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照君心
清漓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能写出这般深情的情诗,想必王维一定不是一个死读书的书呆子。才子风流,他却深情。王维在成为后世称道的诗佛之前,他是盛唐颜值最高的才子,妙年洁白,英俊倜傥。王维从小精通书画、乐器、音乐,十五岁时就第一次进京城参加科考,但没有成功。留在京城后,他凭借着他卓越的才华流连于王公贵族之间,并且认识了玉真公主。玉真公主何人?是唐睿宗的女儿,唐玄宗的亲妹妹,比王维大了11岁。
公元721年,20岁的王维第二次参加科考,成功晋级中了进士。这次有王公贵族的推荐,尤其有玉真公主的关照,任太乐丞,这个官职是干什么的?是给后宫里的乐队做教练做老师的。这个官职说是官也不是官,但有一个好处,进后宫方便了,方便和玉真公主见面了,至于两人有着什么样的关系,不好说明,但玉真公主肯定喜欢王维这个琴棋书画俱佳的小弟弟。
相传李白在峨眉山学道时,得好友元丹丘介绍,结识了玉真公主,有了这层关系,李白自然希望能得玉真公主推荐,入朝当官,一展胸中抱负。
开元十八年(730),李白来到长安,他首先想到的自然是干谒玉真公主,渴望得到玉真公主的推荐。然而,玉真公主并没有见他,而是把他安置在了终南山下的别馆里,遭经冷遇。个人认为玉真还是喜欢王维,毕竟小鲜肉与老腊肉是有区别的。
本以为王维会借此平步青云,但是王维却不屑一顾,不想抱皇家的这颗大树,他却回头娶了青梅竹马的崔氏,过起了自己的小生活。
王维与妻子崔氏的婚姻据说是他们的父母从小便给他们定的“娃娃亲”,当时王维也是对这桩婚姻非常满意,当父母决定以后,王维也就对妻子开启了长达一生的专一和守护,从此再也没有对任何女子动心过,这其中就包括了大唐的玉真公主。
元稹写下“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却在妻子死后没多久,就和才女薛涛暧昧不清;归有光写下“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却在妻子死后的第二年便续弦;就连写“一生一世一双人”的纳兰性德也是红粉知己不断,归根结底还是男人管不住自己。
而关于王维,在崔氏因难产而死后没有留下关于她的任何诗句,翻遍了史书,在《旧唐书·王维传》中,只有这样一句话“妻亡不再娶,三十年孤居一室,摒绝尘累。”
有人说,王维妻肯定是那种优雅美丽到极致的女子,最爱的那个人去了,从此,他将心门紧锁,不再让别的女人走进来。有人说,王维笃信佛教,自妻子去世之后,他更是看破了红尘,对男欢女爱失去了兴趣。
史书记载,王维自妻子去世后,孤居30年。禁肉食,绝彩衣。居室中仅有茶档、茶臼、经案、绳床,此外一无所有,完全过着禅僧的生活。每当退朝之后,净室焚香、默坐独处,冥想诵经。那么在诵经之时,会不会默念他的爱妻呢?让人费解的是,直到现在,还没有发现王维悲悼妻子的诗歌,是失传了呢,还是压根没有写?王维毕竟也写过“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这样深情的诗句,妻亡后,他不写诗,写个墓志铭总可以,也许,至情无语,大爱无声。有些痛,只能以沉默的方式来诠释吧!
其实抛开古代男子一夫多妻的生活状况,就连现如今大多数的男子也无法在妻子离开后三十年不再娶的例子,就可以看出王伟有多弥足珍贵。
可就是这样一个好男人,在三十一岁时,妻子去世,后半生未再续娶。这在唐朝三妻四妾流行的官员中,实属罕见。说到这里不得不对王维的专一表示赞美。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独自闲坐幽静竹林,时而弹琴时而长啸。密林之中何人知晓他在这里?只有一轮明月静静与他相伴。
幽静清冷又高雅出红尘,你不是他,你自然不能明白理解他,他追求的不是平凡的男欢女爱,他的境界早已超脱世俗,他的心也早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
明月照君心相关文章:
★ 小时候的年味儿
★ 记忆里的虾米粉条
★ 红色的幽默(一)
★ 落日与晚霞
★ 邻家的老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