug 博bó 溺nì 舐shì

  2、形似字组词

  诘jié 反诘 辩biàn 辩论 舐shì 舐干 博bó 博爱 慨kǎi 感慨

  洁jié 洁白 辨biàn 辨别 纸zhǐ 纸张 博bó 拼搏 概gài 概括

  二、词语解释

  1、反诘:反问。

  2、博爱:旧指对人类普遍的爱。

  3、若无其事:像没有那回事一样。

  4、人饥己饥,人溺己溺:把别人饥饿看作自己饥饿,把别人被淹没看作自己被淹没。比噙设身处地,急他人所急,替他人着想。

  三、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郭沫若: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四川乐山人。 出版的诗集《女神》,以强烈的革命精神,鲜明的时代色彩,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豪放的自由诗,开创了“一代诗风 “。抗日战争爆发后,出任国民政府军委政治部第三厅厅长和文化工作委员会主任,负责有关抗战文化宣传工作。其间写了《棠棣之花》、《屈原》等6部充分显示浪漫主义特色的历史剧,这是他创作的又一重大成就。这些剧作借古喻今,紧密配合了现实的斗争。

  2、写作背景

  萧红(19l1一1942),是在鲁通先生培养下成长起来的现代女作家,原名张乃莹,黑龙江呼兰人。幼年丧母;寂寞的童年养成她恬矜、孤独、矜持、倔强的性格。1930年为反抗澍建包办婚姻,离家出走,开始了流亡与挣扎的人生征途。1932年开始文学创作。1934年与芾军一道到上海,得到鲁迅的鼓励和帮助,从事革命文艺运动。1935年出版中篇小说《生死场》,奠定了萧红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抗战爆发后,从日本回国参加抗日斗争。1942年病逝于香港,葬在靠近海边的浅水湾,年仅32岁。

  萧红把一生都献给了人民解放事业,在她身上有着年轻人所应有的精神品质。为了纪念这位年轻卓越的女作家,1948年,一大批民主的、革命的文化人在萧红墓前举行集会,郭沫若在会上作了五分钟即兴讲演。

2023年语文知识点 篇10

  查字典的方法

  1、音序查字法。如:鼎dǐn,先在“拼音音节索引”中找出音序(D),再查找音节(dǐn)及所对应的页码。

  2、部首查字法。如查“挥”字,先在“部首目录”中找到(扌),再找到部首所对应的“检字表”页码,在“检字表”相应部首下及剩余笔画数(6画)下找到要查的字及正文页码。 3、数笔画查字法。在阅读中遇到不知读音,又很难确定部首的字,就只能用数笔画的方法来查了。首先,在“难检字索引”中的相应笔画数下找到该字,再打开所对应的正文页码就可查到这个字。如查“乙”,在“难检字索引”中查(1)画。

  理解词语

  1、先弄清词语中每个字的意思,再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来理解。如:“疾驰”,“疾”是“飞快”,“驰”是“奔跑”,“疾驰”就是“飞快奔跑”的意思。

  2、运用近义词或反义词来解释。如:(近义)“焦急”就是“着急”的意思。(反义)“熟悉”就是“不陌生”的意思。

  3、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如《养花》一文,从“到院子里看花—回屋工作—再出去—再回屋”,就可以猜出“循环”是“不断重复”的意思。

  词的感情色彩

  褒义词:形容好的,如“顽强”; 贬义词:形容不好的,如“顽固”; 中性词:形容不好不坏,如“环视”“桌子”。

2023年语文知识点 篇11

  《白杨》

  1.文中作者运用了托物言志、借物喻人写作手法。

  2.中心思想:文章写的是在通往新疆的火车上,一位父亲向孩子介绍白杨树的事。作者借白杨,热情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

  线索:望白杨——说白杨(爸爸介绍白杨,同时也借白杨表露自己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决心)——希望孩子成为白杨(借物喻人)

  爸爸的神情也随之发生着变化:出神——微笑——严肃——沉思——微笑。

  3.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

  ①“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理解:这是爸爸介绍白杨树的话,这段话写出了白杨树三个特点,分别是:直;适应力强;坚强不动摇。表现了白杨树两种精神:一是忠诚无私,尽职尽责;二是不怕困难,坚强执著。

  ②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

  理解:借白杨树表达自己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决心。

  ③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理解:“高大的白杨树”暗喻老一辈的新疆建设者;“几棵小树”暗喻边疆建设者的后代。爸爸自己已经扎根边疆,献身边疆,他希望自己的子女如同小树一样经受锻炼成为建设边疆的栋梁之材。爸爸微笑是因为他相信儿女们在老一辈的教育下,一定会经受考验,成长为新的边疆建设者。

  造句:“哪儿……哪儿……”“不管……不管……总是……”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1.中心思想:文章记叙了西部建设者修建当今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隧道──风火山隧道的经过。赞扬了西部建设者的智慧与力量和吃苦奉献的精神。

  2..开凿风火山隧道主要遇到三点困难:一是冻土层;二是恶劣天气;三是极度缺氧。

  5.理解句子

  ①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理解:句子充分反映了建设者们排除万难、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执著精神。

  ②难怪一些西方媒体预言:中国人要在这样不良的地质上打隧道,是根本不可能的事!

