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间木兰香
第一次,她爱的是八阿歌胤禩,他们在大西北草地上拥抱,亲吻。那一刻,他们是那么幸福。可最终,若曦选择了放弃,选择了逃避。若曦知道,所以她离开了他。而是她没有勇气,她承受不了悲伤。留下他送的镯子。独自想念。
历史上的八贤王是真正的只有过一个女人的男人,而那个女人不是她。若曦也知道。遗忘,是最好的路。
而他内心爱的始终是草原上那个和他海誓山盟的女子。
直到最后。他冒着被雍正憎恨的危险,为了若曦想出宫的愿望。他竟对雍正说出了他与她曾经的爱恋。
正因为这恼怒了雍正,雍正才那么决绝的把若曦嫁给十四,让她出宫。
临别前此生的最后一次相见。当她看到他在马车后孤单的身影,她终于忍不住抱住他痛哭。
他只是淡然的看着她。深邃的目光。他说此生已尽,没什么好说的,我的心思你大概都已明白,既然明白,就能理解,那也无所谓伤感,回忆涌来,若曦的泪水滚滚亦涌来。当年那个身穿月白长袍,面若冠玉的男子从屋外翩翩而进时,他们怎么都想不到他们以后的故事,他最后送走的是她,也是曾经的他自己。红尘已无可留恋,若能换的她的新生,多些折磨又何妨?
第二次,她爱的是四阿哥。胤禛。历史上的雍正皇帝。人生一梦。错错对对,恩恩怨怨,终不过日月无声,水过无痕。当他轻描淡写的说出,想要,二字时他已握住了开她心门的钥匙。当他仍掉伞陪她在雨中挨着,受着,痛着时,她已彻底想他打开了门,当他护住她,用自己的背朝向箭时,她已决定此生不可能再忘。由爱生嗔,由爱生恨,由爱生痴,由爱生念。
最后的最后。
看着八阿哥的绝望,看着十阿哥的悲惨,看着十四的落寞。她终于想要挣脱,离开雍正,离开让她日日恐慌的紫禁城。她请求嫁给十四。雍正最后放过了她,只是口上说放了,心里却从未放下。他派出探子们不时打听她的消息。在遥远的深宫中为她而喜怒哀怨,而若曦。也早已认定了胤禛。日日模仿着胤禛的字迹练字,每笔每画,都带着无尽的相思。
珍藏着胤禛给她的一切物品,看一眼,落一眼的泪。直到死,也盼望着胤禛的到来。结果,她没有等到他的到来,独自死去。当雍正看到书信中,马尔泰氏殁,那是怎样的痛。比死还痛。他不是不爱她了,而是因为太爱。当探子们向他汇报她与十四共度良宵不时传来欢娱声时,他大怒,下令十四侧福晋的信一律不看。自然地,他没有看到她最后的爱,没有看到她最后的呼喊。
悔,怨,苦。他最后一个人承受。孟婆有汤,抹不去那个孤决的背影;四季有时,吹不散发间木兰的芬芳。
但我最爱的是十四,这个一直守护在她背后的男子。这个远远观望她,内心却有着丝毫不逊色的爱的十四。许没有人知道,同十阿哥一样,若曦,是他的初恋。听闻她戴罪前往浣衣局为太监洗衣时,他仍是来了,看着屋内搬动的件件物品,他和她都感叹物是人非。可却听到了她当年抗旨被罚的原由。
他笑问:“为什么?我就让你那么看不上眼?你宁可在这里替太监洗衣服也不肯跟我!”若曦心神震荡,哑口无言,他踱步到若曦身前,伸手挑起她的下巴,
浅笑着说:“今儿不是不说话,或岔开话题就可以的,我有足够耐心等着答案!”
我想他等这天一定等很久了。他不再是那个爱在心里口难开的青涩少年,而是个有风华有魄力的男人。可若曦仍是拒绝。而十四也不勉强。山头野马性难驯,杌陷犹堪制彼身。自叹神通空俱足,不能调伏枕边人。极其欣赏这个时候的十四,人生如萍聚散无常何须朝朝暮暮盼望。
后来,想是上天怜他,若曦终于愿意出宫,
她终于愿意嫁给他,嫁给这个无悔等候了她许多年的男人。雪里舞剑,握手取暖,隔着屏风絮絮而语,
叨念西北风情笑的直砸塌,若曦在世间的最后一丝温暖和笑容,都是十四不吝的付出。只是那日十四福晋寿宴又闻那首《麻姑祝寿》她与他的无言对视,
书外的我怅然感叹:忧忧时光流转,再没有青春能换沧桑。漠漠擦肩而去夜已阑珊,可是,拼命制造的快乐仍然挽留不住死神的脚步。
桃花纷乱,若曦已去,十四紧紧的搂住她,
曾悲失路在河洲,喜逢渔家一叶舟。
香魂飘渺人去矣,凭谁销我万古愁?
抱着体温渐失的躯体,吻着她的发,心底的那颗泪,最终还是浮现在眼眶,坠落而下……
浮生一刹逝如电,画楼辜负美人缘。未知来生相见否?陌上逢却再少年。若曦来世还记得他吗?
脑中一直有个画面:春日里的桃花树下,
落英缤纷,年老的十四坐在摇椅上,发须皆白鹤发童颜,手里捏着精致的金钗,闭着眼睛,思绪回到年轻的岁月,忆起记忆里对自己巧笑倩兮的少女,忆起回忆中曾经金戈铁马的人生……不远处是孙儿们嬉戏的笑声以及一片的春暖花开草长莺飞。人海浮沉随波逐流各自风风雨雨寄盼,只愿世事安康,岁月静好,只愿燕子回时,别来无恙。
发间木兰香相关文章:
★ 问世间情是何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