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椟还珠》想到的
文/屈晓东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有一则寓言故事,说春秋时期楚国有一位珠宝商得到了一颗宝贵的珍珠,打算拿到郑国去卖。为了卖个好价钱,他选了上等的木材,找工匠做了个精致新颖的木盒子,请技艺高超的雕刻师在木盒上刻上美丽的花纹,选用名贵的香料把盒子薰得香气四溢,还用五光十色的翡翠镶嵌在盒子上,木盒完工后看上去金光闪闪,闻上去芬芳迷人,真是不可多得的艺术品,最后他把珍珠放进这精美的木盒里,显得更珍贵了。有一位郑国人见了,非常喜欢,花了很高的价钱买了装珍珠的木盒,却把珍珠拿出来还给了珠宝商。
这就是买椟还珠的故事,当我们读到这个故事的时候,常常会嘲笑这个郑国人不懂得珍珠的价值,而偏爱那个装珍珠的木盒子,这简直就是舍本逐末,取舍不当,主次不分。但是我读之后,却有另一番感受。
首先我们应该搞清楚这世间最珍贵的东西是什么?是金钱权力、爱情友情?还是名声地位、黄金美玉?或者是别的什么东西?我想尽管在每个人的心里会有不同的答案,但每个人的内心里一定会有他最看重、最珍爱的东西。这个买椟还珠的郑国人,他的选择让很多人大跌眼镜,但他何尝不是一个真正活出自我、活出真性情的人,他真正做到了为了自己喜爱的东西而不惜代价,只喜欢自己发自内心喜欢的东西,而不为世俗观点所累。
我们很多人生活在这世界上,完全被一般世俗观点左右,很难活出真正的自我,活出真性情。我认为,在不违背普世价值、不影响他人的前提下,人要有自己的价值标准和人生主见,而不要鹦鹉学舌、人云亦云。工作如此,生活如此,婚姻亦如此。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中国人去拜访他的加拿大朋友,为了表达诚意,送给这位加拿大朋友一块非常好的玉原石。第二年他又去这位朋友家,问起那块玉石的下落:“去年我送您的那块玉石呢?它非常贵重,很值钱”。他的加拿大朋友很是吃惊,想了一会说:“哦,您说的那块石头吧。我想起来了,我们家草坪上铺了一条路,刚好缺一块石头,我把您送我的那块石头放到那里,非常合适。”这位中国人瞠目结舌,他万没有想到他的加拿大朋友竟然把那么贵重的玉石当成了一块普通的垫脚石用来铺路了。但细想起来,这又有什么不可以呢?在喜欢玉的人眼里美玉价值连城,但对于不喜欢的人来说,就是块石头而已,用在恰巧需要的地方,何错之有呢?
再说到现实中很多人的婚姻问题,也会出现类似情况。两个人结合,感觉门当户对,身高、外貌、工作无一不相配,外人都觉得特别美满,但是鞋子合不合脚,只有脚知道。有的人生活在一起了才发现彼此的价值观相差很大,生活习惯迥异,性格中有很多不能容忍的怪癖,彼此经常为了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争论不休,甚至大打出手,回到家感觉不到一丝温暖和放松,这样的婚姻使两人都苦不堪言,但为了面子对外还要营造出很和睦的假象。这种冰冷的、名存实亡的婚姻毫无意义,但很多人却抱残守缺,因为对方有自己看重的地位或者财
力等等,这就好像是为了世人眼中的“珍珠”,而舍弃了自己真心喜欢的幸福和快乐。
人生就是个不断选择的过程,每次选择的结果都是一个点,最后连在一起,就是人生的路线。有的人跟随内心的声音,选择了自己喜欢的路线,有的人却选择了世人眼中的“优秀路线”。比如选择工作,我的一位朋友语言表达能力强,逻辑思维强,喜欢质疑,不迷信权威,本特别适合当一名大学老师,但父母认为当公务员更体面,逼着他考了公务员,工作后因为性格原因在单位里格格不入,领导经常批评,人缘关系也差,最终导致发展受限,内心很痛苦。在别人眼里,他在高级部门做公务员,多么体面,多么令人羡慕,但实际上他本人内心痛苦不已,最后在大家的不解和非议中毅然辞职,但他已经错过了宝贵的年华和珍贵的机会,着实令人惋惜。
因此,郑国人喜欢装珍珠的木盒子花重金买了它,而把世人认为贵重的“珍珠”视如敝屣。不论他是否识得珍珠的价值,他这种买椟还珠的行为确是做了尊重自己内心的选择,他活得明白,活得通透,活出了自我,活出了精彩,活出了热爱,活出了真性情。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不妨为这个买椟还珠的郑国人的洒脱性情叫好。
【作者简介】
屈晓东,籍贯陕西合阳,医学博士,现任兰州某部队医院医生。爱好读书、写作,喜欢哲思。喜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努力做一位不断给医学注入更多希望和温暖的医生,努力做一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中华优秀价值观的传播者。
由《买椟还珠》想到的相关文章:
★ 香港自由行作文
★ 端午节的由来
★ 端午节由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