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诏岭公园暇想

文/ 郭黎春 时间: 原创美文

  拜诏岭公园暇想

  郭黎春

  2023年4月22日

  在农村,人们常用娘家所在地名称呼嫁入的媳妇。也许是初来乍到尚不知其名,亦或是比起“春、娟、笑、花、美”等高频名字,这样的称呼指向更明。譬如苏溪头啊、张白土啊、拜诏岭啊等,叫着叫着,地名逐渐取代人名,真名似乎遗忘。

  农村长大的我,在乡镇工作二十多年,对于农村约定俗成的事物,总是倍感亲切。或许,这便是割舍不去的乡情乡音乡愁吧。这种情感,时常无形地影响我的工作。

  4月20日参加口袋公园施工方案评审会,共八个项目。其中“拜沼岭公园”的命名猛然拨动我的心弦。不懂本地方言的设计师在介绍方案,我却用方言在心底重复默念“拜诏岭”三个字。念着念着,意识逐渐清晰,原来是东肖洋潭所辖的自然村名。儿时常听母亲一辈说起,她们称呼那位从洋潭嫁入本村的媳妇“拜诏岭啊”。难怪听着熟悉、亲切。“记住乡愁”的念头呼之欲出:“拜诏岭于龙岩人有特殊的情感,建议依托现存古树及树下’拜诏岭鼎新堂’石碑进一步挖掘人文历史,以适当方式展陈,在历史长河中留住拜诏岭乡愁记忆”。

  我非专业技术人员,提不出专业的意见建议,但多年从事城建工作及扎根基层的经历,使我对城建产生别样情愫。历经一个个项目建设,逐渐对“现代骨、传统魂、自然衣”的城建精髓有了更深的理解与体会。

  近年来,中心城区以龙岩大道为轴,一座座综合体、写字楼、小区楼盘,以及南部新城、北部未来城等的落地,逐渐绘就中心城区“东张西望、南拓北进”的建设蓝图,构筑了中心城区的“现代骨”。高楼林立,除了气势恢宏,更需要融入“传统魂”,“现代骨”的形式加持“传统魂”的内涵,将是城市永恒的精神家园。“传统魂”是文化底蕴,是乡音乡愁。无需高大尚,但一定是烟火气、有味道!修旧还旧是最完整的表现形式,诸多消失在历史进程中的人、事、物,却只能通过写文撰书、刻碑雕塑等手法表现。但哪怕是点滴历史脉落的展陈,只要能唤起人们的回忆,忆起当年的“乡愁”,都会充满温暖且具魅力。就如拜诏岭口袋公园,命名本身就是一段历史的记忆,故事的源泉。这一点,必须给市住建局点赞!

  类似案例不少。比如曹溪街道万达广场周边2018年新成立的社区,不以“万达”等新事物命名,而是提取域内“乡愁树”樟柴树的历史符号。樟柴树社区,一个极富乡愁韵味的名字。在月山浮蔡两村交界处,有一片乡土树香樟树。到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那儿是龙岩往来厦门必经之处。外出的人远远望见这片虬髯苍翠之林,便知到家了。正如卢伟耀老师那首《樟柴树》的歌词所写“...樟柴树,不老的传奇,多少人远远见到你,就找到了回家的路...”乡音乡愁、历史积淀,就在“樟柴树”三个字里传承隽永!新社区,因“樟柴树”而有故事、有味道、有底蕴。

  对拜诏岭公园提出挖掘文化展陈建议,仅仅是潜意识情愫作祟,觉得它有故事。至于什么故事,当时却也说不上来。会后补课,查阅资料,在原市人大城环委主任李聪贤2018年7月写的《龙岩市东肖镇拜诏岭村李氏宗祠鼎新堂》一文找到答案。原来,拜诏岭村因拜诏岭山得名,此山为东肖镇仙宫山北段。据传,古时山的东面有条驿道(现东肖路),外地官员来龙岩州上任,要从潮汕走水路至永定仙师,再沿驿道至龙岩州。从驿道翻越仙宫山北端最后一个山岗(现地质八队)时,北望可见龙岩城。此时,官员手捧任命诏书,面向龙岩城(也即面朝北方皇城),下马行跪拜大礼。久之,此山便命拜诏岭山。文中还介绍了拜诏岭村八成姓李,据李氏族谱记载,属“陇西”郡望,李氏宗祠楹联“源自老聃神仙祖系出唐李帝王孙”更是道出了拜诏岭李氏与春秋时期著名思想家、道家创始人老子及唐朝李家皇族的渊源。拜诏岭果然有故事!

  设计文案中拜诏岭公园写成“沼”,不知是认知如此,还是打错字。在请东肖镇落实确认后,赶紧把拜诏岭的故事发给召集人,并告知应改“沼”为“诏”。

  随着城市化进程,不少“传统魂”不知归处,若能因事制宜,进一步保护现存“传统魂”,哪怕是在小区、桥梁、道路、公园命名时留些“历史记忆”,城建“现代骨”会更有韵味和魅力。城市建设,不单从技术、资金上考量,更需情怀。灵魂归处是故乡。有灵魂的城建,才能隽永!这是城建人不懈的追求!

拜诏岭公园暇想相关文章:

《瑞雪》(通用13篇)

小时候的年味儿

记忆里的虾米粉条

红色的幽默(一)

落日与晚霞

邻家的老人

《拜诏岭公园暇想》

  拜诏岭公园暇想  郭黎春  2023年4月22日  在农村,人们常用娘家所在地名称呼嫁入的媳妇。也许是初来乍到尚不知其名,亦或是比起“春、娟、笑、花、美”等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