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始终怀揣远方,所以不顾身体不适的我将药盒塞进行李箱,背起行囊任性地踏上了此次的河南之旅。我对河南概貌不甚了解,但总是固执地将“荒凉”、“穷困”、“野蛮”等不良之冠扣于它。这应与儿时的我在茶余饭后聆听走遍大江南北的父亲绘声绘色地讲述的那些各地风情有关。
对于父亲描绘的河南已模糊不清。记忆最深的是烈日当空下,一群蓬头垢面的妇女坐在门槛上半倚着门框,边推搓着身上的污垢,边搜捉衣服上纷纷跃动的跳蚤,并用黑漆漆的指甲相互比赛似的将手中的“战利品”掐得“咯吱、咯吱”个不停……那时,我并不知道还有严重缺水之说。少不更事的我始终以为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所以一想到这种令人作呕的画面,我便对世上居然会有这种邋遢女人的存在感到质疑!女人,不都是特爱美的么?总之,对于河南这个地域我绝没有好印象,能勾起我不远千里跋涉奔赴前往的应是郭亮的挂壁公路吧。
自从去年去了皖南的天际公路,享受了惊心动魄的“云中游”的我总想再次挑战自已。临行之前,狂搜百度,将郭亮挂壁公路之险在脑海中无限放大,并私自侥幸地认为同去的恐高似我辈的大有人在,假想大家一致认同弃车步履丈量挂壁公路才是万全之策,似乎也只有这样才能平复忐忑已久的心。坐在电脑前,面对刀削般的绝壁公路画面,一次次地询问自己:“能吗?这么胆小如鼠般的自己能行吗?”“怯懦、软弱!”我对患有恐高症的自己深恶痛绝。
踏出家门的那一刻,家中领导关心询问:“算了,还是不去了吧,这次胃出血休息才半个月,那么远的路途你身体肯定吃不消。要不,等好一点再去?”片刻的迟疑,心中的远方立马勾魂般显现,我坚定地迈出步伐。顾虑归顾虑,胆颤且胆颤,对于一个心心念念寄情于山水的人来说,没有比置身于自然风光更能怡身悦心了。
大巴车一路疾驰,近十二个小时才抵达目的地,一个不知名的小镇。说是小镇,还沒我们那儿的乡村繁华。矮小简陋的房子稀疏地坐落在空旷的原野上。在这个春色娇媚的人间四月天里,这儿竟难看到绿色植被,更别说什么繁花簇拥的了。眼中所见,一片仓凉。头顶上的天也如脚下的黄土地一般灰蒙蒙、黄乎乎的,似乎连吸进鼻腔的空气都有泥土的浑浊。记的沈从文沈老先生说过,河南的云黄的似乎抓一把下来就可以去做窝窝头了。这绝不是危言耸听!看,它始终铁青着脸,犹如一位风尘仆仆饱经风霜的老者一声不发地冷瞧着我们,仿佛并不欢迎我们这些外来者的贸然造访。
沿街的铺面沉闷地紧闭着门,夜幕才刚刚拉开,所能见到的当地居民便屈指可数。若不是来往游客的点缀,这里仿佛是座毫无生气的废城。唉!除了荒芜还是荒芜,让人冷不丁地误以为一下子闯回了解放前。我的心顿时拔凉拔凉的。说好的美景呢?说好的奇观呢?“既来之,则安之。”同房的大姐贴心地安慰我。是的,我也只能翘首期盼明日在这种荒凉蛮夷之地会有奇迹出现!
