皓首之年祭双亲

文/ 魏清 时间: 原创美文

  自2012年回故乡湘潭,在父母坟前祭拜之后,已经十年了,这些年,随着年纪的增老,一直想在有生之年再去一次。

  想起父母亲还在的日子里,作为儿子的我,未能尽孝,没有关心体贴他们,没有为他们分忧解愁,没有做过什么使他们幸福的事,相反,由于当时家境贫困,曾让他们操尽心,让他们受尽苦,而年少气盛的我,不仅不帮他们的忙,有时反而无端向他们发脾气,给他们脸色。记得上初中时,父亲患肺心病已经好些年了,卧床不起,又无钱治病(钱都供子女上学用了),只好一直拖着。有一次,我在学校里受了气,回到家口渴难耐,倒开水时,竹壳暖水瓶是空的,一股无名火窜上来,竟然当着父亲面,抓起桌上的瓷杯朝地上摔得粉碎,父亲看在眼里,难受地叹着气.....母亲,为了养家糊口,五十岁了,盛夏三伏天,还拖着虚弱的身子,到十余里外的工程队去,冒着炎热酷暑,在大太阳底下砸石子(铺铁轨用的)......想起这一切,就让我懊悔莫及,悔恨不已。如今,我已活了八十个年头,早已活过了他们辞世时的年龄,这辈子的愧疚,却成了我永远也消不去的心结,如果在我皓首之年,还能去父母亲坟前磕三个头,这将是我认错悔过,检讨自己,唯一能做的一件事了。

  回故乡,本该是一件惬意的事,前几次都如此,只是这一次有些不一样,潜意识中,这极可能是最后的一次了,心里不免有点苍凉悲怆的感觉。往常回故乡,虽然并不完全符合“少小离家老大回”,因为,少小离开的那个有父母亲的、温暖的家早已不存在了,老家的瓦房,也早就没有了,“回故乡老家”变得名不符实,但是“乡音未改鬓毛衰”,确是实实在在的。

  此次回乡,筹谋已久,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到父母亲坟上祭拜。

  以前,给千里之外的父母亲上坟扫墓,先后做过六次,旧时有种说法:“年过七十不上坟”,主要担心步入迟暮之年的老人,心态往往都比较悲观,触景生情,忧伤过度,影响身体;同时,行走在荒山野外之中,万一出现意外,导致跌倒、摔跤等事情发生,那就更麻烦了。

  现今我已是八旬老人,但腿脚尚健,也无大疾,到湘潭乡下去上坟扫墓应该不成什么问题,这想法早两年就有,但未能成行。去年10月1日前夕,已经打算利用国庆这七天假期完成心愿,为安全保险起见,由小女陪同一道走,早在15天前就在网上预订好了往返湘渝的火车票,但没料到,小女工作性质特殊,“十·一”期间要备勤,单位不准假,只好退掉火车票作罢。等到11月,想走仍不行,当时重庆正处于新冠病毒疫情最严管控期间,市里好几个区先后被划定为高风险区,除供应生活必须品的超市和菜场外,其他商店和娱乐场所都关门,公交车停运,不少居民小区被封控,我住的小区自11月9日开始封闭,全小区人员一律不准外出,要求每个人足不出户,生活用品物资由志愿者代购后送到门口,或者在网上购买,核酸检测也在每户人家的门口做,就这样,在家里待了二十余天,直到12月2日小区才解封。过完年,到了2023年1月下旬,心里仍然惦记着回乡扫墓的事,这时,小女已放寒假,虽然她要为下学期备课,但抽出几天时间是可以的。于是,我查询湘潭天气预报,看到2月9日以后几天无雨,就预订好了往返湘渝的高铁票。没想到,等我们出发的前几日,湘潭天气突然变成连续下雨,天公不作美,无可奈何,但我心意已决,风雨无阻,按时乘车赴湘。

  到达湘潭,一下车,外面下着淅沥沥的小雨,刺骨的寒风迎面扑来,不由身上打着冷颤,搭乘出租车到故乡易俗河,先找家旅店住下再说。

  第二天,仍然下雨,天气预报未来几天都是雨,我心里非常着急,再过三天,就要返回重庆了,要是雨不停歇,如何去上坟呢?父母亲的坟在乡下,距离易俗河半小时车程,而且是在农村的山林之中,小道泥泞,坡陡路滑,打着伞连行走都困难,更不要说祭拜了,没法子,看来只有等......

