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洁世同嫌
清漓
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
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第一次在剧中见到妙玉,便为她身上清冷孤傲的气质所震颤,仿佛一朵在寒风中瑟瑟绽放的白梅。妙玉出场的戏份并不多,虽无浓墨重彩,但曹公也不曾吝惜对她的怜爱。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孤僻人罕见,但就是这样一个傲视独立的女孩,还是走进了大观园。
妙玉和黛玉一样,自幼多病,苏州人氏,出身官宦世家,却父母早亡,也是和黛玉一样出彩。其人却又比黛玉出尘。她早早被抛入空门,在一个人最懵懂天真的时光,日日与青灯古佛为伴。
但青灯古佛、经书教条真的能束缚一个人的心性吗?不尽然,但这道佛墙又如何能拦住过一个少女的心?在第41回中,老太太带领众人游览大观园。妙玉在安排众人吃茶后。独邀请了黛玉、宝钗到耳房中吃茶聊天,宝玉却前后脚跟了进去。落座之后,妙玉用自己极为珍贵的两盏茶杯为待黛玉、宝钗倒茶,而后却用自己平时吃茶的茶碗为宝玉斟茶。宝玉并未发觉此茶碗有何新奇,嗔怪说他二人用那样的古玩,为何我就是个俗气?妙玉立马回怼,这个俗气,不是我说狂话,只怕你家里未必找得出这么一个俗气来呢。
杯子没了,给你用我的,从这里可以看出妙玉是早有准备的。并且宝玉在她心中占有一定的分量,甚至入了她的眼,才会让她拿出自己珍贵的茶碗给宝玉用。
另外,宝玉也是能看懂妙玉的人,宝玉被大家要求去讨一只红梅,来到栊翠庵墙外,宝玉有感而言,不求大士瓶中露,为乞孀娥槛外梅。入世冷挑红雪去,离尘香割紫云来。在这里就可以看出,宝玉能够懂得妙玉如同月上的嫦娥那样的不染尘埃,超凡脱俗。
宝玉生辰,妙玉送上拜帖,槛外人遥叩芳辰,单是这一张粉红色的纸张,就足以让人想入非非了,其后“遥叩”表明妙玉并没有来到怡红院祝寿,而是身在栊翠庵,心向怡红院,遥遥拜寿。细节的是,贾宝玉明明是个男子,妙玉却称其生日为“芳辰”,放在任何时代,大部分男性恐怕都会认为妙玉是在侮辱人,岂不见《三国演义》之诸葛孔明赠司马仲达女人之艳丽衣裳,以示羞辱乎?但贾宝玉终究不是一般男性,妙玉这般送礼,是深思熟虑后的结果,妙玉怀春,暗恋!故用这种隐晦的方式表达对宝玉的爱意。
有一部分读者之所以对妙玉这么厌恶,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栊翠庵品茶这件事。作为一个四大皆空的出家人,却对刘姥姥这样的乡下老人充满嫌弃,这种嫌弃里丝毫没有出家人的宽大胸怀,而是充满了世俗的冷眼,也因此让人们觉得妙玉孤僻、冷酷、高傲,不被喜欢。
妙玉讨厌刘姥姥的原因之一是她的过于庸俗,在栊翠庵里所品的茶都是妙玉精心准备。茶是名茶老君眉,沏茶水是旧年间的雨水,而品茶需要的是细细品味,慢慢回味。而刘姥姥却说“好是好,就是淡了些,要再多熬就好了”。也就是这句话,让自认为品位高雅的妙玉很是看不上,可以说是触碰到了妙玉心中的高压线。在妙玉看来,自己精心烹制的好茶却被一个乡下婆子说味道太淡,这对于一个爱茶之人来说是一种侮辱。
一向精于世故的刘姥姥也就这样无意间在妙玉这里栽了跟头。而且妙玉对品茶有自己的见解,她认为一杯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饮牛饮马了。很明显,妙玉打心眼里瞧不上这样粗俗的婆子。妙玉的这种优越建立在长期享受贵族生活的基础之上,她无法体会刘姥姥这样的乡下人的辛酸,也无法接纳刘姥姥这样粗俗的言论,所以作为出家人,却做不到海纳百川,虚怀若谷。
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撕碎了给你看。因此,在贾家被抄家之后,妙玉犹如一朵纯洁无瑕的白玉,深深陷于泥淖,可能是被强盗抢去玷污,下场让人扼腕叹息。
过洁世同嫌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