次日清晨,为赶行程,一群游人早起驱车赶往心之所向的郭亮村。大巴在途中奔弛。小导游津津有味地解说郭亮村历年趣事,引得大家笑语连连。《举起手来》中的潘长江似乎正在郭亮路口挪着一双螺旋腿滑稽地向我们走来……我不禁“噗呲”一笑,同排的驴友诧异地望着暗自“发孬”的我。约莫过了一个小时,车子登上了盘山公路。据导游讲解,郭亮村处在太行山脉的余脉。山虽不算太高,却极其陡峭。望着窗外连绵的小山峦我嗤之以鼻。切!这也算陡峭山脉?印象之中,少年时代的教课书里的太行山是何等的高大?我极尽全力搜索大脑中残存的有关太行山记忆,却怎么也与眼前的小山峰扯不上任何牵连,倒是漫山遍野的绿补给了我被灰蒙疲倦了的双眼。
客车似乎越盘越艰难,需加大马力且又不能车速过快,只能徐徐爬行。行至山腰处,忽有一人激动地大呼:“到了、到了,快看!绝壁长廊!”手指处,众人放眼望去,果真有四个血色大字“绝壁长廊”醒目地雕刻在一块天然巨石上。哦!我们真的来了,被世人喻为人间传奇的挂壁公路此刻就在脚下。公路在山肚中蜿蜒穿行。临崖一侧壁立千仞,光滑直溜的崖面寸草不生,如刀削、如斧劈,直视崖底,让人目眩头晕。
据说,在公路未开凿前的郭亮村民只能通过悬梯在这平板似的悬崖上与外界往来。且只能是年轻力壮、心理素质过硬的男子才能淡定地通过悬梯,因为稍有闪失便会跌落悬崖粉身碎骨。我斗胆眯缝双眼向下望去。“晕!”别说让我也去尝试在那天梯上往来一番,单是想想他人攀附之难便足以让人胆颤心惊。李白老先生呜呼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然蜀道之难难于当年的郭亮人么?我没去过天府之国,自然无法在心中比拟孰易孰难。只是瞎自揣摩,蜀道再难,尚有“枯松倒挂倚绝壁”,而此处的绝壁如削,连片草都不见一叶,只有冰冷的令人绝望的石崖。我为刚才还在心中嘲弄这儿的山不够巉峭而羞愧。长廊之中,黑嘘嘘的巨石突兀而出,令人惊恐它们会不会兀然而落,猝不及防地砸向我们?当年郭亮村的十三位农民英雄们又是怎样用一双布满老茧的双手将这些巨石劈开挪走?在这个地理环境极其恶劣的绝壁之上,这些愚公们靠的是什么样的毅力才在毫无精良设备的状况下用最原始的工具开凿出这样一条联通世外的福路?一连串的问题在脑中盘旋,我们边走边惊叹不已。
站在长廊的边缘,借着扶栏的依衬,透过瞭望口我贪婪地饱阅着郭亮的角角落落。这儿的山或许不似黄山雄奇峻秀,亦不如泰山巍峨沉浑,但其断崖峭壁之处裸露着的血色胸膛却无不张显着它与众不同的兀傲。这种山是有血性的男子,可以冷峻与温柔并存,亦可不羁同保守一体。ta就这么随性地环抱着小小的郭亮村,在你眼之所及之处骄傲地耸立,让你不得不由衷地去崇敬仰慕。
行至长廊尽头,眼前豁然开朗,世外桃源般的郭亮村尽收眼底。原始的村居小巧简陋,民风淳厚古朴。看着为迎接潮汐般涌来的游客而忙碌不停的郭亮村民,我们不由感叹,若不是当年的十三壮士带领全村老少,凭借愚公移山的精神用血肉之躯铸就这条通往世外的公路,如今的郭亮后辈应还不知外面的世界有多精彩吧!前人栽树,后人纳凉。四面八方蜂拥而至的游客无疑激活了这块贫瘠之地。人们不惧千里来朝圣的不单是这条奇迹公路。我想他们应如同我一样,更多的是来膜拜当年的郭亮人不畏天险,为造福子孙而无私忘我的郭亮精神。一条公路三十年开凿,一曲长廊千滴血铸就!当我站在挂壁公路的尽头,当我看到橱窗里十三壮士的动人事迹,当我路过老村长的故居门前,敬重之心油然而起!