  等候在旅店里,想起古人的一句话,“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确,要做成一件事,“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我静下心来,虔诚地一遍又一遍暗暗祈求老天爷帮帮忙,让我能够在预定时间内完满完成祭拜父母亲的这件大事。

  回故乡自然少不了探亲,乘这段空余时间,我和小女一起专程去乡间看望久未见面的堂弟,堂弟一家非常热情,端茶递烟,瓜子、花生、雪枣、焦切(后两样为湖南有名的甜点)、香蕉、苹果、橘子摆满一桌子,我们在堂屋里坐下,喝茶聊天,讲着过去的事情,一起回忆小时候那些难忘的时光。稍后,又打着伞到老屋所在地——烟塘去看了一下,变化太大了,几乎认不出来,老屋早已拆掉,原来的位置盖了一座两层楼的房子,门前的大水塘也全部被填完,修建起好些栋高楼大厦,眼前的一切,早已“物非人非”了。

  第三天早上,起床一看,天空灰蒙蒙,淫雨霏霏,我心里也凉凉的,这样等下去什么时候是个头,总得想想法子,我在手机上翻阅湘潭地区逐时气象预报,发现当天上午10点至下午3点之间无雨,心头一喜,看到了希望,老天爷还真帮忙了,赶快抓紧办正事,于是与堂弟商量作上坟准备。

  早几次给父母亲扫墓时,就发现坟头和坟前地面有裂缝,有的地方凹陷,由于时间仓促,未能修缮坟墓,这次一定要抓紧修好,以后也许没有机会了。堂弟曾经干过泥水匠活,我一说起此事,他马上爽快答应,并很快将水泥砂浆准备好了。我们雇了辆小汽车,带上抹灰工具和竹扫帚,还按当地祭坟习俗,备上香和钱纸,一道驱车前往父母亲坟地。

  小车在坟山前的小路旁停住,我们下车,挑起两桶水泥砂浆,拿上工具和用品,还有特地从花店买的七支白菊花(代表我们兄弟姐妹七人,四人已故),由堂弟领路,开始上山。山坡上的茅草茂密,长得半人来高,还有不少树枝、藤蔓伸出,挡住去路,堂弟用砍柴刀挥臂砍伐,这才趟出一条道来。走了几分钟,父母亲的坟呈现眼前,坟墓保存得还好,周围是一片青翠的茶树林(能结果榨油的茶树),环境静谧而庄严,只是坟头和墓前有几条裂缝,个别地方凹陷了点,墓墙上有些枯枝树叶,坟头边有少许杂草,我和小女及堂弟先进行清理工作,搬枯枝,除杂草,扫净落叶,然后由堂弟将坟上和周边的裂缝及凹陷处用水泥砂浆填平抹光,为了避免雨水冲刷,又在上面复盖上一层塑料薄膜。待到修缮完毕,一切都显得干净整洁,这才开始祭拜,我先点上三柱香,焚烧钱纸,再捧着一束白菊花敬献在坟前,然后,双膝跪下,两手扶地,一拜三叩给父母亲行礼,小女也给爷爷、奶奶跪拜,堂弟也拜了。祭拜仪式结束,离开前,我再次走到墓前,深深地鞠了一个躬,心里默默念着:“爹爹,姆妈,四伢子要走了,你们在天堂好好保重!”

  告别了父母亲的墓地,我们乘小车返回堂弟家,此时已近两点钟,吃完饭,聊了一会,快到三点钟时,毛毛细雨又开始下起来了,这雨连绵不断地下了两天多,直到我们离开湘潭前几个小时,天气才开始转晴。

  人们常说,“人生有两件事不能等,第一是行孝,第二是行善,行孝不能等,百善孝为先。”是的,这才是放之四海皆准的真理,父母亲在世的时候,对孝敬父母体会不深,日常中也未做到,直到这次,在我垂垂老矣,祭拜父母双亲,完成我最大的心愿之时,这才真正领会了这句话的警示意义,任何人,如果父母还健在的时侯,不尽自己的最大能力去尽孝,去报答他们的养育之恩,等到父母已经过世,即使再怎么想,再怎么做,再怎么忏悔,说什么都晚了,“子欲养而亲不待”,这才是人生最大的遗憾哪!

  作者:魏清2023年3月26日于重庆

皓首之年祭双亲相关文章:

六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精选7篇】

六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精选17篇)

《皓首之年祭双亲》

  自2012年回故乡湘潭,在父母坟前祭拜之后,已经十年了,这些年,随着年纪的增老,一直想在有生之年再去一次。  想起父母亲还在的日子里,作为儿子的我,未能尽孝,没有关心体贴他们,没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