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夜,焦躁不安

文/ 命由己造 时间: 原创美文

  那夜,焦躁不安

  人都是这样,年轻时不会畏惧病痛,乃至无所谓生死,即使到了知天命的年龄,似乎也不愿意接受已经渐渐老去的事实,这不服输的心态,其实,是可以理解的。唯有常常求医问药以后,才会真正意识到今非昔比。

  怕老是一种心态,人的衰老也不会因为个人主观意识而改变。老了就是老了,怕和不怕,都得面对。怕也好,不怕也好,从青春少年到老态龙钟,都得遵循这自然规律。

  人生没有处处如意。坎坷、灾难、病痛都有可能发生。如果非得说怕,我认为是病痛,而且又最怕用较长的时间也治不好。至于坎坷、灾难一类的担心,这就得看命硬不硬了。因为有人一生没有坎坷、灾难。

  从医疗资源看,我相对丰富。有内外科的临床专家、有医学检验师、也有不少药商。在此,感谢他们一直以来的信任和厚爱。

  这次,家属被“枯萎镰刀菌”感染,导致化脓性肺炎,让辖区医院束手无策,最终只有选择去重医附属医院。而且,当晚就入住ICU病房。

  进ICU的病人基本都是重症,甚至很多病人是有生命危险的。有人说ICU里不人道,也有人说ICU是七星级酒店,众说纷纭。其实,ICU真正的意义,是生命垂危者最后的希望。

  虽然她的病还不至于要命,但还是安排住进了令人害怕的ICU。一是ICU有利于观察,对病例分析更高效;二是在特定环境的ICU,无论从检查、会诊、救治方面都具有一定的优势;三是护理更专业、更细致。

  在此,由衷感谢何主任的厚爱和董教授的关照。

  在ICU的几天时间里,她目睹了生命的脆弱。有的在痛苦哀嚎中离去,似乎牵挂着世间万物;有的在安静中离去,恰似看透了世间一切。

  对普通老百姓而言,不是万不得已是不会去大医院的,除非久治不愈。我家属的病非常蹊跷,住院输液就好,出院几天就复发。这次,中午出院,下午就复发。

  这次复发,我是在当天的二十一点才接到电话。算时间,她已经持续低烧7个多小时。鉴于此,才临时决定赶往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是很多人信任的医院,我不仅信任还有情结。因为,我孩子的大学梦就是在重庆医科大学实现的。

  由于疫情防控的原因,出门需要做很多准备工作。其中,最重要的就是48小时核酸检测。幸运的是,那天二十一点去做核酸,正好在凌晨一点可以出结果,这又刚好是我们在路途的时间。所以,入院就不用担心了。否则,又会给别人添加麻烦。

  我们二十一点三十五分出发,到重医附属医院已经是凌晨一点多,办完各种手续刚好凌晨两点。

  在几个小时的车程里,她昏昏欲睡的样子,说话都觉得累。路过的城市,夜晚五光十色,却无心观尝。

  人一旦受到病痛的折磨,快乐就荡然无存。病者痛苦,陪护者累。

  衔接我们的是一位中年医生,带着我办完各种手续后,建议我们先住急诊ICU。一是时间太晚,急诊ICU就在一楼更方便;二是呼吸科楼层高,CT检查更麻烦。于是建议次日转入呼吸科ICU。我欣然接受。

  进ICU的那一刻,心里很不是滋味,特别是医生频繁要家属签字的流程,心里更是五味杂陈。我记不清签了多少次自己的名字,只记得每次签字的心情都无比沉重。

  大医院的凌晨灯火通明,空旷的大厅没有胆怯,只有凄凉。

  我站在急诊大厅,看着街面枯黄的灯光,深感夜深人静的失落。

  心里有事,时间就像停止一样。

  终于盼到天开了亮口。早上七点,我焦急地按下ICU的门铃。医生说病情稳定。这可是天大的喜讯。此时,通宵的焦虑终于放下。

  上午,急诊ICU告知,CT已检查,可以转出。

  当我衔接董教授时,她说:“昨晚我们一直在等,干嘛才到”?边说边开单接人,让我非常感动。

  至于董教授昨晚一直在等的原因,这显然是在衔接上出了问题。虽然董教授接受了我的解释,但我还是深表愧疚和歉意。

  大教授的范和明星不一样。虽然同是前呼后拥,但前者是智慧和科学的传递,后者却是虚无的追捧。

  董教授低调、和蔼。凡是董教授分管的病人首先在精神上就能战胜一半的病魔,这是董教授细心问诊和沟通的结果;能准确分析病情的高超医技,却是董教授长期学习和总结的结果。的确让人敬佩。

  肺炎的治疗时间(手术除外)一般在3~7天,但她分管的病人一般在4天左右即可出院。其实,减少患者的经济压力,同样也是患者最大的实惠。

  主管医生是这样的大教授,家属的顾虑自然就会消失。那几天,我走遍了整个院区。

  大医院的建筑设计理念多采用“组团式平面布局”,并结合多出入口和全方位多功能配套设施。的确能够体现生气、健康的形象。这是小医院没法相比的。

  大医院建筑面积为什么大?是因为人流量大;设计为什么采用平面布局?是为了患者更加便捷。

  一个有300张床位的科室,是真的没有空床,托熟人入院者不在少数。这时,可能人们都会想到,为官者应该是不需要打招呼这一过程的。其实,我以前就说过,最好的职业是当官。

  其实,官也好,民也好,健康的活着才是最好。虽然官能风光,民能自富,但,风光是短暂的,财富也是带不走的。任何人,一旦躺在了病床上,不仅风光不在,财也无法分担病痛。

  我一直信奉官要不觉官,民要自为民的观点。这样做的最大好处是,即使到了那一天,不会因为过分失落,因疏于配合医生治疗,而耽误了最佳治疗时机。

  这次我遇见了一个奇怪的人。医生要他少抽烟,他却告诉医生他抽的是好烟,当时我都笑出了声。我在想,这卵包还真抽出了荒谬的人生。这种人叫民自不为民。当然,官自以为官者也大有人在。

  终于盼到了出院,那天,窗外阳光明媚。看着她虚弱的身体,走路还很乏力,只有在阳光的沐浴中渐渐康复。

  在医院这个生死离别的地方,似乎每个角落都可以闻到悲伤的气息。或许,只有经历过与大病较量的人,才会觉得健康比什么都重要。

那夜,焦躁不安相关文章:

悔青春作文

那次我最紧张小学作文(通用15篇)

走进那一片山水小学作文

那一次我真尴尬小学作文500字

《那夜,焦躁不安》

  那夜,焦躁不安  人都是这样,年轻时不会畏惧病痛,乃至无所谓生死,即使到了知天命的年龄,似乎也不愿意接受已经渐渐老去的事实,这不服输的心态,其实,是可以理解的。唯有常常求医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