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

文/ 贺丙臣 时间: 原创美文

  老家

  我非常喜欢的歌曲是《老家》。这歌曲调优美、意境深邃,能让我内心的波涛与之共鸣,而且我与大作曲家付林都有着同一个老家——松花江边的富锦市。

  每当我站在阳台上,望着色彩斑斓的天际,听任那熟悉的旋律叩动着心扉:“……总想一生一世去潇洒,却有时生出太多牵挂。看看今天太阳走到哪?你是不是温暖我老家。”对故乡的眷恋之情,便油然而升。那家居的老屋,门前土路上牛车碾过的车辙,隔壁家的大青狗,儿时的趣事,少年时的梦想……清晰得仿佛就在昨天。

  弟弟在微信里说:“老邻居都搬走了,家居老屋也卖了。马伯伯到青岛他大儿子那去了……”于是,我又想起了那个卧虎力山下,松花江边上的老家。我又想起那些可爱可亲的邻居,那位乐于助人又牢骚满腹的马伯伯。他人生最大的自豪和最大的牢骚,都概括为一句经典的口头禅:“不是吹牛,我当了一辈子蜡台厂厂长,家里没有一个蜡台!”

  相形之下,瘸叔叔的性格就开朗得多。因工伤长年在家的他,对世间的磨难显得宁静和淡泊。他摇着轮椅,在江边摆着江湖残局,应对众人的车轮大战,棋枰间交往着棋友,总是那么快慰和谐。

  秋天,我们便和文哥去放风筝。文哥用高粱杆,细竹条,紫铜丝刻成鸟笼,有军舰式,有宝塔式,有陀螺式……个个精巧得像个工艺品。

  笼子上还分成好多室,有用薄铁皮做成水槽的“饮水室”,有高粱杆搭起跷跷板的活动室,有存放谷穗的“餐厅”……四周用铁丝隔开,使鸟儿即能空隙中吃到食物,鸟儿的粪便还不会落到食物中,真是鬼斧神工,令人击掌。

  最绝的是他文哥做得“滚儿”〈即踏板〉。在滚儿底下,下上铅块当踏板,上面放上金黄黄的谷穗做诱饵。那滚儿要做得不温不火,恰倒好处。太轻,滚儿翻转过快,往往没等鸟儿下落“滚”就反弹,鸟儿在瞬间便展翅高飞;滚太滞,鸟儿登在上面有“泰山之稳”,往往是“赔了时间折了谷穗”。我们的小伙伴大头就闹过这样的笑话,他在笼子上放了三道金黄黄的谷穗,整整一天,没滚到一个麻雀。倒是让苏雀吃光了谷穗,留下些鸟粪告知“到此一游”。这足让大家笑掉了大牙。

  入冬后,老家下了第一场雪,田野里找不到一粒粮食。红脑门红肚皮、身材丰腴笨重的苏雀,在地面上寻觅不到谷物,便直奔那鸟笼。有时,竟能有几只苏雀接二连三的扎进笼子,那场面自今想来,还令人心醉不已。

  那时,我喜欢在傍晚躺在草垛上,仰望着深邃的夜空,数着天天上的星星。外面的世界似磁石般吸引着我,而眼前那一切却在我心目中平淡无奇。我总觉得老家的楼房太矮,烟太大,土太厚,学习太累,妈妈的叮嘱太让人心烦……幻想着有一天远远离开,过那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生活。

  可当今天,这一切似乎都如愿以偿时,老家的故事却经岁月的酝酿发酵,珍藏我心头中挥之不去。于是,我又想起了松花江边的老家……

  作者:贺丙臣,网名油城玉壶,60后,出生于黑龙江省富锦市,中石油作家协会会员,大庆市作家协会会员,大庆油田作家协会会员,在大庆油田工作已四十年,现居北京。从1985年起发表第一篇作品始,已在《散文》《小说月刊》《中国石油报》《杂文报》《电影评介》等报刊、杂志上共发表小说、散文、杂文、故事、评论共700余篇。信奉的创作格言是:伟大的作品不是靠力量,而是靠坚持完成的。

老家相关文章:

老家李家店屯

我的老家山西作文(精选14篇)

老家的春节习俗小学六年级优秀作文

我老家的春节习俗小学作文

老家的冬至习俗作文

《老家》

  老家  我非常喜欢的歌曲是《老家》。这歌曲调优美、意境深邃,能让我内心的波涛与之共鸣,而且我与大作曲家付林都有着同一个老家——松花江边的富锦市。  每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