在郭亮村农家乐吃罢午饭,我们又马不停蹄地赶往南平观看瀑布。由于饭菜硬糙,中歺我几乎粒米未进,只从背包里拿出牛奶饼干充饥。即便如此,一路担心的事还是出现了。日月星潭处,该死的胃疼又发作。为了不影响他人行程,我只好强撑着,拿出随身携带的胃药加量服下。纵是如此,我还是跟不上大部队的步伐,渐渐落下。同行的几位驴友见我脸色苍白,故意慢下脚步陪同我。其实,爱好旅游的户外达人可能都有深切体会,户外旅游收获的不仅仅是仙境美景,更令人心怡的应是收获友谊。每一次旅行都会在陌生的路途中结识一见如故的驴友,一路开怀大笑、一路尽情疯癫、一路彼此关爱、一路互传温暖。这样的画面才是最感人的风景!
山势越来越险峻,同行的友友生怕我体力不支,劝我原地休息,等待她们观赏瀑布归来后再原路同返。我抬头望望前方那个白发苍苍的背影,一位来自安徽铜陵已近八十高龄的老太,她尚能步履稳健登高而去,我又有什么理由还在半途就打退堂鼓?既然出来亲近自然,再不适也得坚持。于是,我放慢脚步继续前行。盘山小道时而平缓,时而陡峭。途边怪石嶙峋,随处耸立的断壁犹如巨大的屏障将我们团团围住。除了灌木铺盖的丛丛品绿,我被眼前泛滥的褐红色而压抑得喘不过气来。
这里始终让人感觉缺少了什么。是花香?是鸟语?都不对,是水!对,就是水!是精灵般一路奔腾、一路欢歌的清泉!水,山之灵魂!再伟岸刚毅的山缺少轻盈柔媚之水的相依便缺失了其应有的灵性。世上万物皆是相辅相成,就像山须水陪衬,月须星渲染……正当我审美疲倦时,驴友在前方小径上欢呼:“加油!快上、快上!拐角处便可见瀑布!”
呵!是!我隐约听见了“淙淙”水流之声。可是既然前方有瀑布,那一路干涸的河床又是怎么一回事?再往前行,水声更大。旦见六七台挖掘机正清理高出的河道。河床上堆积了大小不等的石块。一群围观的游客在听导游讲解。原来,前方的瀑布位于两省交界之处。一座大山将两省分割。水是从山那边属于邻省山顶上的湖中溢流而出。山这头地势稍矮,水因势而流沿断壁奔泄而下形成蔚为状观的瀑布。随着这条瀑布知名度的不断提高,给山这边带来了不可估量的经济效益。这样一来,山那边的邻省又不高兴了,心想:咱养的闺女,凭啥你收彩礼?于是,就有“智者”提议沿湖筑堤,将水引走,以断这方的财脉。故而,我们今天要去观看的瀑布实质上已大不如前。
水声愈大,山道愈陡。艰难拾级而上,我终于来到拐角处看见了挂在断壁上的瀑布。可是,其孱羸的瀑面还不及宣传片中的十分之一大。尽管刚才听过讲解已有心里准备,但仍抵御不了失望来袭。这时,有友提出继续下一景点。我仰头瞅瞅眼前的山道几近平角之势挂在石壁之上,这哪是台阶,分明是悬梯!我吓得连连摇头:“不行、不行,我肯定上不去。”刚还想挑战自我的驴友见状也只得作罢,又折回到瀑布下嬉戏潭水。此时,家中慰问千里传达:“怎样?玩的开心嘛?拖着病体出去不好受吧?”嗨!还真有灵犀?我下意识地摸摸还在隐隐作疼的胃部,打开视频,相机对着飞泄而下的瀑布,伸出剪刀手俏皮地报平安:“哈哈!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第三天行程是进军云台山青龙峡。这个被誉为云台山第一大峡谷的青龙峡,坐落在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内,总面积达108平方公里。青龙峡富有浓厚的神话色彩,可谓一物一典故,一景一传奇。可惜天公并不作美,雨一直在下。站在山顶,眼前一片烟雨拢纱。“能见度这么差,能观赏到什么好景?”有人抱怨。导游笑语:“烟雨朦胧之日,才是欣赏美景之时,你们不觉得此刻如在仙境云游么?放心吧,这是山顶,我们须换两次索道才能抵达五千多米下的谷底游览。到了那儿会看得清美景滴。”说的也是,烟雾缭绕才更似仙境!此时,山峦、树木、小径、屋舍皆在烟雨中移形换步,时隐时沒,浮光掠影、恰似海市蜃楼!