  理解:“根本不可能”意思是这样的隧道绝无打通的希望。这句话更加强调了工程艰巨、要求很高、难度很大,衬托出了西部建设者们的勇敢、实干与创新精神。

  ③风火山,这座万年冰山露出了狰狞的面目,给筑路大军来了一个下马威!

  理解:“狰狞”,面目凶恶的样子。“下马威”一开始就向对方显示威势。句子运用比喻、拟人手法,写出筑路大军遇到的这些困难,都属于世界级难题。

  7.理解词语

  ①银装素裹:从上到下没有一点彩色,非常素洁。②七零八落:形容零散稀疏的样子。③不翼而飞:形容东西突然丢失。④劈头盖脸:从正前方正对着头和脸劈下来、盖下来。⑤杯水车薪:这个词语原来是指:一杯水去就一车着了火的柴草。比喻无济于事,解决不了问题。文中是指工人背的氧气瓶里的氧气不够人的正常呼吸。⑥废寝忘食:顾不上吃饭,忘记了睡觉。形容勤奋专心。

2023年语文知识点 篇12

  1.小说三要素:

  A人物

  B情节

  C环境

  2.议论文三要素:

  A论点

  B论据

  C论证

  3.比喻三要素:

  A本体

  B喻体

  C喻词

  4.记叙文六要素(五W+H):

  何时when

  何地where

  何人who

  何因why

  何过how

  何果what

  5.律诗四条件:

  A八句四联(首颔颈尾)

  B偶尾同韵

  C中联对偶

  D平声合调

  6.五种表达方式:

  A叙述

  B议论

  C抒情

  D说明

  E描写

  7.六种说明文说明方法:

  A举例子

  B列数字

  C打比方(喻)

  D作比较

  E分类别F下定义

2023年语文知识点 篇13

  不知道大家对八年级语文课本的第27课课文有没有不懂的地方呢?下面是由第一范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知识点汇总八年级下第27课,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语文知识点汇总八年级下第27课(一)

  一、词语积累

  强悍(hàn) 跻身(jī) 精湛(zhàn) 醒豁(huò)

  晦涩(huì) 厌腻(nì) 卷帙(zhì) 重荷(hè)

  无懈可击(xiè) 秉烛夜读(bǐng) 杳无音信(yǎo)

  二、作家作品

  左拉(1840~),十九世纪后半期法国重要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自然主义文学理论的主要倡导者。一生创作数十部长篇小说,代表作为《萌芽》。

  莫泊桑(1850~1893年),法国作家。其文学成就以短篇小说最为突出,有“世界短篇小说巨匠”的美称。他擅长从平凡琐屑的事物中截取富有典型意义的片断,以小见大地概括出生活的真实。他的短篇小说的代表作是《羊脂球》,另有《我的叔叔于勒》、《项链》等佳品。

  福楼拜(1821~1880年),法国的语言巨匠,莫泊桑的严师,其代表作是《包法利夫人》。

语文知识点汇总八年级下第27课(二)

  三、课文简析

  左拉与莫泊桑交往甚密,他得知莫泊桑英年早逝的消息后,不胜痛惜,以无比悲伤的心情于1893年7月6日在莫泊桑葬礼上发表了这篇演说。

  左拉以法兰西文学的名义,热烈地赞扬莫泊桑的文学天才,充分地肯定莫泊桑的文学成就,并在褒贬贬对比中精辟论述莫泊桑的文学成就,并在褒贬对比中精辟论述莫泊桑在文学史上的杰出地位,满怀敬意地预言莫泊桑将与他的作品一样获得永生。

  在莫泊桑葬礼上的演说·重点分析

  作品思路

  第一部分(第1段)写向莫泊桑致敬。奠定基调,激发情感。第二部分(第2~3段)写对莫泊桑的深情回忆。

  第2段回忆初识莫泊桑。

  第3段回忆莫泊桑的成名经过及其杰出的文学成就。第三部分(第4~5段)精辟论述莫泊桑在文学史上的杰出地位。第4段对莫泊桑作品的高度评价。

  第5段论述莫泊桑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第四部分(第6段)以“永生”的赞词结束演说。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7课原文

