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与攀岩
在我们这个世界里,人人都向往着成功,梦想着“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精神境地,而每个人的奋斗经历又各不相同。
美国作家阿历克斯·哈利是我最崇拜的作家之一,他以自己的祖先——早期美国南方黑人被贩卖、被奴役为主线的作品《根》,获得了有色人种协会颁发的最高荣誉——斯平加恩奖。
这位在美国海岸警备队服役二十七年后立志成为作家的人,几度沉浮,几经坎坷,曾被自己的志向折磨得一贫如洗。
他身处逆境时,身边仅剩下两瓶沙丁鱼罐头和18美分,他屡不得志,一度曾对自己为之奋斗的理想和目标产生怀疑。
成名后,他仍心有余悸:“作家是项收入微薄,但辛苦异常的工作,多数人只能默默无闻地度过一生,只有少数人受命运青睐获得成功。”
你看,叱咤文坛的大作家尚是如此,如笔者之辈这车载斗量、不可胜数的文学爱好者和自由撰稿人来说,其困苦就更可想而知了。
应该说,阿历克思说出了一个朴素的道理,作家之路充满了艰辛和泥泞,如果你选择了它,那么,坎坷和泥泞就会与你如影相随、朝夕为伴,而名利之路就同你近似两条平行线,无论靠得多么近,总也走不到一起去。
可是,为什么还有许多人沿着这小路,义无反顾地向前飞奔呢?他们个个汗浸征衣,气喘嘘嘘,不顾劳困不顾坎坷不顾荆棘,又为了什么呢?
其实,这个道理也很简单,就像许多人难以理解攀岩运动一样。
世界上有许多人如痴如醉地迷恋攀岩,而这项运动不可能让人们像迈克尔·乔丹、拳王泰森、网球明星桑普拉斯那样,成为千万或亿万富翁。
攀岩运动无任何收入还不算,那昂贵的登山器材、特制专用鞋和登山用具,都得自己掏腰包去购买。
攀岩不是吟诗弹琴下棋,在悬崖峭壁上,白云在你腰间穿行,飞鹰与你相互为伴,随时随地都会有生命危险,他们是为的什么呢?
我想,如果你站在那山峰下面,仰望它那高高的身躯,你只能感到自己的渺小和卑微;如果你站在山巅之上,俯视苍茫,那么,你的内心深处又是何等的底蕴和内涵呢?最重要的,是参与和攀登的过程。
在悬岩峭壁中领略大自然博大的胸襟,在险地和绝壁上经受沉默与孤独那金子般的铸练,那“一览众山小”气概,不去攀登,不去融入,怎能领略其“无限风光”?
在文学的道路上,没有鲜花和掌声伴送,没有豪华快车可以搭乘,没有捷径道路可以变通……这条路充满了崎岖、坎坷和荆棘。
作者似朝出暮归、默默耕耘的老农一样辛勤劳作,在孤独和寂寞中自我奋斗着,他们可能长时间被冷落,被贫穷所困扰,在平淡生活中打发着相似的时光,甚至有人终身孜孜以求,但结果却是悲壮的颗粒无收……对于我和大多数文学的志同道合者,能和大作家比肩的希望几乎是微乎其微。
我们之所以在文学这片净土上寻觅,除了需要展示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外,更是因为文学这片园地是个纤尘不染的精神乐园,这里不是金钱和私利的较斗场,这里没有阻人千里的篱笆墙,它是展示你坚韧执著的精神、超越自我意志的竞技场,落入其中,你会体味生活的百态。
写作也和攀岩一样,在社会上到处充满金钱的喧哗和人心躁动中,我和那些志同道合者,愿独守这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贺丙臣,网名油城玉壶,60后,出生于黑龙江省富锦市,中石油作家协会会员,大庆市作家协会会员,在大庆油田工作已四十年,现居住在北京海淀区。从1985年起发表第一篇作品始,已在《散文》《小说月刊》《中国石油报》《杂文报》《电影评介》等报刊、杂志上共发表小说、散文、杂文、故事、评论共700余篇。信奉的创作格言是:伟大的作品不是靠力量,而是靠坚持完成的。
写作与攀岩相关文章:
★ 小时候的年味儿
★ 记忆里的虾米粉条
★ 红色的幽默(一)
★ 落日与晚霞
★ 邻家的老人






