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秋
作者:王玉冰雪儿
寒意渐重的晚秋,已是满目枯荷的季节,不知怎的,心中冒出李义山的那句诗:“留得枯荷听雨声。”
追根溯源,源于一位叫枫林的笔友,在我一次拜访她时,她指着墨迹未干的宣纸让我品那句诗,手指还特意点到了那个“枯”字上。她让我品,当然是因为这句诗好,她一定是品出了诗间真味。
那一刻,蓦地就想起了《红楼梦》中的一个片段。有一日,游兴正浓的贾宝玉见了一地枯荷,颇为扫兴,嚷嚷道:这些破荷叶可真扫兴,何不叫人拔去。黛玉听了,嘟着小嘴回道:我最不喜欢李义山的诗,只爱他这句“留得枯荷听雨声”,偏偏你又不留着枯荷了,宝玉一听,讪讪然,自然没让人拔去残荷,一心留着让宝玉听雨。
在常人眼里,新荷鲜活靓丽惹人恋爱。而枯荷,却是了无生机的没有可取之处了。我不知道,枫林在握笔写下这行诗的时候,心境是否如林黛玉一般别致。我只觉得,兀立在纸笔墨砚之间,即使在晚秋,当这行诗在唇齿之间氤氲不去时,那雨打枯荷发出的“嘭嘭”的雨声,变得模糊、凄艳、迷离。
人生在世,富贵和贫穷是个变数,真的无法选择。但生而为人,却可以选择过什么样的生活,是高品味还是低品位,是从雅还是从俗。这一点,常常可以由心灵主宰。在俗和雅之间,枫林是选择了雅的,她的雅,绝不是附庸风雅,更不是故作高雅,她的一手好画和一笔好字可以为证。或者,她也只是世俗尘埃里的一位过客。到毋庸置疑,她的生命是有着丰富而实在的内涵的,你你叹不叹服,它都是一种深刻的存在。
熟宣上那一行“留得枯荷听雨声”的行草,从岁月深处游弋出来,从一种境界抵达另一种境界,从一个灵魂渗透到另一个灵魂,多少年了,依然可以让人彻悟和感动。我不知道,她的人生有过什么经历,她的生命埋藏着一些什么故事,但我知道,一个人如果能就着“枯荷”听雨,心境即使有几分凄清,终究还是可以大彻大悟。
枯荷,也曾有蓬蓬勃勃、满目生机的时候,那是一种铺张着的壮锦,如人生的一段嘉年华,张扬、美丽、透亮、辉煌。后来,它枯了,日子不在滋润了,生命变得憔悴而脆弱了,但它始终是洁净的。当雨点打在它身上时,它反而可以发出别样的脆响,那种声响,是一种天籁之声,可以让一个人在繁华褪尽的萧瑟里,滋生出“坦然面对枯荣,静观世态沉浮”的豁达心境。
晚秋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