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亩方塘
江西胡晓华
一缕阳光透过窗户掉进手中的茶杯,把清茶的热气被拉成了丝丝缕缕,飘向故乡。
故乡在赣西罗霄山脉脚下。故乡的美,在山川、在河流、在田垄、更在屋后的那口方塘。
老屋后的方塘,镶嵌在漫山遍野的芦苇之间,约半亩。不见明渠引水,但从未见方塘干涸。
方塘很美,美在晨光薄雾中蒹葭苍苍的凝露里、美在夕阳余晖下水鸟扑向水面激起阵阵的涟漪里、美在清莲出水亭亭玉立的芳姿里;美在朱雀闲庭白鹭低回、虫蝉对歌鱼虾私语,万物生灵的律动间。
这一切,远不及母亲赋予方塘的美。
方塘是祖辈在一片杂草从里的洼地里开挖出来的。母亲在方塘周边种上了桃树、梨树、柚子树、桂花树、梅花树,春去冬来花开花落,方塘尽情彰显她无限的魅力。
方塘边有一棵柚子树,树底下酥软的泥土被孩子们踩得光溜光溜的。不知道多少个严寒酷暑、也不知道多少个月朗星稀,在方塘这棵柚子树下、在昏暗的马灯里、在母亲高举洗衣棒的身影里,我开始读懂母亲。
在那个年代、在母亲的眼里,方塘是粮仓、是命根子、是母亲大大的天。母亲常说再大的事,没有比吃饭的事大。母亲谨记祖母“勤能发家”的祖训,母亲在方塘边开伐修路、砌岸护堤、开荒造地、插竹修篱,种庄稼、插番薯、播玉米、栽莲荷、放鱼虾、养家禽,为了一家人一张张的嘴巴,母亲象陀螺一样忙得停不下来,男人干的事女人干的事母亲都干。
记忆中母亲好像离不开方塘,天天围着方塘转。即便是走亲戚也是小跑加快走,当天去当天回。若是遇上干旱年份,母亲在方塘边几乎寸步不离。为让山上两亩旱地的庄稼有收成,母亲接连几个月从方塘中取水,爬坡过坳挑水到几里外的庄稼地里,母亲小心翼翼把如油的水泼洒在泥土开裂发白、奄奄一息的青苗下。挑一担水只能湿润几棵禾苗,但母亲不会放弃,她相信坚持下去就会有颗粒归仓的那天。母亲说多一分粮食就会多一分踏实。
在母亲的打理下,方塘成了水中鱼虾肥美、河蚌丰腴、脆藕爽口,岸上瓜果飘香、豆粒饱满、鸡鸭成群、猪肥牛壮的乡间粮仓。
母亲的世界只有方塘那么大,但方塘边的母亲誉满山村。在邻里纠纷时准能看到方塘边母亲甩开锄头飞奔的身影;在接济邻里时,定能在方塘边感受到母亲待人的豪爽。客人来了方塘里捞鱼待客,东家产妇生了方塘里抓鱼,西家有人生病方塘里捕鱼,邻家孩子交不起学费母亲卖鸡卖鸭垫付。
尤其是在每年年底方塘“出货”的时候,更能感受到母亲的情怀和豪爽。方塘“出货”母亲有两个规矩:不放干方塘的水、不抓尽方塘的鱼,母亲心里不仅仅是讲个年年有余,更是感恩方塘的馈赠和土地赐予。母亲还有一个规矩:方塘“出货”必须先给乡里乡亲每家一份水产和农作物,剩下的再挑到集市上去卖。有时遇上光景不好,一年的付出被母亲弄个所剩无几,为此我们没有少埋怨母亲,但母亲说“大过年的,大家都有吃才是个事”。
方塘“出货”后,还有前来借钱置办年货的、借钱给小孩子添新衣服的、借钱买油买菜的。母亲从不拒绝总是鼎力相助。对于借出去的钱物,母亲从来不记账。为此,我问过母亲,母亲说有能力还你的人,人家自然不会少你的;没能力还你的人,记着也只是个数字而已,何况帮帮别人也是件快乐的事情。
在方塘边也能领悟到母亲对我们涓涓的爱。每年暑假,为犒劳孩子们两个月的双抢劳动,母亲会到方塘中采菱角和逮鱼。
到方塘采菱角是在每年农忙结束那天,不会水性的母亲身上系着扁篓,找来一根长长的绳索,一头绑在柚子树下,一头抓在手里摸索着前行,快到水面飘着菱角叶子的地方,母亲开始半潜着身子双手在方塘中抓摸菱角。有时母亲的手会被菱角刺的鲜血直流,有时池水会呛入母亲鼻腔引起强烈的咳嗽,有时只听到“哎哟”一声,有东西刺进母亲的脚板,一阵钻心的痛后母亲半蜷着身子抬起脚直接把刺拔了出来,继续为孩子们采菱,上岸后母亲的脚会肿胀好多天,走路都一瘸一拐。
方塘逮鱼是件快乐的事情。盛夏的中午,母亲拎起筲箕、顺一手米饭、带着孩子们来到方塘的青石板旁逮鱼。母亲麻利地在筲箕中撒几粒饭粒,轻轻地把筲箕按在水中慢慢沉下去,不一会儿贪吃的鳑鲏和笨笨的趴地虎还没等筲箕放稳就奋不顾身钻进了母亲的“圈套”,母亲屏住呼吸猛的往上一提,筲箕中的鱼儿像爆米花一样热闹。那天的晚饭,我的肚皮象西瓜一样“咚咚”的响,母亲笑了,孩子们也笑了,这笑声久久回荡在方塘上空。
母亲对待孩子的学习,目光总是充满信任。对待孩子们的成绩起伏,母亲总是淡淡的微笑。相比分数,母亲觉得孩子的品行塑造更重要,母亲常说品行好的孩子学习差不到哪儿去。孩子们在学习上没有压力、没有责骂,只有内疚和努力。
虽然母亲的世界只有方塘那么大,但母亲的勤劳和胸怀撑开了孩子们的广阔天地。无论孩子们非得多高多远,母亲还是拿她的“方塘理论”教育孩子们。母亲说,在学习上要象方塘一样广纳流水,方可滋养万物;待人要象方塘一样有容有量,方可共生共荣;对待名利要象清荷一样出淤不染,方能超脱尘俗;对待事业和家庭就应象方塘流水一样驾驭平衡,方有幸福人生;夫妻之间要象方塘一样时时能自我净化,方可长长久久。
秋风萧瑟,方塘边的芦苇长了又枯枯了又长。母亲老了,我仿佛看见母亲在方塘边的柚子树下拿起手机又放下,肯定是母亲又想“阐述”一遍她的“方塘理论”。
蜂鸟在窗外的花瓣上醉舞,搅动着城市的尾气,一朵茉莉花勇敢地坠向大地,触及了蜂鸟的泪点。
作者简介:
姓名:胡晓华
半亩方塘相关文章:
★ 小时候的年味儿
★ 记忆里的虾米粉条
★ 红色的幽默(一)
★ 落日与晚霞
★ 邻家的老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