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经》上说:“诸苦所因,贪欲为本;若灭贪欲,无所依止”。
欲望是我们生存的根本,但过度的欲望和需求,会限制人的身心自由。
在这样复杂的世界里活着,不懂知足,太过清醒,都会令人痛苦不堪。
糊涂,是家庭和睦的养分
古人常说,不痴不聋,不做家翁。
家是让人放松的地方,在这里,我们会放下端着的架子,脱掉伪装的外衣,活出最真实的自己。
正因如此,我们在与家人相处的过程中,难免会犯一些错误。
倘若对每个人的过失都穷追不舍,家庭就会失去和气。
所以,要维护家庭和睦,建立温馨港湾,就不能太过清醒计较。
我曾在知乎上看到一个网友说,结婚后她老公去了外地,她与婆婆住在一起,婆婆总是不注意卫生,也不干活。
她白天去上班,下班回来要给婆婆做饭。每次老公回家,婆婆还故意给她挑刺儿。
老公知道这些,心里觉得亏欠,对她说:“媳妇儿,我妈这样对你,你都不计较,让你受委屈了。”
她对这些一笑而过,总会云淡风轻地说,“妈年纪大了,身体不好,总要让着点儿。”
知名主持人涂磊说,家是讲爱的地方,不是讲理的地方。
一家人在一起,如果对每件事都要分出是非对错,说得一清二楚,生活就无法继续。
与其如此,倒不如糊涂一点,看开一点,这样也会让自己轻松很多。
中国的传统文化里提倡家和万事兴,家庭关系的和睦,需要人们以包容的心态去呵护。
对待家人,我们要适当地糊涂,凡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懂得包容家人的过失,才能让家庭关系保持良性发展。
知足,是幸福生活的源泉
有这样一句话:人有钱也苦,没钱也苦;闲着也苦,忙着也苦。
只要活着,又有哪个人不苦呢?
我们会因为得不到某些东西而痛苦,处理不好人际关系而挣扎,太过在意别人的看法而煎熬。
有时候,痛苦和不幸的根源,往往就在于我们的不知足。
心理学家经过研究证明,降低期望值是提高幸福感的最好途径。
如果我们对任何事物都期望过高,吃着碗里、看着锅里,就无法拥有从容安然的生活,到头来也会一无所获。
在着名作家路遥的小说《人生》中,主人公高加林因教师一职被人替代,而回到农村,与同村的刘巧珍展开了一段炙热的恋情。
巧珍是个不错的女子,她善良热情、勤劳勇敢,但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巧珍没读过书,是个地地道道的乡下女子。
高加林向来以文化人自居,因此他心里对巧珍的“没文化”总有些不满意。
后来高加林托关系去城里工作,与广播站的黄亚萍相谈甚欢。思想先进的黄亚萍,不像巧珍那般没文化;也不像巧珍,只知道给自己讲庄稼的事情。
于是,高加林愈加觉得巧珍不适合自己,最终主动放弃了这段感情。
当高加林因“走后门”被揭发后,他不得不再次回到农村。
此时的巧珍已经嫁做人妇,面对着巧珍,高加林终于看到了她的善良真诚,但一切已经来不及了。
“不知足”蒙蔽了高加林的双眼,让他无法看到巧珍身上的好,最后失去了一段真挚的感情。
北宋诗人林逋在《省心录》里写到:知足者,贫贱亦乐;不知足者,富贵亦忧。
在生活里,处处都充满着缺陷和遗憾,一不小心,便会失去幸福。
只有懂得知足,及时看清平凡的人生底色,我们才能拥有长长久久的幸福。
糊涂是本事,知足是智慧
知足,是人生在世最大的幸福;糊涂,是人际交往绝佳的技巧。
拥有知足的心态,便可以享受“看庭前花开花落,望天上云卷云舒”的惬意。
懂得适当的糊涂,便可以体验“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的欢喜。
正如人们在弥勒佛身上挂着的对联:“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笑口常开,笑世间可笑之人。”
在豆瓣高分剧《父母爱情》里,主人公江德福和安杰之所以拥有幸福圆满的一生,就是因为他们一个懂得知足,一个会装糊涂。
安杰是资本家的小姐,有文化,爱讲究。
在和江德福这个没文化的大老粗相处时,安杰有些时候比较挑剔,也有小脾气。
但在婚后长期的生活中,安杰对江德福的欣赏与感动,一步一步地转化为了爱和理解。
她逐渐放下了自己“资本家小姐”的身段,与江德福投入在柴米油盐的生活里,找到了满足感,最后越过越幸福。
江德福也是一个情商比较高的人。在与安杰一起回娘家时,知道嫂子说的话让安杰不高兴。但江德福并没有把这些放在心上,反过来却给哥嫂敬酒,还感谢他们这些年来对安杰的照顾。
江德福的糊涂,化解了两家人之间的不愉快,也彰显出自身的风度。
容易知足的人往往比较快乐,适当糊涂的人往往活得轻松。
他们不那么计较得失,也不过多追根究底。
因为他们知道,贪得无厌和锱铢必较,会助长负能量,亦会伤害彼此。
航行在生活的海洋里,没有些许本事和智慧,就很容易被海浪打翻。
与其让计较和贪欲占据生命时长,不如早日成为一个容易知足,又懂得糊涂的人。
如此,人的心境得以升华,生活也会得以顺遂。
让我们抛开贪欲和计较,收获真实幸福,打造智慧人生。
糊涂是本事,知足是智慧相关文章:
★ 知足常乐的句子
《糊涂是本事,知足是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