  在莫泊桑葬礼上的演说

  请允许我以法兰西文学的名义讲话,作为战友、兄长、朋友,而不是作为同行向吉·德·莫泊桑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我是在居斯塔夫·福楼拜家中认识莫泊桑的,他那时已在18岁到20之间。此刻他又重现在我的眼前,血气方刚,眼睛明亮而含笑,沉默不语,在老师面前像儿子对待父亲一样谦恭。他往往整整一个下午洗耳恭听我们的谈话,老半天才斗胆插上片言只语;但这个表情开朗、坦率的棒小伙子焕发出欢快的朝气,我们大家都喜欢他,因为他给我们带来健康的气息。他喜欢剧烈运动,那时流传着关于他如何强悍的种种佳话。我们却不曾想到他有朝一日会有才气。

  《羊脂球》这杰作,这满含柔情、讥嘲和勇气的完美无缺的作品,爆响了。他下车伊始就拿出一部具有决定意义的作品,使自己跻身于大师的行列。我们为此感到莫大的愉快;因为他成了我们所有看着他长大而未料想到他的天才的人的兄弟。而从这一天起,他就不断地有作品问世,他高产、稳产,显示出炉火纯青的功力,令我惊叹。短篇小说、中篇小说,源源而出,无限地丰富多彩,无不精湛绝妙,令人叹为观止;每一篇都是一出小小的喜剧,一出小小的完整的戏剧,打开一扇令人顿觉醒豁的生活的窗口。读他的作品的时候,可以是笑或是哭,但永远是发人深思的。

  啊!明晰,多么清澈的美的泉源,我愿看到每一代人都在这清泉中开怀畅饮!我爱莫泊桑,因为他真正具有我们拉丁的血统,他属于正派的文学伟人的家族。诚然,绝不应该限制艺术的天地:应该承认复杂派、玄妙派和晦涩派存在的权利,但在我看来,这一切不过是堕落,如果你愿意的话,也可以说是一时的离经叛道,总还是必须回到纯朴派和明晰派中来的,正如人们终归还是吃那使他获得营养而永不会使他厌腻的日常必吃的面包。

  莫泊桑在20xx年中发表了将近20卷作品,如果他活着,毫无疑问,他还可以把这个数字扩大3倍,他一个人的作品就可以摆满一个书架。可是让我说什么呢?面对我们时代卷帙(zhì)浩繁的产品,我有时真有点忧虑不安。诚然,这些都是长期认真写作的成果。……不过,对于荣誉来说这也是十分沉重的包袱,人们的记忆是不喜欢承受这样的重荷的。那些规模庞大的系列作品,能够留传后世的从来都不过是寥寥几页。谁敢说获得不朽的不更可能是一篇三百行的小说,是未来世纪的小学生们当做无懈可击的完美的典范、口口相传的寓言或者故事呢?

  先生们,这就是莫泊桑光荣之所在,而且是更牢靠、最坚实的光荣。那么.既然他以昂贵的代价换来了香甜的安息,就让他收着对自己留下的作品永远富有征服人心的活力这一信念,香甜地安息吧。他的作品将永生,并将使他获得永生。

2023年语文知识点 篇14

  图表徽标:看懂图画,对图画的画面和文字分析比较、用简洁的文字表述,并一定要挖掘其深层含义。 综合性学习

  课标要求: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

  命题趋势:有并入“知识积累与运用”和“现代文阅读”中的趋势,答题思路、解题技巧不变。 常用题型:

  1、活动类:根据活动主题设计活动宣传口号、活动步骤等。

  对策:语言表述要简洁。主题词要简明、准确、生动;活动过程或计划要点表述要清楚,目的要明确,过程和计划要分项列出。

  2、提取、概括信息、拟写标题类

  对策:筛选重点词语组成一句话,形成自己的观点。思考材料的共性,找出带有规律性的标题 要点概括:

  A.摘引文中原句作为答案。

  B.选取文中重要词语语句组合成答案

  C.划分相关内容层次,一般有几个层次就有几个要点。

  3、口语交际语言运用类 结合情境,简明、连贯、得体地完成交际任务。 对策:要有说服力和条理性,注意谦语和敬语的使用。 4、语言积累类:

  对策:积累古诗文、现代诗文、俗语、谚语、名言警句、文学文化常识,山川名胜、风土人情。特别是时代性、地域性较强的综合性知识表述。

2023年语文知识点 篇15

  云南的歌会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迤yǐ西 糯nuò米 酬和hè 忌讳huì

  即物起兴xìng 龙吟风哕huì 柞zuò木林

  点拨:"和"是多音字,应结合语境正确读音。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pì) 譬喻 (xī)熹微 (chún) 淳朴 蹲(jù) 踞