检过小票,就要登上览车了。览车可是我的死穴呀!还未上呢,弱小的心就已在瑟瑟发抖。怎么办?怎么办?又准备临阵脱逃?雨中的台阶都是湿漉漉的,三千多级摆在那儿可不是好下的,万一稍不溜神滑倒摔到哪儿就得不偿失了。况且一人下台阶,再借我仨胆也是不敢呀!“勇敢点,万事都有头一回。”身旁的大姐为我壮胆,并细心地将我手中的雨伞、水壶全捋到她的手中。车来了,服务员抓住览车不由分说地将我推了进去。我立马屏住呼吸,双手死死抓住护栏,紧闭双眼坐在座位上一动不动,任雨水敲打着我的脸颊。“沒事哈,有我呢!”大姐撑开雨伞为我遮风挡雨。她温柔的举止让身悬半空的我平添了几份安全感,慌乱的心也因此松缓了些许。
一路走来,几位驴友的热忱关护着实让寂寥的旅途温暖了许多。“啊啊……啊啊……太美了,青龙王,我们下凡来了……”前后览车上的驴友们冲着山谷尽情地欢呼。而我则坐在览车上连深呼吸都不敢,更别说像她们那样谈笑风生,像她们那样轻松享受自上而下“飞”的感觉。我羡慕她们的无惧,更羡慕她们的洒脱。敢作敢为、敢爱敢恨是我所欣赏的,也是我所缺失的。一下览车,我便晕乎的哇哇呕吐,恐慌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但不管怎样,我总算又一次挑战了极限。这一切应归功于暖心大姐给我勇气给我力量。我为自己每次外出都能拥有这种最美遇见而感恩不已。
到了谷底,又是一番天地。青龙峡果真不负盛名。谷幽峡长、山青水碧、千峰竞秀、曲径通幽,真乃一幅绝美的山水画廊。人在廊中游,恰如画中行。置身这份幽深之中,身心俱被净化。一路向前,沿途的峰、崖、岭、台天然雕琢、相互辉映,路边的泉、潭、溪、瀑自成一格、秀色天成。这里不见姹紫嫣红,不见蝶舞蜂喧。映入眼帘的除了生意盎然的绿,还是漫无边际的绿。这样的绿,绿的那么专一、绿的那么纯正、绿的那么深沉,让你不知不觉沉陷其中。偶尔传来的几声虫语鸟鸣淬不及防地打破这份阒静,才让人从那一汪绿丛中醒来。这里是山与水的纯粹之约,任何物种渗入进来都显得多余。山如此深情地拥抱着水,水这般柔媚地缠绕着山。山有了水的缠绵而多了温柔,水有了山的偎依而添了乖巧。我看过那么多的山水,要数这里的山水最有默契。它们更像一对生死相随的灵魂伴侣,永远相知相亲、相伴相惜!
再美的景也只有懂得的人去欣赏才能体现它存在的价值。热爱自然、衷情山水的女人无疑是美的,她们可以美的不畏年龄羁绊,无惧岁月侵扰。瞧!在泉边嬉水的四女子疯欢的似顽童,笑容灿烂的堪比少女,谁能信这一路欢欣的她们年岁之和已超双百?谁不说这一程奔放的身影里洋溢着活力四射的青春气息!我是个慢热的人,几天来和她们的朝夕相处也让我深受感染,与她们抚掌大笑、同她们尽兴撒欢……原来,快乐就是这么筒单。赏最美的景、放最宽的心、识最真的人、结最善的缘!
愉悦的时光转瞬即逝,美丽的河南之旅即将结束。我们总是嗟叹光阴荏苒。其实,人生本就是一次单向旅行。一路之上该有怎样的遇见与別离我们无法把控,前路是鲜花是荆棘亦无从知晓。我们所能做的只能是心存美好,善待相逢。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这条无法设计的旅途中不忘初心,收获温暖、欢快前行!
乐在旅途——河南之印象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