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有座巴学园

文/ 孔令玉 时间: 原创美文

  心中有座巴学园

  (孔令玉)

  2008年汶川地震的时候,我正在四川一所师范大学读研究生,地震发生后,余震接连不断,晚上又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可还是没人敢回宿舍,学生都挤在体育馆(体育馆四周是开放的,可以随时逃到外面),惶恐着、议论着。这时,同导师的一个同学提议回宿舍找本书看,缓解一下恐慌的心情,我的宿舍在14楼,他的在一楼,自然去了他的宿舍。进去后,发现里面凌乱不堪,被子、电脑、书等都散落了一地,这时,我感觉右脚踩到了一个东西,低头一看,是一本书,书名叫《窗边的小豆豆》,我迅速捡起了这本书,和那位同学一起“逃”出了宿舍。

  回到体育馆,在昏暗的灯光下,伴随着淅淅沥沥的雨声和嘈杂的人群声,我进入了书中的故事。

  原来,书中的“窗边”并不像诗人笔下的“窗边”那样充满诗意和无限风景,而是意味着被排除在校园外,处于非主体地位,是一群被人冷落的特殊学生群体,他们很多都有生理缺陷或心理缺陷,有人叫他们“窗边族”,也有人叫他们“问题学生”。而书中的主人公小豆豆正是窗边族中的一员,她小学时因为太淘气而被学校退学后,来到了巴学园。小林宗作校长却很喜爱小豆豆,在他的爱护和引导下,很多人眼里“怪人”的小豆豆变成了一个具有优良品质的孩子,并奠定了她一生成功的基石。

  其实,书中的文字并没有什么华丽的辞藻,也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作者是用非常朴实的文风向读者讲述了一个个小故事,描述了一所让无数人一生向往的学校——巴学园。在这所学校里,课程的设置是随性且自由的,人与人之间是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处处充满了关爱和赞扬,就连孩子们的午餐也用“山的味道”和“海的味道”消除了攀比又镶嵌了诗意。而这一切都得益于巴学园有一位懂得教育真谛的小林宗作校长。

  就在地震后的那个夜晚,我居然一口气读完了这本《窗边的小豆豆》,当我读到最后一节《再见,再见》,看到巴学园毁于战火时,不禁流下了眼泪。此时,那位同学看到了我的泪水,还惊讶地问我怎么了,并安慰我说:“不用怕兄弟,大震已经过去了,不会有事的。”我告诉他说:“我不是怕地震,我是被书中的情节触动了!”没想到他接着说:“这本书的确很好,你那么喜欢,就送你了。”我感激他的慷慨与馈赠,但他却不知,我流下的不只是难过的泪水,也有高兴的泪水,我感谢在这特殊的日子上天赐予我如此丰盛的精神食粮,我想,巴学园虽已不复存在,但只要老师心中有座巴学园,那教育将永远是简单、快乐、幸福、自由的。

  从此,成为小林宗作那样的老师,便成了我的教育梦想。研究生毕业后,怀揣着梦想与憧憬,我到江苏盐城做了一所职业学校的教师。可是,失望却接踵而至,学生的学习意识淡薄,有些学生上课时甚至书都没有,还早恋、逃课、打架,让我头疼不已。我开始怀疑自己的选择,甚至产生了辞职的念头。有一次,两个女生发生矛盾互相动了手,最后还报警惊动了派出所,我作为班主任为了处理此事也数次到派出所,感觉很是羞辱,并有一种深深的挫败感,甚至认为她俩已不可救药。

  事后,我决定辞职,就在我拿出纸笔打算写辞职信时,却抬头看到了教师宿舍的书架上同学送我的那本《窗边的小豆豆》,它寂寞地躺在那里,我已经许久没有读它了。记忆的琴弦使我又想起了小林宗作校长,想起了巴学园,想起了那个地震之夜的感动,想起了我当初立下的教育追求,何时这一切竟悄悄离我远去,而我却浑然不觉,仅仅遭受了一些挫折便选择放弃,这就是我从本科到研究生一直读了七年师范大学的追求吗?我叩问自己的心灵。

  巴学园的孩子虽被人们称作“窗边族”,可是在小林宗作校长的引导下,最终小豆豆成了著名作家、电视主持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其他很多同学也都取得了骄人的成就,正如书中所写:无论哪个孩子,当他出世的时候,都具有优良的品质,在他成长的过程中,会受到很多影响,这些优良的品质可能会受到损害。所以,我们要早早地发现这些优良的品质,并让它们发扬光大,把孩子培养成富有个性的人。

  看到这些,我为自己的轻易放弃感到羞愧,打消了辞职的念头,重新调整好心态,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每当遇到困难与挫折时,我都翻一翻《窗边的小豆豆》,回望自己心中的那座巴学园,就不再急躁了,不再沮丧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个克服困难后的收获与喜悦。

  2013年6月,我所带的五年制高职班即将毕业的时候,全班36名同学30名考上了本科,还有4名男生从学校成功应征入伍,而当初互相打架的那两个女孩子,一个通过自己的努力到上海东方航空做了一名空姐,另一个则在盐城一家旅行社做了导游,去年新冠疫情期间,她还被评为市优秀志愿者。

  一晃14年过去了,现在的我也从当初那个信念不坚定的老师成为了市优秀教师。

  自从《窗边的小豆豆》在中国出版以来,连年畅销,被媒体和读者评为“世纪最有价值图书”,2020年列入《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阅读指导目录》,甚至很多人仿照书中所写,建造了一所所巴学园式的学校。其实,建一所巴学园式的学校容易,但如果没有小林宗作校长那样忠于教育的精神,巴学园同样是不存在的,所以,我将永远在自己心中珍藏一座巴学园,更希望所有的老师心中都珍藏一座巴学园。

  作者简介:孔令玉,男,1981年生,安徽省宿州市萧县人。中国民主同盟盟员,中国教育学会会员,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会员,江苏诗词楹联协会会员,盐城市作家协会会员,盐城市散文协会理事,四川师范大学美学硕士,西北大学访问学者,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文学作品散见于《作家选刊》《散文选刊》《中国乡村》《世界华文旅游文学》《盐风文学》《浣花》《鸭绿江》《盐阜大众报》《彭城晚报》《河南科技报》等报刊杂志及网络平台。

心中有座巴学园相关文章:

从鱼幼薇到鱼玄机,她的心中是有爱的,可是被某人生生耗

离开一个地方的告别话 再见了这座城市的句子

爱上一座城

爱牙健康知识讲座总结

《心中有座巴学园》

  心中有座巴学园  (孔令玉)  2008年汶川地震的时候,我正在四川一所师范大学读研究生,地震发生后,余震接连不断,晚上又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可还是没人敢回宿舍,学生都挤在体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