  3.解释下列词语。

  (1)引经据典:引用经典中的语句或故事。

  (2)生面别开:另外开展新的局面。

  (3)即物起兴:开头先咏他物起兴抒情。起兴,指先言他物以触发联想,诱发文思。

  (4)若无其事:好像没有那么回事似的,形容不动声色或漠不关心。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最有意思的是云雀,时常从面前不远草丛中起飞,一面扶摇盘旋而上,一面不住唱歌,向碧蓝天空中钻去,仿佛要一直钻透蓝空。

  2.小时候常听老太婆口头语,"十年难逢金满斗",意思是盛会难逢,参加后才知道原来如此。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云南的歌会》选自《沈从文散文选》,原文标题是"记忆中的云南跑马节",作者沈从文是现代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称谓)。

2023年语文知识点 篇16

  马说

  一.文学常识:韩愈,字退之,唐代文学家,散文尤其著名,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有《昌黎先生文集》。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

  二.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故虽有名马:所以。///即使。2.只辱于奴隶人之手:受屈辱。3.不以千里称:不把(它)称为千里马。4.一食或尽粟一石:一食:吃一顿;/或:有时;/石:十斗为一石。

  5.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同“饲”,喂养。6.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这样的。

  7.才美不外见:通“现”,显现。8.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犹,尚且;//普通,平常;///等同,一样。

  9.安求其能千里也:怎么,哪里;//日行千里11.策之不以其道:驱使;方法

  12.食之不能尽其材:喂;//通“才”,指才能13.执策而临之:握;// 鞭子;//到(它)跟前。

  14.其真无马邪:难道      15.其真不知马也:恐怕

  三.译文: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可是伯乐却不会经常有。所以即使有了名马,却只能在马夫的手里受屈辱,和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里,不把它称作千里马。

  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吃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把它当作普通马来喂养。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但是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特长也就显现不出来,想要跟普通的马等同尚且不可能,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驱使它,不能按照正确的方法,喂养又不能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听到它嘶鸣,却不懂得它的意愿。拿着鞭子,走到千里马的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不认识千里马吧!

  四.理解性默写: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2.全文的主旨句是: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3.有一位名人曾说过:“世上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由此我们可想到《马说》的一句话: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4.点明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起决定作用的句子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五.课文内容理解:

  1.这篇文章表面是在谈马,其实是在谈人才,韩愈在文中强调了识别(发现)人才和善待(尊重、正确对待)人才的重要性。

  2.本文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本文的“千里马”、“伯乐”、“食马者”各有喻指:

  “千里马”指人才;“伯乐”指善于识别人才的统治者;“食马者”指愚妄浅薄的统治者。

  3.第—段文字说明了什么? 答: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有决定性作用。

  4.是不是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呢?

  答:是,强调伯乐能识马,如果不被伯乐识别,千里马就会被埋没。

  5.第二段说明了什么?

  答:说明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进一步说明,千里马没有遇到伯乐,无法施展才华。

  6.第三段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不是天下无千里马,而是不识马。(即:讽刺“食马者”的浅薄无知。)

  7.第三段中哪句话点明了全文的中心?答:“其真不知马也”

  8.本文通篇不离千里马,难道只是说“马”吗?

  答:借千里马难遇伯乐,最终被埋没,对埋没人才的现状作了揭露。

  9.本文通过描写千里马的遭遇,表达韩愈怎样的思想?

  答:表达作者怀才不遇,有志难酬的愤懑心情。

  10.你是怎么理解“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的?

  答:表现了作者对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摧残埋没人才的不满和愤慨。

  11.伯乐和千里马的寓意及其二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答:千里马寓人才,伯乐寓能发现赏识任用人才的人。先有伯乐,而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要发现人才,爱护人才,否则,人才就会被埋没,有人才也等于没有人才。在韩愈看来,世上缺乏的不是人才,而是发现人才的人。所以说课文中流露的是作者怀才不遇之情和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愤懑和控诉。

  12.这篇文章的主旨是:借千里马为喻对封建统治者“不知马”,埋没人才的行为作了有力的揭露。

  13.结合全文,谈谈成为“千里马”的必要条件是什么?

  答:要有千里马的才能;要有展示的机会;要有识别人才,欣赏人才的伯乐。

《2023年语文知识点(精选16篇)》

2023年语文知识点 篇1  (六)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现代著名作家、戏剧家,小说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戏剧有《茶馆》《龙须沟》等。中学课本里有《在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