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中日记

文/ 庞守英 时间: 原创美文

  阳中日记

  2022年12月7日,星期三

  防疫政策全面放开了:乘坐地铁、公交车不再验证健康码;进出超市不再限制核酸阴性48小时;去药店买感冒药不再实名登记……放开,是大势所趋,但没想到来得这么快,这么突然:昨天还在报道感染病例每日俱增,区域性高风险区成百上千,今天说放就一下子放开了。从窗子里望下去,前楼的管控区,单元门口的警戒线撤下了,大白们用来值班的帐篷移除了,小区大门人来车往出入自由了。就像一个人长期捆绑住手脚,突然松绑却产生无所适从的感觉那样。

  在家按兵不动观察了两天,并不见人们欢呼雀跃,蜂拥而出。马路上仍然车辆稀少,不见往日的车水马龙。人们隐隐担忧,放开了,阳性阴性,谁的头上也没贴着标签,难免会在大街上不期而遇。那些从方舱、隔离点放回的阳人也随时会出现在超市菜店。阴阳混杂在一起,感染的概率一定会增大。

  但是生活的脚步没有停下,家里吃喝拉撒等用品不可或缺。下午,我与老公全副武装,小心翼翼地出了门,到附近一家水果店购买水果。店门开着,只有两个服务员坐在那里,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没有顾客。我们连价格都没问,匆匆忙忙地买了几样便往回返了,来去也就半个小时吧。回到家,自然是洗手,消毒。我们一边收放着水果,一边商量,明天上午再去趟生鲜超市,把该买的生活用品买齐,就不用再出门了,可以安心在家躲阳。

  明天与病毒哪个先来?心里忐忑着。

  2022年12月8日,星期四

  病毒的速度超越了明天,提前来到。上午我们还没出门,老公就说身体不舒服,嗓子疼。莫非昨天半个小时的出门病毒就附身了?想想每一个环节,并没有漏洞啊。而且,我们是打过三针疫苗的。不管是什么原因感染,现在已不是流调的年代,再追寻原因已经没有了意义,重要的是面对现实。测量体温,老公发烧39度。赶紧吃药:莲花清瘟胶囊,布洛芬。任何药物都不会立竿见影,何况针对新冠病毒还没有特效药?

  为了证实病情,下午我们戴好口罩,在社区做了核酸——社区最后一天免费做核酸了,以后核酸检测点就关闭了。

  今天我没有症状,心存侥幸,以为会轻易过关。因为此前听到的声音只有一个,那就是此次感染90%以上的人无症状,类似一次感冒。一向尊重与相信专家判断的我,按照思维惯例,把自己划入大多数这边。这样一方面我可以照顾病中的老公,另一方面也还是谨小慎微,与他保持距离,以防万一。

  2022年12月9日,星期五

  核酸结果出来了,不出所料,两个人都阳了。社区又派工作人员送来抗原测试剂,再次证实了这一结果。

  病毒的突然到来,打乱了我的生活计划,超市购物是去不成了。打开冰箱,里边的食品确实少得可怜。怎么办?寻找近水楼台。我的侄子距离我家不远,一个电话打过去,侄子立马放下手头的工作,先去药店采买了药品,接着去超市买来了鱼、肉、蛋、蔬菜和面包,沉甸甸的四大袋,开车给我送了过来。为了避免接触传染,我拒绝了侄子进家。他把东西放到我的视线所及的几米以外,然后转身离去。他一步三回首,语重心长地说:“姑姑、姑父保重!”望着年过半百的侄子渐行渐远,我的眼睛潮湿了。

  家里有了吃的,有了药品,又打电话送来一桶水,心想,病毒,你就来吧,不过是一次感冒而已,还能怎样?但是,现实无情地摧毁了我轻妙的想象。我一生感冒无数次,任何一次都没有如此难受。嗓子很快沙哑,说不出话;浑身疼痛,关节像散了架一般。晚上九点多钟突然发冷,冷得浑身发抖。老公过来给我加了一床被,仍然不起作用。我知道这是发烧了,体温表近在咫尺,但懒得伸手去拿。就这样迷迷糊糊,似睡非睡,折腾了一夜。第二天又睡了一上午,才感到轻松下来。

  2022年12月12日,星期一

  好好犯犯,时轻时重,但总的趋势是渐好。幸亏老公发病快,也好的快,他可以做饭照顾我了。端水拿药量体温,无微不至;拖地消毒喷酒精,一刻不闲。这样我就可以安心躺在床上静养。

  远在北京的儿子一家三口也得到了消息,我能想象得出他们牵肠挂肚坐卧不安的样子。一天之中,儿子往家连发几个快递:感冒药、体温表、抗原试剂,橙汁、桃汁、芒果汁……但是因为快递的因素,随着快递小哥的阳性减员,快递越来越慢。不过在几天之内陆陆续续都收到了。在这几天中,儿子天天视频电话,问询情况。最让人欣慰的是,我的七岁的小孙子,平时视频经常顾不上说话,不是上网课就是写作业,或者正玩得起劲。而这几天,他竟然沉住气给我聊半天,告诉我他们班上谁谁阳了,让我看他新买的玩具,给我弹他自制的电子琴,哄我开心。孙子的一次视频,会使我的痛苦减轻许多,放下手机后还会久久沉浸在祖孙聊天的快乐中。

  2022年12月16日,星期五

  终于阳转阴了。但是还在咳嗽,感觉乏力。躺在床上,一边休息,一边回顾反思有关疫情的一些问题。

  其一,专家的话,不可不听,也不可盲从。开始专家们说感染者90%无症状,后来不见了具体统计数字。但是根据身边亲朋好友的情况,凡感染者几乎100%都有症状,只不过轻重不同罢了。专家的话可以参考,毕竟他们在这个领域有着较之常人更多更深的研究;但是面对这场百年罕见的大灾难,他们也是初次接触,在浩瀚的宇宙中,未被认知的事物还有很多很多。所以专家们的判断未必都是对的,不可全听,更不可盲从。要学会分析思考,从个人的实际情况出发解决问题。

  其二,关爱家庭,珍惜亲情。当疫情海啸般袭来,阳人遍地都是,国家医疗资源严重挤兑,医院人满为患。在这种情况下,真正发挥作用的是家庭亲人的嘘寒问暖,细心照顾。家庭是组成社会的最小细胞,每个细胞都处在健康和谐状态,那么整个社会也就能稳定发展。

  其三,来日并不方长,岁月蹉跎不得。抗疫三年,从严防死守到全面放开,从动态清零到大面积感染,蹉跎了多少美好的光阴?连续三个春节,给亲朋好友电话拜年,许诺来年春暖花开,登门看望。但是,春暖花开年年有,花开春暖人不同。来日并不方长。等疫情结束,恢复正常生活,想做的事情抓紧做。该挣钱的挣钱,该团聚的团聚,该旅游的旅游,少给人生留下遗憾。

阳中日记相关文章:

美丽的秋夜日记300字作文

外勤会计实习日记心得体会大全10篇

《阳中日记》

  阳中日记  2022年12月7日,星期三  防疫政策全面放开了:乘坐地铁、公交车不再验证健康码;进出超市不再限制核酸阴性48小时;去药店买感冒药不再实名登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