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糍粑

文/ 蒋欧阳 时间: 原创美文

  故乡的糍粑

  故乡的糍粑有很多种,南瓜糍粑、香芋糍粑、叶子糍、糯米糍,我们都叫做糍粑。每逢过节或重要的日子就会做糍粑,一做就是一两屉,自己吃不够尽兴,总爱装出一大袋分给亲戚朋友。

  我最喜欢的糍粑是南瓜糍粑。这是一种油炸糍粑,有着金黄的外表,它不像其他糍粑被揉成光滑的圆形或方形,它保持着南瓜的姿态——被切成一条一条的南瓜横七竖八,在它表面肆意伸展,组成不甘平凡的沟沟壑壑的外表。这些南瓜条被黏糊糊的生粉包裹,所以炸出来也是一团一团的。炸出来后,闻到的不是油腻腻的气味,南瓜的清香像清晨刚下过雨的泥土芳香绽放在鼻腔中。当南瓜糍粑接触到嘴唇时,它酥脆的皮与崎岖不平的形状让柔软的嘴唇也有别样的触感。咬下去时却发现它酥脆的外皮下是格外柔软的内心,白色背景下有黄色的点——白色是粉,黄色是被咬断的南瓜条切面。它们的柔软就像一条奔腾不息但接触到牙齿就瞬间凝固的河流。它的外表稍有盐味,但随即被南瓜恰到好处的甜味覆盖,接着清甜在嘴间翻滚,它的柔软与刚强也在嘴中调和,触碰到牙齿、舌头、硬腭,最终肚子也暖乎乎的。刚刚的触觉、味觉仍留在口中。

  小时候,街上到处都是卖南瓜糍粑的老人。他们的小推车中间架着装满油的大锅,他们还有一个大盆装着白色的生粉和黄色的南瓜条掺上水的混合液。老人家拿着做饭的大勺舀上满满的原料,一放入热油中,粉液就飞速地冒着金黄色的小泡,热油渗透入粉液中,将它们从边缘一点一点染上金黄色。过上几分钟,一个又圆又大的南瓜糍粑就从油里历练出来了,被老人用沾满油炸物质的筷子夹到了油锅上的不锈钢架上。一个糍粑是一块五,母亲也做过很多次,可是总做不了这么大的。

  家里经常做的是香芋和红薯糍粑,母亲最拿手了。香芋糍粑略呈白色,外皮没有南瓜糍粑脆,但里面也是不沾牙的糊质感的软糯,软糯之中带上了未捣碎的香芋粒。而红薯糍粑就已经被面团给同化了,红薯和面揉啊揉,变成一个淡黄色的大面团,面团再变成长条,最后长条被平均切成一个一个的2、3厘米的小团,就可以放入油锅炸了。油温很烫,红薯不甘心自己变成面团,气鼓鼓的,在心里憋气,在油锅中膨胀,将面团撑起一个大泡。母亲看出红薯团如此生气,只好夹出油锅放在碗中让它们凉快凉快消消火。刚炸出来的糍粑是最好吃的,表皮乃至全身都是脆的。故乡有一个习惯,就是刚炸出来的糍粑得喝口凉水,最好的直接从井里挖出来的水,不然就会上火。糍粑一放凉,就变软了,之前的气也消了。红薯糍粑的软是把它对半分时,会拉得好长好长的软。

  清明节上山祭祖,除了猪肉、酒,带得最多的也是红薯糍粑和另一种绿白相间的艾草油炸糍粑。

  今年7月半,大哥给我家带了粽子和另一种竹叶和糯米包的糍粑。粽子是咸口的,里面有猪肉、板栗和花生。而另一种分量十分大,有四个粽子的大小,做成了四方的长条样子。几片竹叶包着里面的馅,再用五条棉线绕着竹叶,防止松散。这种糍粑吃法有讲究,要准备一个碗或碟,还要留着外边缠绕的棉线,最后得叫上另一个伙伴。碟子上铺满白糖,打开后,里面露出糯米糍团。这时需要两个人了,一个人抓着糍粑,另一个人拿着线一片一片地割。拿刀不行,会沾到刀上,并且刀不会切出这么完整又好看的形状。它本身没有什么甜味或咸味,所以要沾上白糖吃。从小到大,虽然已经见到过很多次割糍粑了,但当又一次见到家乡人用线切糍粑时,还是会屏息凝视地观看。

  当子女要离家时。父母也会在离别之际做上糍粑送行。我要开学了,母亲问我想吃油炸糍粑还是叶子糍粑,叶子糍粑冷了也好吃,我就和母亲做叶子糍粑。叶子糍粑有黄的和绿的,绿的额外加了艾叶,但是现在没有。叶子糍粑还分为有糖心和没糖心的,糖心是黄糖加上花生,一咬黏糊糊的糍粑,里面黑色的糖心就流出来了,可是难做,没糖心也好吃。做叶子糍粑最好玩的是包的过程,用两片竹叶,相互交叠,抹上茶油,这样吃的时候糍粑不沾竹叶,再放上长方形状的馅,此后像包装礼物似的将馅包裹好,而礼物带则是撕成长条的棕榈叶。放入蒸笼中,竹叶的清香弥漫在整个屋子里。

  和朋友一起坐车上学,7个小时的路途,中午饿了想吃上几个叶子糍粑,递给朋友,朋友也拿出了她的一大袋说:“不用,不用,我家也做了好多。”

  离家的路漫漫长长,大巴从一个人的故乡驶向另一个人的故乡。树木、房屋在窗户中变换,吃起手中的叶子糍粑又想起了故乡。

  (作者:蒋欧阳)

故乡的糍粑相关文章:

我爱故乡的池塘初二作文650字

二十年后回故乡初二优秀作文

二十年后回故乡初一学生优秀作文

二十年后回故乡初一800字作文

故乡回忆初一作文

《故乡的糍粑》

  故乡的糍粑  故乡的糍粑有很多种,南瓜糍粑、香芋糍粑、叶子糍、糯米糍,我们都叫做糍粑。每逢过节或重要的日子就会做糍粑,一做就是一两屉,自己吃不够尽兴,总爱装出一大袋分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