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僧李叔同
清漓
缘起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早在十六七岁时,李叔同就暗恋上了一个叫杨翠喜的坤伶。杨翠喜每晚在天津福仙戏楼唱戏,李叔同几乎每天晚上都会去福仙戏院给杨翠喜捧场。杨翠喜在舞台上美目流盼,笑靥如花,歌喉婉转,台下的李叔同看得目不转睛,听得如醉如痴。戏院散场后,李叔同经常提着灯笼,送杨翠喜回家,两颗年轻的心越来越近。
然而,好景不长。因为杨翠喜的名气越来越大,很多京城的高官巨贾来到天津,都会去福仙戏院一睹名伶的风采,其中就包括庆亲王奕和他的儿子载振。得知自己倾心的女子被当作礼物送入了豪门,李叔同伤心欲绝。竞争不过情敌只好作罢。
家人看到他因失恋郁郁寡欢,于是托人为他物色结婚对象,希望通过婚姻让李叔同的生活重新步入正轨。很快,媒人就为李叔同物色到了一个殷实的茶商的女儿俞氏。俞氏比李叔同大两岁,身材适中,眉目端正,通情达理。但是,李叔同反对家人包办自己的婚事,对于贤惠温婉的俞氏毫无感觉。风流才子怎么会为旧式女子动心呢?然而,胳膊毕竟扭不过大腿,李叔同还是按照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娶了俞氏为妻。
后来李叔同去了日本遇见了诚子,为了和李叔同在一起,她甚至跟家里断绝了关系。不久,李叔同和诚子举办了一个简单的结婚仪式,诚子成了李叔同的第二位妻子。1910年,李叔同从东京美术学院学成回国,诚子义无返顾地跟随李叔同来到中国。为了避免与结发妻子见面,李叔同没有把诚子带回天津,而是在上海租了一栋洋房安顿诚子。此后,李叔同无论是在天津,还是在浙江当教员,每到节假日,李叔同都会赶回上海与诚子相聚。就这样,双方的情缘维续了多年。
最后出家,连面都不给诚子见。他早年就是一个纨绔子弟,吃喝玩乐都有过,大起大落然后找到心灵的归依,出家了。拥有了才能谈放手,这是一个过程,连物质都不曾拥有过的人,怎可能到灵魂的释放。
弘一法师说:这辈子你最爱的人,就是上辈子最爱你的人,来的都是债,要还,还就还个干干净净,离开就是还清了。即使错是别人的,业障也是自己的。前世不欠,今生不见,若是相见,定有亏欠。我在人群中看见你,缘尽,我看见你在人群中。
半世繁华半世僧,世间再无李叔同!他死的时候只留下四个字,悲欣交集。在世人面前是天花板级别的人生,在二儿子李准跟前不是好父亲,在俞氏跟前不是好丈夫,这也可能是对已悲欣交集最合理的解释吧。
弘一法师的悲就是他无法左右人们对这个世界的主观评价被尘世一直迷惑而感到无奈,欣就是他自己找到了灵魂的归宿而感到心安,所以悲欣交集,这四个字就是他一生的写照也是人生至高的境界!
人生的剧本,早在来到这个人世间之前就看过了,无论见过多少人,经历过多少事,都只是为了那个冥冥中的‘值得’做铺垫罢了,所以每一步都作数。勿在别人心中修行自己,勿在自己心中强求别人。收贪念、去嗔痴、且自新、改性情、休恋逝水、苦海回身、早悟兰因。
情僧李叔同相关文章:
★ 小时候的年味儿
★ 记忆里的虾米粉条
★ 红色的幽默(一)
★ 落日与晚霞
★ 邻家的老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