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关东古巷

文/ 李玉珍 时间: 原创美文

  游关东古巷

  昨天上午我突然有了去关东古巷的想法,于是便独自乘车前往群力新区的中心广场,关东古巷就坐落在中心广场的一侧。

  说来惭愧,身为关东人,我对关东的历史画卷却知之不多。游关东古巷,既是消遣,也是了解一下我们关东的风土人情。一走进古巷,我便被眼前的场景吸引了:青砖铺地,红灯高挂。店铺、木屋、糖人、面人,目不暇接......

  在一条巷子的墙上,<闯关东>的宣传栏里有这样的介绍:始于1651年,如移民史诗般的闯关东......已成为历史。但它所蕴含的勇于进取、自强不息的开拓精神,精诚团结、与人相安的宽阔胸怀,重意守信、热爱生活的和谐品格,已深深的植入关东的白山黑水,形成了中国大地上独有的关东文化风情。读了这段不足500字的介绍,让我消遣的心情陡然变得有些凝重了,忽然之间觉得自己是有些肤浅。

  我信步游走在古巷里,店铺还真不少,虽不能说是鳞次栉比,但也真是“三步一岗,五步一哨”啊!秋林食品、一手店熟食、东方饺子王、马克西姆西餐厅、沸沸扬扬火锅店、老鼎丰糕点、老关东肘子、老北京炸酱面、关东街老豆腐、彭记春饼、关东八大碗、南岸啤酒屋、于府香辣蟹、林家小铺、朝鲜食袋、穆棱黑陶、方正剪纸、五常大米、角雕、台湾生活馆、鱼皮部落传奇......应有尽有啊。

  小摊也不少:吹糖人的、卖面人的、卖泥人的、卖塑影人的、卖东北煎饼的、卖老北京冰糖葫芦的、卖关东炒货的、卖东北山货的......还真是数也数不清楚。还有一些特别的人物:给人理发的、盘腿大坐抽烟袋的、用杆秤卖地瓜的、给两个小孩吹了个小鸟的、打扫窗棂的女人、欢迎光临的迎宾,这些人的特别在于他们被定格了、不动了。呵呵,这是古巷里的人物雕塑啊。

  最让人眼前一亮的是关东大戏台!一片大红的装束,一片喜气洋洋,一股十足的民族风。舞台两侧挂着“出将”和“入相”牌匾的小门,透出了些许的神秘。也让我在脑子里搜索了半天那四个字的含义,我似懂非懂的觉得,它们可能昭示的是:登上这个舞台的都是文武双全的人?(其实在这应该是上场门和下场门)

  最让我感到了风情浓郁的当属<关东街老豆腐>了,走进这家小店看到的是:木屋、火炕、窗花,两个大铁锅炖着酸菜白肉和豆腐鱼,升腾的热气在不断的刺激我的味觉神经。一个雪白头发的老者,坐在木桌前在大口的吃着炖菜。我也真想坐下来吃点什么,想想自己超重的身体,还是选择了闻闻就算了,既经济又保健了。

  昨天是周五工作日,来古巷参观游览的多是些年长者,他们多是结伴前来。一位坐在轮椅上的老先生,在儿子的陪伴下饶有兴趣的行进在古巷里,一群年轻的老太太,在不停的拍照,年青的情侣们在选择纪念品。徘徊在古巷里,看到人们脸上的那份惬意,我深深的感到:人们生活的美好,源于千百年来祖辈们生生不息的奋斗和传承,我也才认真的想到:为什么身边很多人的祖籍都是山东,原来他们的先辈就是闯到这里来的关东人!300多年来,从中原大地来到关东这片热土的人就有3000多万。

  如今的山海关以东,是炎黄子孙自由往来的境地,黄河在新中国的不断治理下,也不再像历史上那样肆虐成灾、危害百姓了,人们在和平的环境中建设着美丽的中国。

  在我行将结束古巷游的时候,一大群小学生在老师的引领下欢快的走了进来。孩子们的到来,使这里的气氛立刻就变得朝气蓬勃了。

  嘿,游关东古巷,收获还真不小啊!

游关东古巷相关文章:

《瑞雪》(通用13篇)

小时候的年味儿

记忆里的虾米粉条

红色的幽默(一)

落日与晚霞

邻家的老人

《游关东古巷》

  游关东古巷  昨天上午我突然有了去关东古巷的想法,于是便独自乘车前往群力新区的中心广场,关东古巷就坐落在中心广场的一侧。  说来惭愧,身为关东人,我对关东的历史画卷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